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 陳施宇
近年來藝術設計類產業快速發展,設計類企業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需求增大。在此形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動力。本文結合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設計思路,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企業無縫銜接培養人才的新途徑。
1 藝術設計專業與企業無縫銜接教學模式思路的由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將企業與高職院校充分融合在一起,進而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培養專業化比較強的人才。
高職院校畢業生應與時俱進,充分適應現代化發展需求。產教融合的背景注重雙元人才的培養,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融合的方法,以此培養企業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另外,隨著各大文創事業的全面發展,大批以藝術設計為專業的人才支撐著文化創業產業的蓬勃發展,在新時代設計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藝術設計類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態日趨顯現,企業將面臨人才緊缺、畢業生入企后企業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培養、引導的困境,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文化設計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人才緊缺這個問題一直迫在眉睫無法得到解決。
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提出之后,很多高職院校開始進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其中一些院校在嘗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與無錫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合作,在市場營銷專業推廣了“三明治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林森集團合作打造“訂單班”,形成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多贏的局面。但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我系藝術設計專業還處在探索與發展階段,沒有針對藝術設計專業適用的方式與方法,在該模式探索和建設期間,會出現如專業師資緊缺、部分專業實訓設備和實踐基地建設不足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校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課題,行業市場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校專業結構的優化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改革創新的任務異常艱巨,面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改革與創新意識、辦學思路、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將面臨巨大挑戰,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迫在眉睫。
針對產教融合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共建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模式路徑研究,我院倡導深化校企多元化合作,推行工學結合專班,鼓勵任課老師和本市的多家設計創意公司有緊密聯系,合作開發校本教材、企業教師進校教授課程、學生協同企業完成項目設計、學生進企頂崗實習等一系列政策,這都為我們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2 針對我院藝術設計專業與企業需求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
我們分別從蘇州市區及昆山市區抽樣昆山神州傳媒廣告有限公司、昆山大未廣告傳媒有限公司、蘇州時代廣告印務有限公司等10家和藝術設計專業有關的企業,經過調查問卷和面訪的形式,了解了這些企業的用人需求及企業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綜合統計數據,我們發現,被調研的企業對高職類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還是比較高的,并且對有創意策劃能力的人才尤為需要,同類企業在市場的占有率也相當可觀,因此,對于企業本身來說相互間的競爭也就尤為激烈了。
對于高職院校從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一線教師來說,用人企業對應聘者的眾多要求就是我們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最好依據。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企業都能夠接受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作為企業的新鮮血液,但是由于學校上課與企業上班有著明的顯區別,因此,所有企業都會對這些新員工安排一定的時間和相應的內容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入職培訓,目的是為了讓這些畢業生能夠更快地完成角色轉換,融入到高效的工作環境中,為企業贏得效益。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和試用,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也能夠勝任,但是畢業生們需要一定的過程完成身份的轉換。對于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而言,大家都想快速地完成角色的轉化,并得到同行的認可,而事實表明,每個人所用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對于企業來講,如果新員工入職后,能夠在短時間內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生活中為企業服務,是每個企業領導所期待的;對于學院層面考慮,如果我們的畢業生能夠在企業勝任設計項目,充分顯示了企業對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的肯定,是非常令人高興地事。
面對這一系列即將出現的問題,我們在企業調研和洽談的時,相互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雙方也提出了一些好的解決的辦法,整合從10家被調查企業收集來的信息,統計如下:為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企業要求與學校共同開發課程項目占7%;要求把企業項目引入課堂教學占23%;企業希望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占46%;企業可以提供學生在校期間有效實訓實習基地占23%;其中有的企業可以同時提供辦法中的幾項,表現地非常的積極,同時有還有70%的企業表示愿意派遣相關工作人員到學校參與教學;90%的企業愿意接納藝術設計專業相關課程教師進企業鍛煉實踐。對于本次調研,企業方表現的十分積極,與校方合作培養學生的方案勢在必行。
我們以企業、學生、學校三方共贏的目標為主導,經過細致地整理和篩選,調研工作得出了切實有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方法:(1)構建以職業技能培養為目的的教學課程與實踐體系。(2)學校與企業共同修訂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藝術設計專業的項目核心課程,有效建立藝術設計專業與藝術設計企業崗位的無縫銜接。(3)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多與藝術設計類企業開發與建立長期的校外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動手及相互協作能力。(4)加強在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能力,企業為課程教師提供一定量的企業掛職實踐機會,提高教師隊伍專業能力水平。
通過企業化的進程,以項目實操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學過程中相關合作企業提供有效的企業實際案例,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真實了解到企業項目的一般流程,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自身優點,在實踐任務安排上可以按照每個學生擅長的技能從事項目中的模塊任務。即讓學生適應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省略入企后的崗前培訓,從而節約了角色轉換的時間;企業能夠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下按需培養人才,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授課教師能夠在企業提供的實踐崗位中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增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學校能夠在企業用人反饋信息中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對于地方經濟建設來說,高層次、高專業水平的人才也有利于區域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
近年來,回顧藝術設計教研室前期的教育工作,我們發現,其實早在2014年左右,我們就已經和蘇州時代廣告印務有限公司建立了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關系,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經過選拔和推薦可以直接進入公司實習,畢業后原先在實習中表現好,技術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留在公司入職。2017年至2018年教研室與蘇州龍吟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總經理陳君先生直接作為外聘老師擔任廣告設計課程的教學,在課上除了理論教學外更多地是分享了公司的設計案例和實踐經驗,學生受益匪淺。課程結束后,教研室邀請了陳君先生參與合編了校本教材《廣告設計項目設計實訓》,教材用于后期廣告設計課程。雖然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出現,但是并沒有形成系統性的人才培養的模式,只是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適當地加入了企業參與的成分,這些嘗試性地教學方法正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慢慢形成,學生在企業得到了好評;企業吸收了優質的新鮮力量;學院在企業中名聲再望,三方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共贏的狀態。
3 總結
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以項目化教育模式進行,即把原有的課堂作業任務改革成若干個課題,讓學生分組承接課題,然后再經過教師的引導把這些零散的課題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讓學生在項目化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期間每一個小組會有多個組員組成,每位學生有自己相應的角色,其中學生們被分成項目方案策劃者、設計者、方案制作實施者,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熟悉企業崗位的實際操作步驟和人員分配的狀況,為今后踏入企業做好提前準備。同時,在項目設計制作過程中,環環相扣的操作步驟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強有力的社會責任心,為提高團隊協作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強大的集體觀念。
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社會需求的優質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形成專業與企業無縫銜接的教學新模式。
(作者單位: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