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娜
摘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高校音樂教學也不例外,音樂軟件也應運而生,功能多樣完備,對高校音樂教學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主要從教學現狀、教學軟件類型和教學應用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電腦和音樂軟件對高校教學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電腦;音樂軟件;教學效果
在科技時代背景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應用領域逐漸擴大,高校音樂教學也應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授課,使得計算機和音樂緊密聯系。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多媒體電腦的技術就開始逐漸應用在音樂教學當中,一開始是制作音樂的輔助工具,這是計算機技術和音樂的初次結合。而今,時代發展迅速,計算機技術逐漸成熟,計算機音樂軟件種類逐漸增多,更是隨著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優化,具備的功能越來越全面。
音樂的制作水平也在連續上升,MIDI設備、電腦和音樂軟件的三者合一,衍生了比MIDI系統更為全面的計算機音樂系統,像電子合成器等設備軟件,把音頻、錄音和制作集于一身,操作集中方便,音源(電腦音樂系統的一部分)也在不斷升級完善,從之前的硬件音源升級成為軟音源,音色也變得多元化,這些變化對計算機的系統配置和內存容量要求更加嚴格。電腦和音樂軟件不斷在音樂中被應用,如廣播電視、音樂錄音制作和現場表演等,都發揮了積極作用[1]。
1 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學方式是教師教授其專業知識和自身經驗給學生上課,基本是教師一人主講的傳統教學方式。這種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延續了很長時間,在過去十幾年的音樂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才。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在音樂類專業院校的音樂理論教學中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弊端,然而,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在非音樂專業類的高校中就需要進行改進,在非音樂專業類的高校音樂專業中,它的教學任務、培養計劃和學生的專業素養是明顯不同的,而且師生比例懸殊,這樣的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在非音樂專業類的高校中,會出現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等情況。尤其是在視唱練耳課程、和聲課程、樂器教學等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中,有著明顯不足,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
1.1 對于高校教師教學來說
因為很多非音樂專業類高校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學生平時課業較多,學習壓力較大,如果說讓他們在眾多課程中,迅速掌握專業要求較高、專業知識和理論較強的音樂專業課程,相對比較困難,而且老師教學時采用傳統單一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覺得課程枯燥難懂,更加難以消化復雜的專業知識。音樂需要樂感,樂感需要時常聽音樂、辨音樂和實踐當中找音樂等過程中培養和激發,這樣出來的音樂作品才會有靈性,有水平,不能僅僅依靠在課堂上聽理論。音樂作品不能只通過課堂教師的語言描述來體會,學生要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如果不能實際去聽去感受,那么教學效果會不理想,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也會減弱。
1.2 對于高校學生聽課來說
學生聽課時,在專業性較強課程學習上,如果僅是教師講解,自己沒有聽到理想的音響效果,可想而知,學生是沒有辦法感知樂譜所呈現出的樣式,這對專業水平較差的同學來說,仿佛“聽天書”一般,聽課過程比較迷茫,半懂不懂的聽課狀態,課上能記住的知識就很少,即使課下自主學習,也是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這樣的音樂學習是不理想的,學生也不清楚自己所聽是不是自己所學,一知半解的去寫樂譜,導致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下降[2]。
2 音樂軟件的分類
在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之后,電腦和音樂軟件加入音樂教學過程之中,它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聽課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電腦和音樂軟件,不僅可以讓學生生動形象的學習樂理知識,而且讓音樂作品增添了多元化的音色和創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入,讓音樂作品變得活靈活現,飽含感情,更加容易讓聽者共情,產生與音樂的共鳴。其中,音樂軟件作為重要部分,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2.1 音頻軟件
音頻軟件主要是處理音頻,并對音頻進行編輯的軟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錄音、混音、后期處理等等。例如,Sonar (Cake walk)和Cool Edit Pro等,其中Sonar(Cake walk)不僅是一款音頻軟件,也是一個音序軟件,它不僅處理音頻能力強,音序功能也很強大,是集音頻、音序、音源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軟件。而Cool Edit Pro是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的一款音頻軟件,它除了常用的音頻處理之外,還包括回聲、降噪、失真等特殊音頻效果處理。
2.2 音序軟件
音序軟件是指把實時演奏的節奏旋律、節奏信息、音符和表情控制信息(如速度、顫音、演奏力度等)通過數字的形式傳輸在電腦當中,電腦隨之儲存,并把收集儲存的音序編輯調整,然后傳輸給音源,音源就能夠自動播放的軟件。
常見的音序軟件是Sonar (Cake walk) 和Cubase/Nuendo。Sonar(Cake walk)在上一個類型中已經介紹了。Cubase/Nuendo跟Sonar (Cake walk) 有著類似功能,是一款包括音序、錄音、混音等處理功能的工作站,支持多種格式的效果器插件和音源,因此,使用者較多,比較受歡迎。
2.3 自動伴奏軟件
自動伴奏軟件是指簡單化的音樂制作進程,有輸入和弦和音樂風格選定兩個功能,最后加入需要的音樂旋律,設定成MIDI格式,就基本完成了它的所有操作。自動伴奏軟件,操作簡單,可以用來制作一些簡單的音樂作品,曲風較為單一,聲部結構沒有太多復雜之處。常見的自動伴奏軟件有 Band in A Box、TT作曲家(簡譜軟件)等。
2.4 樂譜打印軟件
樂譜打印軟件的功能就是打印樂譜,包含五線譜、六線譜、簡譜等打印軟件。其中五線譜打印軟件發展的較為迅速,常見的有 Finale 和 Sibelius。這兩款軟件開發時是擁有完善的圖形功能,起初只能打印樂譜,隨著受眾的增加,需求的增多,開始不斷優化升級,使得這兩個樂譜打印軟件功能越來越全面,除了可以打印樂譜的基本功能外,它還增加了音序和音色功能,可以在打印時變換不同音色,將樂譜和音響效果準確結合。六線譜的常用軟件有Guitar Pro 和 Tux Guitar。簡譜的常見的軟件有TT作曲家、貝音和作曲大師(簡譜版)等。
2.5 音樂教育軟件
音樂教育軟件是指將較為單一枯燥的音樂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使其變得具體有趣,讓課程從復雜變為簡單,設定從淺到深的授課層次,運用在音樂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讓晦澀的專業理論變得直觀易懂,提升學生聽課效率,教師也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音樂教育軟件種類繁多,包含視唱練耳、樂理、和聲等,比較常見的有視唱練耳教學軟件Ear Master、和聲教學軟件新版Sibelius等。
3 電腦和音樂軟件在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電腦與音樂軟件推動了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它們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便利,如今,電腦和音樂軟件已經應用在愈來愈多的高校音樂教學之中[3]。
3.1 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課程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授課中,教學方式基本是教師口授與鋼琴相結合,這樣的方式形式固定、音色單一,容易造成教師授課進程較慢,學生學習被動,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現在,我們將電腦和音樂軟件應用在課堂教學,使教學方式變得生動,滿足學生的聽覺需求,大大增加了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減少伴奏范唱的時間。
3.2 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教師憑借自身經驗和音樂素養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方式很抽象單一,并且教師和學生都耗費體力和時間。運用電腦和音樂軟件教學之后,可以用電腦技術直觀地查看聲波樣式進行研究,聲音的位置、音準等參數都能夠通過電腦顯示出來,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快速找出問題,加快了教學進度,節約了教學時間。
3.3 配器課教學中的應用
配器法是作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研究多聲部管弦樂音樂作品的寫法,主要是對樂隊音響和音色結合的作曲理論課程。傳統的配器課教學中大多采用書面寫作的方式,學生初步了解了配器理論和一些寫作技巧,但是沒有具體實際的來聽自己的配器作品和音響效果,就會有“紙上談兵”的感覺,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把電腦和音樂軟件應用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直接聽到配器的音響效果,方便快捷地讓學生熟悉不同樂器合奏的配器效果,掌握同組或者不同組樂器的演奏方法,熟練多聲部的配器處理等,把整個配器步驟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電腦和音樂軟件前景大好,不僅廣泛開設了電腦音樂課程,而且其他相關課程教學也在逐漸運用音樂軟件,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弊端的束縛,創新了音樂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方便了教師教學,節約教學資源,提升了高校音樂教學效率,對高校音樂教學帶來巨大的變革。
參考文獻:
[1]王政.淺談電腦音樂軟件在高校傳統音樂課程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2008(4):234-235.
[2]黃忱宇.電子音樂與計算機音樂基礎理論[M].華文出版社,2005.
[3]趙宏麗.電腦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及思維空間拓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