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清
【摘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與每個學生做朋友,這是當今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首要。教師要放下傳統的教育,用心與每個學生互動和交流,讓學生放下戒心樂于與老師做朋友。學生能夠與教師推心置腹,師生關系才能夠和諧穩定,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良師益友;愛心
筆者二十六年的教學經驗中,擔任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不斷總結經驗,學會了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了挑戰自我。本文通過一些事件,談一談筆者對轉化后進生的一些心得。
一、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筆者每年擔任一個新班級時,首先認識和了解這個班的學生情況。然后再與學生接觸,并想盡一切辦法和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盡可能地做到讓學生能真正接受、喜歡、尊重筆者,并與筆者交朋友。只有處理好了與學生的關系,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開展起來也就順利多了。筆者本著“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理念,利用課余的時間與學生多待一會,或在午休自習的時間多接近,了解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生活上、學習上體貼和關心他們,和他們經常進行各種思想上的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和體會到筆者對他們的關愛,讓學生愿意與筆者交朋友、也更加愿意與筆者親近,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小穎是一個聰明的女孩。父母離婚后,她與父親和爺爺生活在一起,經常不按時完成自己的作業。由于她一直以來都缺少父母的愛,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比較散漫:經常是頭發不梳、臉不洗就上學,上課還經常打瞌睡。每當受到父親、老師的批評后,就躲進被窩里通宵玩手機,甚至裝病不出門上學,不與其他同學或者老師進行交流。小穎的父親平時忙于工作,對她監管不到位,出于不完整家庭帶給小穎的影響,對她也是有求必應,甚至在家沉迷玩手機不睡覺也由著她,直接造成她性格特別偏激、不聽話。通過多次家訪,筆者知道她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主要是由年邁的爺爺照顧,平時的家庭作業幾乎沒有任何人輔導和檢查,考試成績更是不聞不問,家長根本不與老師有任何聯系。每當筆者或其他課任老師打電話給她的父親時,他表現得很不耐煩,對于小穎的問題也不怎么搭理。
盡管如此,筆者也沒放棄,不厭其煩地不斷找小穎的媽媽和爸爸分別進行溝通,并對小穎進行心理上的交流和輔導。漸漸地,小穎對學習上的自信心明顯地提高了,家庭的作業也能做到依時有序地完成了,上課時也能大膽舉手發言了。在學校,她也能和老師第一時間進行交流,下課有時還會主動去詢問同學和老師一些問題。以前,她總是一個人。現在,她不愛與別人說話的現象有所改變,并把筆者當作她的知心朋友。有時,還主動地跟筆者說:“我媽媽給我買好吃的、我爸爸叫我早點睡覺、爸爸又幫我檢查作業”等等,說個不停。她開始能主動和她的爸爸或者爺爺和媽媽談論她在學習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平時看到其他同學有困難她也能主動地去幫忙,學習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很多家長紛紛反映她愛和同學一起玩、聊天。
在課余時間,筆者也非常有意識地讓一些喜歡她的同學過來找她玩,和她一起分享生活上的趣事。這樣,她的注意力和情緒慢慢趨于穩定,覺得自己跟別人沒有什么不一樣,心情也逐漸開朗起來了。一次課堂上,筆者提了一個數學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不敢答,她竟然主動舉手。筆者馬上點名讓她回答,剛開始站起來時,她漲紅了臉,低著頭、很小聲地說著。筆者走到她身邊,用手撫摸她的頭,親切地對她說:“可以再大聲一點,老師相信你能行的!”在筆者的鼓勵下,她的回答正確并且很完整,得到筆者的表揚和全班學生的熱烈掌聲。她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后來,筆者還經常找機會讓她嘗試不同的挑戰,讓她真正地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帶來成功的喜悅,更好地激發了她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可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做朋友,用心與每個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不僅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還能促進教學教育工作。
二、用愛心轉化后進生
多年的輔導后進生工作的經驗和實踐告訴筆者,對待后進生,應注重對他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關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并沒有歧視他們,但在行為上要求他們自律。用教師真誠的耐心和愛心,去幫助后進生敲開師生之間的一扇心靈之窗,能讓他們善于發現自己的一些閃光點。例如,當筆者發現他們身上有可能出現的負能量時,積極及時地糾正他們,并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筆者平時會利用課余的休息時間去找他們交流談心,糾正他們的思想上的負面情緒。在筆者的課堂上,盡量地提供后進生展現才能的機會,盡量鼓勵他們大膽舉手發言并給他們動手操作的機會,從他們的言行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也可以更自信地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課外,筆者也積極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和生活環境,更好地維護和促進班級的整體和諧和發展。
記得五(2)班的小龍,思想比較成熟,愛泡網吧打游戲,無心學習。但是,筆者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分析能力很強。于是,筆者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心,努力深入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用愛去感化和滋潤他的心田。逐漸地,消除他心理上的抵觸情緒,他漸漸向筆者靠攏。筆者鼓勵他多在數學課堂上回答問題,他的自信從數學開始,漸漸改變了學習態度,不再沉迷游戲了。平時,筆者讓他多參與學校各種集體活動,利用自己的長處為學校或班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例如,他的興趣愛好是打籃球。于是,筆者讓他參加學校的男子籃球隊,從而使他不斷獲得成就感,同時也增強了他的集體責任意識和強烈的團隊精神。筆者還經常與他的家長溝通交流,了解他在家中的各種情況和表現,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端正了自己的態度,改掉了不好習慣,還當上了學校的值日實習生,工作認真負責,還積極地組織和帶領班里的同學參加學校開展的“六一”班制籃球賽。更可喜的是,2017年在筆者的精心輔導下,他順利地參加了廣東省小學數學“育苗杯”競賽,并獲得“廣東省二等獎”的好成績。記得當時,他用充滿感激的目光和歡快的語音向筆者匯報:“老師,我成功了。”同學們向他的成績投來了欣喜和羨慕的目光。他的變化,筆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他的成績讓筆者感到高興,感到欣慰,也是他讓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滿滿的喜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可見,后進生也有“春天”,教師應該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或閃光點,教師只有多抽時間與他們接觸,才能觀察和了解到他們的長處,對他們及時進行鼓勵、表揚,讓他們有發光、發亮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語
作為老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以慈母般的愛去關愛他們,正確對待他們的不足,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