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平
新課改以來,各學科的學習中對同學們核心素養的養成越來越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同學們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同時也是當代素質教育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對如何培養同學們的初中語文核心素養進行深入探究。
本世紀以來,應試教育正在慢慢的被素質教育所代替,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于同學們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幾年來,教育界相關人員討論最多的也是核心素養一詞,人才的評定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力發展。可以這么說,注重同學們能力發展的教育就是核心素養的教育,因此,對于同學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老師教學過程中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對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給出一些方法。
1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1.1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同學們的核心素養說的就是同學們應該具有的社會發展需要和能夠適應終身發展的重要能力與必須品格。對同學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切實貫徹立德樹人這一基本任務的具體措施,同時也是提高我國教育水平和與世界教育革新趨勢良好接軌的急迫需求。其中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語言建構與運用都是語文核心素養內容。
1.2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意義
核心素養最近作為一個教育中的關鍵字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依據新課改的規定,對語文這門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極為關鍵的一項工作,也是整個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一個核心標準。根據新課程準則的設想與內在邏輯,培養目標、課堂教學的實施、課程意圖、課程內容構架和學習評價方法,始終要以語文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為中心來構造。所以來說,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后期語文革新時的全新的基本點。揣摩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就會感覺到其具備語文學科專門術語的特征,而且與人文教育、素質教育這些一系列觀點的話語明顯不一樣。可以這樣說,人文教育、素質教育這些話語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通用的話語,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只是在語文學科教育中所使用。用這一觀點來形容語文學科,它能夠使語文教育相關觀點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教育職能也更加清楚、學習的內容更詳盡。很好的對學科的特別價值進行了強調,語文學科的定位也很好的在之前寬泛的教育目的中分別開來。素養一詞,很好的闡明了語文學科學習的根源目的就是推進同學們后期語文素養的進展。而教育活動設計、教育內容選擇和學習評估,都應該為同學們長時間發展來服務,不能夠急于求成。所以來說,能夠以同學們語文素養的養成為中心,對語文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構建,并引導語文教學的開展,它可以很好的將目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所改善。
2 培養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
2.1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培養
同學們的語言表達水平就是語言的構建與運用,眾所周知,想要將心里的想法表達出來,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語言組織,而且要使傾聽者可以理解,這就說明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良好。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表達自己、展現自我,這與之前是有較大的區別的,所以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注重。在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的養成,也可以說這是一個重要的任務,對于同學們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該怎樣來養成呢?老師可以為同學們構建一個優良的口語交流氛圍。我們都知道金牌主持人和參加辯論賽的選手都可以在臺下眾多觀眾面前侃侃而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一直處于“表達”這一氛圍中,并加以長期的實踐練習。想要使同學們的口語表達水平得到提升,并沒有捷徑,只有使同學們更多的去開展口語交際,不斷的在實際練習中提升。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這一寫作進行研究時,學習之前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的美景給同學們觀看,并在觀看前讓同學們從中認真的觀察,把自己所尋覓到的蹤跡記錄下來,看完之后讓同學們之間進行交流,討論自己所看到的,在討論中可以提升同學們的表達能力,而且也有了寫作的思路,一舉兩得。同時寫作的練習也應該讓同學們多加進行。因為在每次書寫之前,都會經過認真的思考后再下筆,也就是說三思而后“寫”,我們將會去對一些不適合的詞語所去除,從而去選用最適合的語句和表達方法。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語言構建與運用時的一種就是去進行寫作的過程。它是不同于口語表達的,它是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方法中更加穩妥與嚴謹的一種方法。老師應該積極的對寫作教學進行完善。對于同學們的寫作練習老師需要去進行更多的激勵,并去探究更加適合的寫作技巧與方法傳授給同學們,最大限度的讓同學們喜歡上寫作,能夠以文字的方法將將自己心里所想的加以表達,以此來使同學們的語言建構和運用的能力得以養成。
2.2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實現途徑
對于口語的表達、書面的寫作,其對邏輯性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在我們要進行表達時,這句話要如何去說一定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去說才能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或者說如何去說才可以讓別人更容易接納,其實這一歷程也就是考慮的歷程,同時而是一個培養語言邏輯的歷程,也就是說進行構造的歷程。在一定程度上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是相互促進的,一個人想要具有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驗證了其思維能力比較強。可以說,當具有了一定水平的思維能力后,語言表達的邏輯能力也就隨之而來了,所以來說于思維發展與提升可以在語言建構與運用的養成中同時養成。
2.3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培養
語言活動中評價、體驗、創造、欣賞語言美感的概括性素質就是審美鑒賞與創造水平。可以鑒賞普通性的文學作品就說明具有審美鑒賞能力,不僅涵蓋現代文學作品,而且也有古代詩詞散文,可以從修辭運用、語言手法、情感與思想表達、文章架構等多個方面去評價與欣賞一個作品。在老師們的日常教學中,對于文章的每一篇都要在以上幾個層次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對《背影》這類寫景抒情類文章進行教育教學時,對文章作者修辭運用與語言手法的優點進行重點的分析;對于《敬畏自然》這類說理性課文時在開展教學時,課文整體架構的分析是教學中需要注重的;對于《回憶我的母親》這類敘事類課文,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達和人物的刻畫是老師應該重點讓同學們去體會的,審美鑒賞的提升就是創造能力的養成。體驗、欣賞事物的美就是所說的審美鑒賞,而同學們親自去創造美才是創造。一個動手的歷程就是創造,所以說同學們進行寫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對所學習過的文章進行模仿寫作,經過仿寫可以吸收別人的寫作時的精華,以此來使自己的創造能力有所提高;有些文章相對來說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能夠使同學們開展讀后感的作文,他對同學們創造能力的提高使極其有利的。
2.4文化傳承與理解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優良民族,所以來說,對于文化的傳承我們是認真的。語文學科涵蓋了很強的人文色彩,文化發揚傳承的任務應該由其擔當起來,語文學科的終極目標也就是它了。文化傳承與理解建立的基本點就是提高同學們對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了解,以此來使同學們對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行注重,繼承與發揚的任務他們自然就會去做了。文化傳承與理解的重要方式就是對古代詩文和文言文進行透徹的講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該采取多種方式的教學方法,把古詩文和文言文的教育教學使同學們喜愛,激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老師能夠經過開展豐富的關于中華優秀文化的活動在閑余時間,以此來對同學們的認識進行拓展,激起同學們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赤壁》這篇課文的講解時,由于古文的年代都非常的久遠,同學們對作者杜牧的認識一定少之又少,如果僅僅對其進行講解,比較枯燥與單一,同學們一定會覺得煩,漸漸的就不聽講了,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現場搜索出作者的資料給同學了解,同學們由于新奇一定會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多媒體以完美的畫面、簡潔的字幕加上動聽的音樂可以很快的將同學們融入其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同學們帶入到作者的時空里,并對那個年代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激起他們對接下來古詩詞求知的欲望。可以看出,初中語文教學中每個核心素養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其對同學們核心素養養成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適合思維能力的養成的方式也對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有所幫助。老師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是教學的重點,應積極對教育觀念進行革新,改善教育教學方式,加以不斷地創新與探究,在對核心素養的養成時全力以赴,可以真正地使同學們能力得到提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同學們綜合素質的提升離不開語文的核心素養的養成,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對同學們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并利用高效的養成方式來幫助同學們形成優秀的學習品德和習慣。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