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曉珍
培養學術道德意識,弘揚科研誠信精神,是每一所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本科生作為高校的主體,是祖國的未來,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創新型國家的工程建設。近些年,本科生群體中學術不端行為頻頻發生,這些學術不端行為不僅無益于優良學風的塑造,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后續的發展,還會惡化高校學術環境。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本科教學經驗,針對本科生學術不端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提出個人看法,以期為提高本科生科研規范水平和凈化高校學術環境奠定基礎。
1 前言
“學車無轅而不立,人無信則不立”,誠信乃為人之根本,學術誠信是個人行為秉性和學術道德品質的綜合展現,反映了個體真實能力和學術涵養。培養學術道德意識,弘揚學術誠信精神,是每一所高校院所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現代數字化技術的日益發展,學術不端行為頻有發生,如知名演員翟天臨論文抄襲事件、清華大學博士葉肖鑫被曝論文造假事件、南京大學教授梁瑩一稿多投事件等,這些行為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也對我國學術科研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不僅無益于優良學術風氣的塑造,甚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創新型國家的工程建設。隨著這些事件一一被曝光且相關人員遭到嚴懲,這說明學術界已經開始高度關注學術道德問題。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也紛紛采取相應措施并制定相關條例以預防和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然而,即便如此,近幾年學術不端行為事件的發生在數量上呈明顯上升趨勢,在范圍上也有擴大態勢,并呈現出普遍性和廣泛性,如抄襲、剽竊、偽造實驗成果等現象在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時有發生,這將嚴重影響學術活動的健康運行。
高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戰略要地,是發展學術的基礎力量,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其對學生價值觀養成及學科素養培養都有重要作用。高校作為學術不端防范最重要的領域,營造風清氣正、嚴謹治學、積極向上的學術環境有利于高校進行人才培養,而學術道德建設乃是高校教書育人的起點和重點,也是高校育人的必要前提。本科生群體作為高校的主體,是祖國的未來,其影響力不可估量。本科階段作為學生最初接觸科研環境、初步形成科研道德規范和最先實施科研活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行為和意識的培養將直接關系到后續的發展。然而正因為本科階段是接觸學術的初期階段,很多學生對學術道德規范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哪些行為屬于學術不端,更不清楚學術不端行為將導致的后果,這就致使學術不端行為在本科時期就呈愈演愈烈之勢,如數據“不好”隨時篡改已是本科生們分析數據的常用手段,直接復制加粘貼他人的觀點或成果已成為他們撰寫論文的必用方法,發表論文的無貢獻署名,甚至有些本科生為了圖一時之利找他人或機構“代寫” 論文等。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扼殺學術創新、毒化教育環境、敗壞社會風氣,還給學生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不利影響。因此,如何預防并避免本科生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已成為各大高校面臨的現實問題。
2 學術不端的定義
學術不端主要是指學術從業人員有意識地進行的學術違法違規行為,包括任何形式的欺騙、虛報科研活動,偽造、篡改數據信息,剽竊、強行占有他人科研成果,一稿多投,干擾他人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幫助他人采取學術不誠實行為等。
3 引起本科生學術不端的原因
本科生的科研活動、畢業論文和科研成果作為本科教育實踐能力的集中展示,結合了本科生的基礎知識,彰顯了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的積極延伸,體現了科研創新能力、獨立分析能力的綜合應用。科學實踐能力作為本科生培養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各大高校均采取多種激勵政策來提高本科生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等。現如今,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甚至SCI論文已不再是稀奇的事情。然而在當今網絡開放和信息共享的時代,利益驅使下的本科生們開始急功近利,意圖尋找達到目的的“捷徑”,這就觸碰了學術不端的底線。分析原因,造成本科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因素有很多,現主要從學生、導師和社會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剖析。
第一,在學生方面:(1)學生學習目的性太強。很多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對過程不重視,最結果要求不高,參加科研活動只為在評優評獎時能夠加分或取得保研資格,故在結題驗收和成果呈現時為達到學校要求便東拼西湊、匆忙收場。(2)學生科研素養修煉不夠。目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多注重知識傳授,對專業拓展能力的訓練不夠,加之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間很少參加相關的學術講座,幾乎從不翻閱相關專業的學術期刊,對科學環境較為陌生,缺乏獨立分析和創新能力,最終只能照搬別人的觀點和成果。(3)學生對科研活動的完整過程認識不清。科學研究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且真實的完成所有活動,包括文獻收集與整理、科學選題與立項、數據采集與分析、結果的呈現與發表等。現在的學生以為只要取得數據,不論是否參與過程,便可以形成文章,或者取他人的數據直接拿來自己使用,根本無視學術道德規范。
第二,在導師方面:(1)導師指導任務過重。如本科畢業論文,現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導師少學生多的問題,在一位導師同時指導多名學生的情況下,導師精力有限,對每個學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對每個數據不能做到一一核實,對每篇論文不能做到字字斟酌。(2)導師責任心不強,本科生的學術創新的要求相對研究生而言較低,因此部分導師無形之中大大降低了對本科生的要求,只注重形式,對過程監督不夠,對完成質量把控不嚴。
第三,除了以上學生和導師2個方面外,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也給學生帶來了錯誤的導向,如“論文代寫”在校園報亭及各大門戶網站肆意粘貼,這也促使大學生僭越學術道德規范的雷池。
4 本科生學術不端行為防范措施
針對以上原因,為了更好地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督促大學生們能夠堅守學術道德規范,我們應該做到:第一,在大學生中開展學術規范培訓是必要的。通過誠信道德教育,給大學生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知道什么行為屬于學術不端,在大學生中普及并宣傳學術不端行為將導致的后果,從源頭上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第二,學校和導師協力配合,努力營造健康的學術氛圍。學校要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治和預防體系,相關制度要界限清晰、措施明確,不僅使學術不端的預防和教育有規可依,而且相關措施還應具備可執行性。對于剽竊他人數據、篡改實驗數據、畢業論文代寫等行為,學校要做到“嚴打擊”、“零容忍”;導師要加強對學生學術活動過程的指導和監督,強調過程完整性、數據的真實性和結果的獨創性,對學術成果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形成良好的科研習慣。第三,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是關鍵。學校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學術論文寫作訓練或者加強寫作指導;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鍛煉,鼓勵學生走進“第二課堂”,如圖書館、科研論壇、學術講座等,引導學生科學的收集、整合信息,努力拓寬他們的視野、激發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總之,在學校高效健康的管理和監督體制下,導師要加強監督,學生自覺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力爭做到人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主動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對任何破壞科研環境的人或事做到“零容忍”。
5 結束語
弘揚學術道德,堅守科研誠信,是當代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監督和鼓勵師生的學術行為。導師要有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導師從自身做起,立德樹人,為學生做好模范和標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學生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不僅僅是在學術環境,還包括在生活、學習中也要有道德規范意識,誠信做人,踏實做事,懂規矩、守規矩,嚴于律己,堅決抵制不良道德行為,形成規范的道德慣性。高校本科生學術道德建設對于凈化高校學術環境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只有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做到誠信科研,并對科研有求真務實的態度,才能真正提高我國高校的科研水平,為我國的科技進步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人才。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