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銀娟
【摘要】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愛是最好的教育。愛的教育是班主任最好的方式,筆者從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個具備愛心的班主任,再繁重的工作也能如魚得水,柳暗花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愛心;
記得筆者在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時,班上有一位男生,特別調皮,特別好動,一天到晚總是蹦啊、跳啊、跑啊,似乎沒有一刻安靜的時候。班上天天有學生告他的狀,不是撞到人就是碰翻別人的東西。因此,該學生很不受同學待見。有一天,他的奶奶有事來了學校,與筆者聊起,筆者如實告訴她說:“你家孩子太鬧騰了!”本以為她會附和筆者的話說“是啊”之類的。沒想到老人家反而驕傲地說:“他鬧騰就正常啦!要是哪天我家孩子不鬧騰那可就壞事了!”看著老人深情又慈愛的眼神,筆者頓悟:因為愛,所以老人眼中的孩子都是優點。
一旦心中有了愛,你看到對方的優點總是大于缺點的。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來,“責任心強”幾乎是所有領導、家長的統一評價。因為筆者知道,作為一個班主任,既要時時保障學生的安全,又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還要抓好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筆者時時處處對學生嚴格要求,有時不免會對學生有些苛刻。這件小事讓筆者明白,要想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愛心遠比責任心重要。在后來的教育工作中,筆者放慢了腳步,低下了身,裝進了愛,把愛貫穿在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筆者欣喜地發現,教育的效果遠遠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一、用愛的目光、愛的微笑和學生相處
作為一名低年級班主任,筆者熱愛這個崗位。努力地用自己火熱的心去愛學生,去熟悉他們、了解他們、關注他們。筆者班上有一位留守兒童,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剛開學時,他的奶奶就跟筆者說:“這孩子智力不太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他的智力并沒有很差,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但只要他專心聽了,他的思維是跟得上老師的,對老師講的東西也大多能聽懂。他最大的問題在于完成不了作業,哪怕是簡單的幾個筆畫也寫不了。因此,班上的有學生叫他“傻子”,嘲笑他。筆者得知這種情況后,利用一堂“尊重”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們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后來,筆者在課堂上特別關注他,只要發現有哪個問題他好像聽懂了,就馬上叫他回答。開始他扭扭捏捏,同學們也起哄。筆者一再微笑著用目光鼓勵他。終于,他答對了,筆者沖他贊許地點頭,當眾表揚他。慢慢地,他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了;漸漸地,再也沒人叫他“傻子”了。可是,他的作業還存在問題——他只會畫寫亂七八糟的線條。于是,每次做作業時,筆者都走到他身旁,握著他的手,教他一筆一劃地寫。慢慢地,他寫的線條不再那么長,那么隨心所欲了。然后,筆者放手讓他自己寫。他每寫一筆都要抬頭看筆者表示詢問,而筆者總是微笑著點頭鼓勵他。二個多月過去了,他基本控制住自己的筆,能寫出字了——雖然還是不那么規范,但總算得上是字而不是隨性的線條了,他在筆者的目光與微笑中慢慢進步。
二、用愛的語言激勵學生
春天來了,在一次繪畫活動中,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畫下來。學生們很快拿出畫筆興致勃勃地畫起來,只有小琪遲遲不動筆。筆者走過去輕聲地問她:“你為什么不畫呢?”小琪低下頭,說:“我不會畫。”筆者鼓勵她說:“來,沒關系的,只要你動手畫了,就是最漂亮的。”“真的?”小琪眼睛里閃著亮光。筆者肯定地點點頭。當小琪畫完后,筆者欣喜地從她的畫中看到不一樣的春天——嬌嫩的綠芽,帶著露水的小草,明亮的太陽。說明她的心中有愛有溫暖有希望,為此,筆者特意在班上表揚了她。在后來的繪畫中,小琪都非常積極地動手繪畫,而且總有驚喜。可見,教師適時地給予學生語言的鼓勵,能使他們帶來克服困難的勇氣,找到自信,實現自我。
三、用愛的行動去感染學生
班上的小希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在很多活動中都比較吃力。因此,她有點自卑,不太跟人交流。看到這種情況,筆者心想,得先樹立她的自信心。經過觀察,筆者發現她雖然行動不便,但她從不遲到。于是,筆者以一節“守時”的主題班會課,特別表揚小希克服困難,按時上學。接著,筆者又發現她的字寫得工整漂亮。于是,筆者在出班上的黑板報時邀請她一起參與,并在學校的書法比賽活動中,鼓勵她、指導她,幫她報名參與,一次次地獲獎,讓她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榜樣。而她越來越有自信,臉上的笑容多了,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多了,常常幫助同學一起習字,很多同學成為她的好朋友。
四、用愛的教育尊重和理解學生
低年紀的學生年紀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因材施教,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學生。不了解就會造成一定的誤會,如果班主任不理解、不尊重他們,對學生造成無心的傷害是影響他們一生的,因此,班主任尤其需要用愛的教育尊重和理解學生。最近,筆者發現班上的小晨字寫得潦草了,老師的話也不聽了,好像時時、處處總是與筆者對著干。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為了搞清楚原因,筆者先打電話給他的家長了解情況,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筆者前陣子無意中傷害到了這個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他才會和筆者對著干。那天,小晨在上課鈴響了之后才沖進教室。下課后筆者走過去找他談話,卻發現他弄了個新發型——腦后勺弄了個“10·1”的字樣,不過當時筆者沒看出來,沒好氣地說:“你的頭發怎么弄成這個樣子,好像蟲子在爬一樣!”小晨媽媽說:“那天孩子回來好傷心,他說他特意為國慶70周年而弄的10·1被老師說成蟲子爬。沒想到因此他就不聽你的話了,回來我會說他。”筆者連忙制止小晨媽媽,讓她別插手,讓筆者來處理。第二天,筆者故意裝出很驚喜的表情叫住他,對他說:“小晨,昨天我在電腦上看到有人為了慶祝建國70周年把頭發弄成10·1的造型,才突然想起你前陣子的頭發也有10·1的字樣哦,你也是表示慶祝國慶么?”他愣了一下,點點頭。筆者又說:“沒想到你愛國思想那么強烈,這創意也太棒了!”他說:“老師,你真的現在才知道啊?”筆者說:“是啊,老師out啦!”他呵呵地笑了。很快,那個聽話、上進的孩子又回來了。筆者事后反思,由于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永遠是大人所想象不到的,同時也慶幸自己及時了解情況,及時更正,避免了在學生心頭留下更大的甚至是永久的傷痕。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熏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要讓教育植根于愛,要讓愛融入教育。
參考文獻:
[1]徐忠平.大音希聲 大愛無痕——試析班主任對學生的三點潛在影響[J].內蒙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