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 黃聰
“互聯網+”將傳統教學與互聯網融合起來,改進教學模式。本文在分析《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從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三個階段設計了基于職教云+云課堂的《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實踐,并分析了混合式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有效的途徑。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影響著各行各業,很多課程都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進行學習,提高師生的信息化素養,《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是高職鐵道信號控制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抽象性等特點。高職學生具有基礎差、思維活躍、偏好直觀的呈現方式,喜歡上網,動畫,視頻等特點,樂于接受信息化的新事物。職教云是以學校為單位面向師生的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將國家資源平臺——智慧職教中的課程直接導入到職教云中開展授課。通過手機APP(云課堂)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也可以通過APP與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學生可以通過APP學習課件、提交作業和考試等完成一系列課程要求;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又能體現學生,從而達到真正的翻轉課堂的目的。“互聯網+”背景下,職教云和云課堂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1 《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課程介紹
《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課程主要介紹6502電氣集中設備和計算機聯鎖系統的組成、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道岔控制電路和信號機點燈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和故障處理方法。鐵路車站信號設備行業性較強,價格昂貴,抽象性強,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聽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利用職教云和云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前上傳微課、PPT等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與個性特征,實現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變成“主動探索式”學習,實現學習隨時隨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從教師為主的傳統授課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模式轉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
2 基于職教云和云課堂的《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混合式教學實踐
授課教師按照主導與主體混合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混合的學習模式,開發信息化資源,并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整理分類,上傳到職教云平臺,創建課程并進行課程設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構建適應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面以提速道岔控制電路故障處理為例來闡述該教學模式。
2.1 課前準備
課前授課教師在職教云平臺發布任務書和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包括提速道岔控制電路的原理、微課、動畫、小組任務、測試習題等內容。學生查看任務書,明確課程要求,進行課程在線自主學習,并完成在線測試,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職教云查看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時長,歸納分析學生問題。
2.2 課堂實施
2.2.1 案例導入
學生使用云課堂APP進行簽到,授課教師播放榮家灣429鐵路重大事故模擬視頻,給學生思想上的震撼,培養學生作業過程中標準化、規范化的思想,并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授課教師在云課堂APP創建討論,并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和事故真實原因,從而引入本課任務。
2.2.2 自主探究
學生通過云課堂APP查看工作任務,結合職教云平臺上的微課視頻和Flash動畫,進行自主探究。任務完成后,教師通過云課堂APP隨機選擇學生代表展示自主探究任務的成果。接下來,授課教師根據微課視頻以及交互式動畫講解故障處理的標準作業流程、故障查找方法。
2.2.3 在線測試
通過云課堂平臺發布在線作業測試,學生需通過云課程APP完成課堂作業測試。教師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2.2.4 模擬競賽
線下利用模擬道岔智能實訓考核平臺,進行模擬競賽。教師講解模擬故障處理接力賽規則,分小組進行模擬故障處理接力賽。實訓考核平臺實現自主評價,學生在完成模擬競賽的同時,教師在云課堂APP進行學生成績的登記。
2.2.5 多元評價
課程最后,教師進行評價總結,采用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多元評價方式,學生可以通過云課堂APP查看評價成績。實現了課堂的及時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2.3 課后拓展
學生使用云課堂APP查看授課教師課后安排,并在線完成課后作業,將提速道岔控制電路組合的焊接照片上傳至網絡平臺,授課教師完成最終考核評價。
3 “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
目前該教學模式已在信號50、51兩個班進行了教學實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都大幅提高。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
3.1 師生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較弱
由于“互聯網+”背景下,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手段使用水平要求較高,教師需要利用豐富的信息化技術如二維、三位動畫、虛擬仿真技術等對課程進行授課,引導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由于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3.2 學生參與度不高
由于本門課程的理論性強、抽象性的特點,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雖然采用了混合式教學,但是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3.3 信息化手段資源較少
由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對于教學資源要求較多,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任務書等材料,要包含動畫、虛擬仿真、微課等資源,需要進一步開發豐富的課程資源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學習。
4 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有效的途徑
4.1 提高師生的信息化素養
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是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的基礎,對于老師而言,可以更好的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有趣味性、主動性,通過課內課外結合,時時處處進行著“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
4.2 教學設計是關鍵
“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的關鍵是教學設計,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他們學習課程內容,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課程內容,讓學生做自己的老師,挖掘自己的潛能,主動學習,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高效。
5 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基于職教云和云課堂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統一。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性,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網絡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單純的網絡教學缺少教師引導、監控與解惑,導致學生容易偏離學習目標。以主導與主體混合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混合的學習模式,有效彌補了傳統的課程教學和單純的網絡教學的缺陷。
基金項目: 2018年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及卓越學者計劃資助(桂教人(2018)35號);2019年度柳州市職業教育立項課題(LZZJS2019C011)
(作者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