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不僅是學校教育理念的推動者,更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及監護者。高中班主任具有較高的班級管理工作水平,對學生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因此,班主任需要將“以人為本”理念應用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以緩解高中生的壓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闡述了班級管理應用“以人為本”理念的歷史淵源及特點,分析了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供廣大高中班主任參考。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4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06-02
引 言
班級管理工作的復雜性相對較高,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對良好班風的打造及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學生群體價值觀形成及性格塑造的決定性因素。縱觀學生的學習生涯,高中階段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說至關重要,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及具體工作的落實,對學生來說非常關鍵[1]。要想強化班級管理,提升班級管理水平,高中班主任有必要融入“以人為本”理念,而如何融入“以人為本”理念成為每個高中班主任需要正視、思考及解決的問題。
一、班級管理應用“以人為本”理念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以人為本”理念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而提出并且得到不斷強化的理念,是現代教學管理理念的重要代表。“以人為本”理念的價值在于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推崇激勵學生群體主動學習的嶄新態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原了教育的本原內質[2]。
不過,“以人為本”理念并非現代的產物,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及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早在古羅馬時期,著名的教育學家昆體良就明確指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發掘每一個人的天賦,激發他們各自的特長。”按照這種邏輯,當時的教學方法普遍尊重學生的天賦,并借此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推動學生形成最適合自身的能力。布羅納在其結構主義教學理論中也強化推崇學生群體的智力情況,強化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在布羅納的理念中,直覺思維實際上是基于強化破解問題的程序而形成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布羅納不止一次提出,應該重新思考整合優化在用的教材、豐富在用的教學方法。對于后者的甄選,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原則,那就是“動機-結構=序列-強化”,這個原則實際上也是其理念的精華所在[3]。
羅杰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他認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的有二:其一是培養持續學習的人,或者說打造持續學習的能力;其二是培養能適應具體變化態勢的人,或者說打造足夠的適應生活及發展的能力。匯總分析前人的相關理論及認識,我們可以對班級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特征進行初步歸納。對此,筆者認為,其一是實際上將學習管理的控制權與主導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具備對自己學習過程管理的主導權;其二是強化學生群體面對具體問題的應對能力,實際上是打造他們解決未來可能遇到的系列問題的能力;其三是基于第二點明確的目標,在具體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多元素、復雜境遇及多重能力的組合應用,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其四是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進行重塑,還原其本原內質,即強化他們引導學生使用掌控學習管理的權力,而非直接代替學生掌控支配具體的學習過程,這要求班主任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將工作重點置放在“引導”上[4]。
二、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雖然將“以人為本”理念有效融入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共識,但是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師道尊嚴傾向過重
在部分地區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權威性非常高,他們在學生面前永遠是板著臉的嚴厲形象,這使得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太優秀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由于害怕而故意遠離班主任,甚至在校園里相遇都繞道而行。這種看起來比較常見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以人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重要障礙。如果學生走不出“嚴師出高徒”的理念束縛,而班主任走不出“打罵就是愛護”的陳舊思維,那么班主任就無法真正了解學生,更無法發掘學生的特長。
2.缺乏充分而有效的交流
因為高考等因素的影響,高中班主任在推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般重點關注兩件事:一是表面良好的秩序;二是盡可能優秀的成績。對相當一部分班主任而言,這兩件事甚至是其班級管理工作的全部。基于這種認識及思維,他們在推進班級管理工作中,要么很少和學生進行溝通,要么只和屈指可數的幾個班干部有比較頻繁的溝通,要么溝通的內容永遠是聽話及好好學習,溝通頻率和深度都非常有限。
3.對“以人為本”的認知有限
部分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對“以人為本”有一定的認知,在具體工作中也會有意識地應用。但大部分班主任對“以人為本”理念的理解比較片面,往往偏重于在教學或者學習過程中比較仔細地審視和分析不同學生的風格,并進行有的放矢的引導,以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成績。基于這種思維,部分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只將學習成績比較優秀或者有特長并有辦法提升成績的學生當作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對象,至于其他學生或者不予理睬,或者使其陷入令人恐懼的師道尊嚴中。
三、高中班主任應用“以人為本”理念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策略
1.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高中班主任在推進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落實“以人為本”理念,首先應該有意識地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此,各地高中班主任,尤其是教齡較長及年齡較大的班主任,應該摒棄“師道尊嚴”意識,對班主任的權威定位進行重新認識;應該充分意識到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應該更像是朋友;在和學生進行接觸時,不應使用命令語氣,而應該盡量打造和藹可親的新型教師形象。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應拉近和廣大學生的距離,消除阻礙“以人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用的最大障礙。
2.踐行全方位的充分交流
一般而言,班主任也是某一科的任課教師。但是,班主任在推進班級管理工作時,應該適當跳出任課教師的原本定位,跳出單純關注成績和分數的教師思維,將對學生群體的關注范圍擴展到和學生相關的領域和事項中。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學生心理、生活、感情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獲得學生的實際信息,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另外,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同時,班主任也應該強化和學生相關人員的交流,尤其是和家長群體進行有針對性且高效的溝通,以便在更寬廣的范圍中了解更多和學生相關的信息,對班級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這樣,一方面能讓班級內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并不太好的學生,切實體會到被尊重和教師的關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及參與班級活動的主動性;另一方面能深層次地發現班級內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充分而徹底地尊重學生的個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較為成熟,其個人特色也基本展示出來了,個性斐然往往是高中生的標簽和特征,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用“以人為本”理念的重點所在。對此,高中班主任應該摒棄以往將成績作為評估學生的關鍵甚至唯一標準的思維,應該冷靜而客觀地審視不同的學生,通過溝通和交流,盡可能地發掘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對于善于也喜歡學習的學生,班主任應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于學習成績一般,但組織、文藝或體育等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班主任應進行有的放矢的引導,同時靈活利用各種機會督促他們加強對學習的關注和重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更適合他們全方位發展的路徑。
結 語
總之,為了確保高中生在實現人生升華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全方位發展,高中班主任應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有意識地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在正視學生個體特點并對其進行客觀審視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應對未來人生挑戰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他們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劉燕.“以人為本”的大學班級柔性管理模式[J].中國培訓,2017(10):89.
楊曉磊,姜松梅.基于“以人為本”加強班主任班級管理戰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42+46.
徐梟風,王濤.以人為本在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16):159-160.
李愛軍.高中班主任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模式的運用研究[J].甘肅教育,2019(06):37.
作者簡介:梁露(1977.9—),女,廣西平南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目前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