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期,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小學體育課教學呈現出以下特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強,訓練強度小,體能訓練適度,引導孩子用體育來宣泄情緒,培養孩子健身的習慣。然后,探討了小學體育的教學方法。為了突出小學體育教學特點,結合互聯網下小學生生活常識廣泛的特點,提出了新的小學教學方法,包括體育課與奧林匹克運動會、語文、數學、舞蹈、游戲等多學科結合,提高體育的趣味性,同時增強體育課的文化元素,旨在為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教學方法
小學體育教學是教育關注的重點,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難點。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可以承受的體育強度較小,在體育活動中使用器材,容易監管不到位造成孩子身體傷害。小學階段是學生體育興趣養成的時期,體育內容的廣泛性和趣味性是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快樂,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是主要教學目標。所以,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打破體育課只有“田徑”和“球類”的局限性,減少過多使用體育器械而導致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一、 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一)趣味性
小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情況與體育活動的趣味性相關。如果體育活動生動有趣,學生們就會積極參加,教師還能多教給學生相關的體育技能。相反,如果體育課沒意思,學生參與度低,講解內容學生踐行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出現出勤率低,借故不參與活動等現象。所以,小學體育的顯著特點是趣味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小學生也是見多識廣的,讓體育課變得有趣也越來越有難度了。
(二)強度小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育活動量是適度的,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各項運動的訓練強度相對較低。這樣可以保護學生體育課上的安全性。由于不能在體育技能的強化上下功夫,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顯得不夠飽滿,學生下課后也沒有酣暢淋漓的感覺。所以,小學體育課要保證訓練強度合理,同時還要保證課堂教學內容飽滿。
(三)體能訓練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是主要內容。常見的體能訓練方式是慢跑、跳遠、跳繩等等。這些體育活動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是在活動形式上略顯枯燥。雖然可以舉行某些小的競賽,但是這種競賽的趣味和競技性都不強,也沒有獎品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所以,如何開發多種體育鍛煉項目,豐富體能訓練的形式是體育教學思考的方向。
(四)心理疏導
健康指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也是相互作用的。體育是一個很好的情緒發泄口,通過體育來消解負面情緒非常有效,這是一種能力,需要通過訓練達成。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師巧妙運用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用鍛煉來舒緩情緒,并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方式。所以,體育教學兼有心理疏導的功能,對小學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五)培養健身習慣
小學生對教師的崇拜之情直接影響到他的學習熱情,體育教師常常是學生的崇拜對象。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偶像身份,帶動學生養成鍛煉的好習慣。小學體育運動場不是國家運動健將的培養搖籃,而是培養大眾強身健體的場所。體育教師,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健身習慣。所以,小學體育教學成果不體現在訓練成果上,而是體現在對孩子運動興趣的深遠影響上。
二、 小學體育教學方法
(一)體育課與奧賽結合
體育課與奧賽結合主要應用在體育理論課上。以培養學生廣泛的運動興趣和拼搏精神為前提,體育理論課要將奧運會上的運動項目和我國在各個項目上的獲獎情況展現給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體育運動與國家榮譽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體育明星先入為主,讓體育偶像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例如,在奧運會期間帶領孩子觀看奧運比賽現場,并進行講解。在教授某項體育技能之前,給孩子觀看相關的比賽視頻,增加孩子對體育技能的直觀認識,同時找到學習的榜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技能,同時有一定的視頻剪輯處理能力。
(二)體育課與語文結合
體育課與語文課的結合,主要是體育與古詩歌的聯系。古代兵將和詩而武,詩歌的韻律和體育運動節拍是可以相關聯的。這樣可以讓孩子重新認識體育,打破對體育生“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偏見,樹立正確的學科認識。例如,將《少年中國說》與武術結合在一起。成龍曾經在春晚帶領孩子打拳,配樂就是《少年中國說》,整套節目表演震撼人心。以此作為教程,可以讓孩子模仿學習。將中國文學文化與中國武術文化結合起來,讓孩子根植于心,同時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少年強國的使命感。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瀏覽中小學語文教材,找到相關的素材來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內容。
(三)體育課與數學課結合
體育課與數學課的結合點比較少,但是依然可以讓體育助力數學教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加深數學知識的記憶。例如,三角函數是中學階段的內容。但是三角函數的形狀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小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非常強,教師可以將這套三角函數教給孩子,在趣味中,學生就對三角函數的形態有了記憶,為數學學習做好鋪墊。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大膽創新,了解數學知識,對網上流傳的趣味數學有敏銳的捕捉能力。然后,用肢體表達的方式來學習數學,同時增加學生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練習。
(四)體育課與舞蹈結合
體育與舞蹈有淵源,古代有“項莊舞劍”的故事,國外有體育舞蹈。體育和舞蹈有機結合可以讓兩者相得益彰。相比田徑運動,體育舞蹈中有舞蹈和音樂因素,可以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體育的競技性,可以讓沒有體育運動天賦,在體育競賽中取不上成績的學生找到運動的樂趣。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國外的文化融合更加深入。將體育舞蹈納入體育教學中,可以培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同時也認識西方舞蹈文化。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借助體育舞蹈,不僅能夠讓孩子強身健體,還能夠了解每種舞蹈的產生和來源,進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牛仔是黑人舞蹈,屬于勞動者,舞蹈節奏歡快;桑巴起源于巴西,巴西是足球王國……這些由體育舞蹈延伸出的文化常識,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一舉多得。這就需要體育教師了解體育文化背景,了解國際體育熱點,能夠根據時代發展,采集時代元素,讓體育課與時俱進。
(五)體育課與游戲結合
體育課與游戲結合,可以直接調節體育課氛圍。將游戲滲透到體育運動中,適合任何年紀的學生,但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尤為有效。幼兒園的體育活動都是充滿趣味的,小學低年級階段體育和游戲融合,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完成幼兒園和小學的過度。例如,可以將幼兒園的活動道具搬到小學體育課上,但是要增加活動的難度。這樣可以讓孩子們感到親切,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再如,可以在體育課初期,開展丟手絹的游戲。這個游戲的特點是一圈人都坐著,就一個人跑跳活動,后來是兩個人追逐。這樣的活動形式方便教師看護學生,也可以讓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在重復中掌握游戲規則。當小學生慢慢習慣了小學的管理模式和體育運動規則后,可以開展老鷹捉小雞這樣的游戲。教師扮演老鷹,可以看到所有學生的運動情況,教師扮演母雞時,可以相對增加孩子的運動量。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對幼兒園教學形式有一定的認識,可以找到有效銜接過程中學生心理特征,然后設計相應的體育活動,找到準確定位,完美實現有效銜接。
(六)體育課與心理健康結合
小學的體育課與心理健康結合要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比如在短跑訓練之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故事,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怒之情。當學生的情緒發生波動時,開始訓練。這樣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訓練學生長時間慢跑時,可以在跑步之前向學生發問。問題要有一定深度或者廣泛性,學生需要較長思考時間。訓練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分享感受,然后再告訴學生用不同運動方式來緩解情緒的原理??焖俦寂芸梢允婢徏嵉那榫w,慢跑則可以讓人深思,梳理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情緒調動技巧,有扎實的心理學功底。
(七)開展課間操、晨跑等隱性體育課
小學生處于長身體的階段,保持足夠的體育運動量對學生的身心大有裨益。以課間操、晨跑、晚跑等形式增加隱性的體育課,可以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同時養成堅持運動的好習慣。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方式,體育課還可以開發其他形式靈活方便的徒手操。例如,將瑜伽的基礎動作講授給學生,尤其是睡前和醒后的瑜伽鍛煉方法。這樣隱性體育課就可以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還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如,將乒乓球、羽毛球、板球等基本打法和比賽規則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運動。這樣就切實保證了學生的運動量,潛移默化地養成了孩子的運動習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有開放性的思維,創造性地將體育運動與生活方方面面結合,從而創造出更多的隱性體育課。
三、 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課教會學生強身健體的方法,訓練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體育課教學從小學開始就與多學科交叉,可以為體育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小學階段是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階段,拓寬學生對體育認識,有利于學生更好確定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有利于孩子提升體育素養、樹立健身觀念、養成健身習慣。這樣體育就完成了強身健體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在體育教學中找到與其他學科的切入點,打破體育課只有“田”和“徑”的傳統教學理念。結合小學體育教學特點,創造性地設計出教學活動方案,創新教學方法,讓小學體育課更吸引人,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愛上運動,堅持運動,擁有健康的體魄,成長為祖國合格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劉國潤,盧建彬.輔助器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繩子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
[2]胡雅春.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9(25).
[3]趙麗芬.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中華少年,2018(19).
[4]史夢穎,殳晨潤.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運動,2018(24).
作者簡介:
敬軍,四川省閬中市,四川省閬中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