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解雅然 郝璞琦
意識形態工作的宣傳具有導向性,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起著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根本作用。在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基礎上,結合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趨勢,找準推進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創新發展的方向,為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提供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其思想演變是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長期發展過程,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破解思想演變危機的重大舉措。思想是宣傳工作的“靈魂",宣傳是傳輸思想價值理念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就媒體融合發展多次做出重要論述。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貫穿于黨中央進行治國理政的全方位全過程,凝聚了我黨致力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奮斗目標的新動力,體現了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價值導向,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不斷地凝聚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共識。基于此,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來探討推進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著力點,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牢固的思想基礎。
1 筑牢陣地意識
“任何一個高地,我們不去占領,一些負面的東西和敵對勢力就會乘虛而入,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益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動蕩”的潮流,宣傳思想工作者必須樹立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思維,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面臨的黨情、國情實際情況出發,以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透過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混亂現象看本質,消滅“負面的東西和敵對勢力”存在的溫床,以“三貼近”和“三個面向”的文化精品做到“立德樹人”和“以文化人”,以堅定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動權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占領文化建設的理論高地,實現美好理想的“制高點”,不斷凝聚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共同思想基礎,奮力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輝煌歷程。
2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為什么人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是我黨在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統一于宣傳思想工作實踐中,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不斷地増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工作導向,聚焦到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也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只有扎根人民,創造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
3 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創新的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宣傳思想工作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明確了歷史方位和使命任務。
立根固本,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意識形態工作涉及到各個陣地、各個領域。對于抓好理論武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黨的思想理論研究方面有所作為,為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出積極頁獻。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問題上,他指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提出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守正開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和鞏固壯大主流傳播。做好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勇立潮頭,順應媒體格局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當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正面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做好思想輿論工作。面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他指出要堅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要“用中國理論闡述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3.1立足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凸顯深遠的戰略性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一系列論述中,深刻闡釋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強調媒體融合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媒體是黨意志的延伸,是思想的紐帶。融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一個顯著的特征便是渠道反饋的整合能力強,即時分享的特性大大増強了傳播的交互性,信息經傳播者發出到達受眾,受眾通過反饋,同時演變為新的傳播者。如果以前的信息傳播需要經過“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效果遞增,那融媒體的傳播速度是一種瞬間爆破式的病毒傳播,直接“由一傳千、萬或者十萬、百萬、千萬,媒體融合發展,運用社交網站、博客、手機報、微博、微信等數字化平臺,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由平面走向立體、由靜態轉為動態,實現多方位、立體化、全天候的主旋律傳播模式,迅速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利用最新媒體信息技術,將馬克思主義轉換成鮮活的身邊人身邊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日用而不覺的生活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變為現實可感知的視頻、音頻,真正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通過媒體融合,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再束之高閣,成為可看、可感的媒體敘事,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3.2立足于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展現普遍的系統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有的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媒體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陣地。國外敵對勢力基于其早先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早已在全媒體環境中占據“先入為主"的強勢地位。西方世界部分腐朽的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思潮等冠以“普世價值”而倍受推崇,我國主流、傳統價值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挑故,造成了部分公民價值選擇迷惘和價值取向紊亂,甚至威脅國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全媒體視域下,一段文字、一張圖、一段視頻都有可能形成指數級傳播,引發“全民圍觀",形成巨大輿論事件,甚至發生“顏色革命”,顛覆國家政權。
3.3立足于媒體融合發展凝聚力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站位于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將媒體融合發展進行系統關照,要求在各類媒體,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及時提供更多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客觀真實的信息內容,敢于引導、善于疏導,提高正面宣傳質最和水平,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基金項目:北方工業大學學生科技活動項目(編號110051360019XN140/005)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