摘?要:一般情況下,初中數學教學側重于實際的知識理論,但隨著教學的變化與難度的提升,學生很難去積極適應新的教學內容,不能對其做到及時地消化與吸收。對此,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之中積極運用游戲的方式,追求課堂效率的優化,突出教學的表現效果,并在多元教學嘗試中逐步解決各類問題,展示出數學的趣味性與娛樂性。本文對游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做了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高效化教學課堂的打造。
關鍵詞:游戲;初中數學;有效運用
初中生對游戲活動更愿意傾注較多的熱情,所以教師能借助這一方面來促進課堂數學教學的發展,在游戲的輔助之下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探索,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并提高課堂的活躍度,進而強化整體的教學效果。教師對游戲的應用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對典型性的知識教學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把一部分抽象的知識理論用直觀的形式具現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入更多變化,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并在游戲中促進學生理解數學學科發展的歷史,從文化與價值的角度去形成自身的良好認知,進而在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想,在游戲教學中做到寓教于樂。以下則列出了游戲教學的運用方式,希望廣大教師同袍能夠有效發揮出數學游戲的作用,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成效。
一、 結合游戲導課,強化興趣引導
相較于常見的教學模式,學生更愿意在游戲中學習。而游戲的引入可以極大地改善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度,借助趣味化教學的模式,能把較為枯燥單調的理論用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對學生形成明顯的刺激,同時在教學中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綜合來看,游戲導課的存在促使初中數學課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興趣驅使下能夠形成強勁的學習動力,積極運用游戲轉變其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強化數學學習過程。而一般的游戲運用可以讓學生從游戲活動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實際情況下借助娛樂性的學習能高效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能夠更快速地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在游戲行為的導向下,解放了學生的學習思維,也能用創新的理念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教學中直觀地體現出游戲的價值。
如,對七年級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結合常見的fps射擊游戲來為學生講解相交與平行的概念,以子彈軌跡為佐證,平常中作為游戲人物的學生們,在自身視角中水平端起的兩把槍射擊的位置延伸出的線都似乎在遠處相交于一點,子彈軌跡在傾斜中逐漸靠攏,但是當人物湊過去看彈孔時,就能夠發現彈孔之間的距離與兩把槍之間的距離相等。而在另一類射靶類的游戲中,無論是移動的車,還是高速洄游的魚類,抑或轉瞬即逝的飛機,學生操控的人物想要射中它們,就必須使自己的子彈軌跡與物體的行進軌跡相交于一點,然后便是擊毀與爆炸。通過這些簡單的事物形象的舉例,初中生能夠把游戲內的操作與課本知識融為一體,更好地理解相交與平行的性質,理解視覺錯覺的現象,教學與游戲產生了奇妙的反應。
二、 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積極性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學內容廣而雜,加上面對的中考的壓力,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喪失學習目標與學習信心,整體的課堂氛圍都變得低沉起來。對此,游戲的運用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改善教學環境的措施,在相關的游戲內容下,能夠放松學生的大腦,在身心的愉悅中促使學生們卸下沉重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有效地提升思維的活性。而無論是紙牌、猜謎、數獨還是其他課堂互動類游戲,能夠借助這些游戲形式來滲透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概念,從概率的計算概型到多變的圖像曲線,為教學提供了活躍的氣氛。在游戲規則的限制與指引下,學生也能更好地從數學角度理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騙局,學會用數學知識理解游戲內容,從而促進教學中知識的高效掌握。
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識破撲克中的各種騙局,從炸金花、二十一點到莊閑身份的差異,使學生能夠在玩牌中意識到賭博的危害性。而在這些簡單的游戲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借助自身所擁有的豐富數學知識去與學生進行比賽,從猜拳到記牌,在運用概率學模型的同時來讓學生理解一些常見的高勝率“猜拳手法”或者騙術。整體上,在游戲教學中加入一些心理學與行為學上的因素,可加速讓學生理解概率的恒定性與相對性,在固定套路的分析中促使學生能識破行騙的思路。這樣,初中生們在游戲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還能對生活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關于概率的課堂教學也不再是緊緊圍繞骰子與紙盒抽球等幾種經典模型,這樣的方式更靈活、更有效,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很好地激發出來,數學教學能夠表現出良好的效果。
三、 創設游戲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游戲的應用具有很多方面,而創設情境是教學推廣下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在游戲環節的課堂導入之下,通過游戲故事背景與綜合情境的結合能夠讓眾多的學生提起興趣。而兩者的融合能夠在數學教學中起到多變的效果,有效地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引發了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旺盛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另外,游戲中體現出的數學規律與公式定理,能夠讓學生在突破游戲關卡時產生好勝心,積極學習知識去解決難題,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對此,教師可以繼續使用一些游戲語言,把知識點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出來,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精彩。而數學解答也能夠與學生努力斗爭獲勝取得的游戲成果相契合,在得勝感的作用下,學生的記憶更為深刻,對游戲的高光時刻展開回憶,分析運用知識取勝的過程,從而使數學教學展現出了更強的效力。
如,在《幾何圖形初步》《軸對稱》《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章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入游戲的元素,假設學生們處在一個密室逃脫的環境中,需要解開圖形中包含的秘密來獲取鑰匙,逃出生天。游戲中,從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到影子長度與面積的變化,使密室中某個物體的陰影形成的角度與面積能夠與某一圖形完美覆蓋,而學生也即玩家們需要做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解密出對應的時間節點,理解不同時間的溫度不同,陰影區域在溫差下傳導的壓力也不同,從而輸入正確的時間,觸發機關,得到密室的鑰匙。這一類的游戲情境與相似、全等、比例計算、勾股定理等完美融合在一起,學生能夠對這種游戲性的學習方式投入更多激情,對知識的應用范圍有了更深刻而廣闊的認知,在視野的拓展下了解數學的重要性。相應的,這類游戲也能針對性彌補學生在某一知識方面的欠缺,教學更具震撼力。
四、 落實課外實踐,感受學科美感
數學學科的美是多元化的,而初中的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的認知走向誤區,認為數學就是單純的數據與圖形,枯燥而乏味。對此,教師應借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魅力,從數學史到文化史,從阿基米德螺線到黃金分割比,從歐幾里得幾何到黎曼幾何,在課外的實踐與知識學習中,游戲教學的方式更為生動有趣。實際上,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加入各種各樣的有趣猜想,從莫比烏斯環到克萊因瓶,并輔之以一些科幻小說與游戲作品,把各種時空穿越、數學率武器在游戲中用直觀形式呈現,在游戲中構建出相關的諸如二向箔、蟲洞一類的模型,從而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極致美感與生命力,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認知改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如,就從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一課出發,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折紙與剪紙,使學生先清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在窗花的鏤刻與精雕細琢中,加深其對圖形定義的認識,理解這一形式的概念美。然后在教學之外進行積極拓展,結合課外的材料,讓學生有效地利用身邊的剪紙材料去拼湊出簡單的維度變化的物體的模型,從手工的“莫比烏斯環”制作去進行延伸,為學生拓展一些高維理論的知識,在圖形的輔助下來讓理解維度變化的可能。并且,教師能在更為深入的知識講解下使學生明白現有數學知識理論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如點線面在高維空間中的變化與表現,在定義的對比下使學生明白數學學科的“魔幻性”與真實性,進一步突出了學科之美。
五、 利用游戲促進思考,培養數學能力
游戲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的眼光不能局限于某一點,要看到更多游戲的存在。而眾多的益智與休閑類游戲中,數學學科都在其中有參與的身影。光是一個簡單的重力設置,就能夠使得拋物線的計算需要更多的數據與代碼的驗證,教師可以考慮到這一點,從這些游戲的特色出發,對學生進行要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大腦去解決問題,在二次函數與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結合下,做到有效思考,科學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而在游戲影響力的滲透下,學生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其中教師可以將更高的游戲分數作為獎勵學生的結果,用一定的獎品對學生予以支持和鼓勵,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在這類游戲中為了取得高分去更多的思考,在嚴密的計算、邏輯推理與縝密的驗算中,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如,教師可以結合一眾《滾球迷宮》《憤怒的小鳥》《你裁我剪》這種休閑類游戲或者《蔚藍》《馬里奧制造》這些橫版跳躍過關游戲來代入講解二次函數的相關理論,在拋物曲線下分析更優的曲線需要怎樣的角度亦或者起跳發射的力度,并在游戲畫面中建立起直觀的平面直角坐標系。重力與慣性因素影響下的游戲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曲線中包含的物理與數學知識,橫向上的恒定速度與縱向上的恒定加速度與在落地之后的減速,能夠讓學生分段進行列方程與分析,把游戲場景搬到課堂舞臺上來,促使教學更具活力。
六、 總結
總體來看,游戲教學的應用收到了良好的反饋,初中數學教學與游戲有著極佳的相性。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游戲教學中讓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重視度與學習積極性,在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學科素養的提升上去解決各類問題,使實際教學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效果。游戲教學模式的存在也給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實際情形下的課堂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思維方式上的轉變,發揮出學科的應用價值,通過對課堂氣氛的活躍,能將數學游戲更好地融合在傳統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庚.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游戲的作用及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
[2]李雯婷.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
[3]呂慧香.初中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
[4]覃俊文.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
作者簡介:
張美萍,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