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枝
如今,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日益普遍,尤其是針對小學美術學科而言,借助信息技術優勢,不僅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而且更有利于增強小學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诖耍疚膶⒑喴U述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融合的必要性,并探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希望為廣大小學美術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建議。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內容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著重強調知識技能和美化生活的作用,要讓學生能發現美、感受美,領悟美學的獨特價值。”眾所周知,美術是小學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美術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以直觀、形象的圖片或者視頻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使抽象的美術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從而提升小學生對于美的“嗅覺”,增強小學生美術創作的靈感,引導他們通過畫筆和色彩描繪出心中的美景,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1 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融合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斷普及,促使教育教學改革更加深入,具有形象、直觀的高效教學模式逐步取代了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且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為小學美術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信息技術以其直觀性、生動性和多元多樣性的特點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是激發小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和增強小學生認知能力的良好途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美術老師必須要深刻地意識到信息技術的生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優勢作用,努力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數字電視等信息技術終端,為師生互動創造良好的條件,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小學美術課堂的實踐性與趣味性,大大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
2 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小學美術課堂的策略
2.1 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生動情境
眾多周知,課堂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重要場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是點燃小學生渴望美術知識火花的有效手段。美術學科有著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的顯著特征,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美術老師通常會采取課堂板書的形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就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術實現了圖文與音視頻資源的融合,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有利于多元化呈現美術知識,而且通過創設生動情境的方式,促使美術課堂更加生動直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實現高效小學美術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太陽、星星和月亮》這一課時,由于地球距離太陽、星星和月亮的距離較遠,人們利用肉眼很難觀察到太陽、星星和月亮的真實形態,這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直觀形象的顯著優勢,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太陽、星星和月亮的動畫視頻,促使孩子們切身體會到美麗的太空,也可以模擬太空中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宇宙空間美,在學生認識了太陽、星星和月亮的形態后,引導學生描繪出太陽、星星和月亮的畫面,提升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2.2 融入信息技術,提高動手能力
實質上,美術學科不僅僅具有培養小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承擔著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任務,再加上小學生有著好奇、好動和活潑的顯著特征,也就促使美術成為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的良好載體,小學美術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性教學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創作能力,這樣不僅僅能夠培養他們的手感,而且更有利于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美術創作靈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知識的理解,獲得事半功倍的美術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剪紙貼畫》這一課時,美術老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在互聯網上搜索一些關于剪紙貼畫的操作視頻,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剪紙貼畫的操作細節,并使用美術工具和剪紙進行模仿學習,待他們初步掌握了剪紙貼畫的技巧后,需要組織小學生創作出自己喜歡的剪紙貼畫作品,在這一過程中,美術老師可以利用攝像機、數碼相機等信息化教學設備記錄學生的操作與探索過程,并將電子文件上傳至多媒體教學設備中,學生對于自己的探索過程充滿了好奇心,在觀看同伴和自己操作過程時相互交流和探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3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創造思維
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美術學科不僅僅具有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的積極作用,還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載體,通過提供足夠的表象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步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從而取得更好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美術學科隸屬于美學教學的范疇,著重培養學生對于美術作品和客觀事物的直觀感知力,信息技術為小學美術課堂提供了龐大的信息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感官,增強他們的美術創作動力。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老房子》這一課時,美術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向學生展示老房子和古建筑的作品集錦,促使他們在欣賞老房子的過程中深刻感悟老房子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古老建筑的發展歷程,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此外美術教師也可以組織“發現老房子”美術實踐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有關老房子的照片,或者利用手機、相機等智能終端實地拍攝老房子,并將照片進行整理,從而在美術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展示,并介紹老房子的獨特特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和美術欣賞能力。
2.4 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家校共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壘土”,家庭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教育的質量,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在教育領域不斷普及的背景下,直接增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距離,為實現家校共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花兒朵朵》這一課之前,美術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周末或者課外時間帶領孩子實地欣賞荷花的美,并利用信息技術觀察荷花的特征與獨特魅力,與此同時,一些家長可以平時忙于工作,這樣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搜索有關荷花的照片或者視頻,家長也可以將學生欣賞荷花的效果反饋給美術老師,這樣美術老師可以準確把握小學生欣賞荷花的實際效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小學美術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微信等信息技術與家長緊密溝通,促使家長掌握科學的美術教育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打造高效的美術課堂創造良好條件。
3 小學美術微課教學應用實踐
3.1 增加小學美術課堂效果
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受時間以及空間的影響,無法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提前準備,采用微課教學的方式,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學學習調色搭配這一節課的時候,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不能夠將講授的內容進行現場的演示,這時候就是就可以借助于微課,將內容提前制作成微課的形式,相比于傳統的師范畫教學模式,更加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效果。
3.2 注重觀察提高課堂興趣
微課設計時需要注意選擇鮮明的主題,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微課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用微課作為輔助手段教學的過程當中,在學生學習完每個知識點以后,最好配以例題以檢驗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點,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效果體驗,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暫?;蛘呖爝M播放微視頻。同時進行師生互動對話,逐步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索發現。
如上《會說話的手》一課時,用微課制作相關的視頻,之后在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做出不同的手形,然后讓學生之間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獲勝一方有表演權,接著做“你能跟我這樣做”游戲,擺出自己別出心裁的手形,讓對方模仿跟著做,孩子們在快樂之中,擺出具有創意的手形,為下一步的手形添畫創作打好基礎。
3.3 情景創設加強想象力
讓孩子樂于實踐學習,也就是讓孩子在參與美術教育課程時,不是當成任務,而是興趣使然。將微課技術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在課程開始時,教師通過微課進行情境創設,讓孩子在繪畫課程之前以一種輕松的心態融入其中,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的繪畫環境,讓美術課程以主題課程的形式開展,這樣學生更加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上《樹上樹下》一課時,我用微課出示“青蟲、小鳥、大樹”,讓學生根據這三樣編出了“小鳥吃蟲魚子,小鳥又飛到大樹上”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想類似的幾種東西,采用互動模式,請其他教學點的學生編故事,孩子們編故事的熱情非常高,紛紛舉起小手,與對方互動,快樂的課堂也使他們充分地展開想象,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
4 信息技術在“欣賞領域”的應用實踐
信息技術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現有的教育環境。對于美術“欣賞 評述”領域來說,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諸多支撐,極大的豐富了欣賞課的教學內容。結合“欣賞 評述”領域課程特性,其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4.1 信息技術的視聽優勢
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能夠幫助教師找到符合小學美術欣賞課需求的材料。在三年級下冊《重復的形》中通過豐富多彩的設計圖片來激發小學生的視覺潛能,能夠在欣賞課程中不斷提升小學生對于“變幻無窮”的理解,更好的感受源自色彩的奧秘。
信息技術能夠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更好的展示欣賞對象所隱藏的美與價值。信息技術能夠對于美術課程的欣賞對象進行立體的分析,通過專業的課程講解將視頻與教材相結合,從立體感覺方面形成一個引導,更好的幫助小學生理解美術課程欣賞的對象,更好的推動美術欣賞課的效率,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4.2 信息技術的交互優勢
豐富的網絡資源、靈活的展示方式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課堂上良性的互動。通過對相關欣賞對象的技術處理,呈現出一種夢幻的、富有吸引力的視覺效果,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呼叫課堂。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從美術欣賞課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部分美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互動式的課堂活動,積極的拓展活動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由此提升美術欣賞課堂教學活動的配合,從小學生素質提升來說產生積極的作用。
4.3 交互特性在“欣賞.領域“教學中的應用
4.3.1 翻轉課堂
當前,翻轉課堂已經成為了“欣賞領域”的一大亮點。學生與教師角色的互換激發了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學習的主動性。信息技術領域資源的應用使得學生在擔任“教師”角色的過程中能夠轉變傳統的“被動”學習心態。
翻轉課堂方面,教師轉變了授課模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搜集的過程中,能夠以一個小學生的興趣、審美來決定選擇相關信息,信息技術應用使得翻轉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例如,在六年級下冊《追尋文明的足跡》翻轉課堂中,學生能夠通過圖庫主動的追尋與“文明”有關的素材,并且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同學之間以圖片素材為主分析世界各地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真正的落實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在美術“欣賞 評述”領域中主動的思考問題、主動的探索問題、主動交流問題的習慣,對于美術欣賞課程優化來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4.3.2 美術欣賞辯論賽
美術欣賞辯論賽當前在五年級、六年級美術欣賞課程中應用非常的普遍。授課教師結合欣賞的欣賞內容、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欣賞的引導,由此開始進行內容的優化與處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交流。例如,在六年級《建筑藝術的美》中,可以選取不同的欣賞素材,設置討論話題,對于學生進行分組,在通過課件介紹討論內容之后,就“東方建筑”、“西方建筑”你認為哪一種建筑藝術更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同時,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討論成果的展示,由此組建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
美術欣賞辯論賽是多元化交互教學活動的一個代表。從現有的教學模式來看,多元化的互交教學模式已經不斷的豐富、成熟,能夠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構建一個以媒體技術為支撐的活躍課堂。以美術欣賞辯論窶為代表的美術欣賞活動,已經成為了一個未來教學領域發展的重點,美術欣賞領域的課程創新也成為了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新成果展示平臺。
5 結語
總而言之,美術是小學開展美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表達美能力方面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而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為實現高效課堂創造了良好條件。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師,要深刻地意識到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融合的必要性,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切實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以此來提升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