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娟
摘 ?要:在音樂教學的合唱訓練中,學生常常會出現音不準、節奏感差、識譜反應慢、樂感差、音樂表現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本文根據合唱教學的特點,結合音樂教學實踐,對于在合唱訓練過程中,如何加強合唱呼吸、聲音、音準、節奏的訓練,以及樂感和興趣的培養等方面提出一些觀點和方法。
關鍵詞:合唱;訓練;學生;教學;音準;節奏
引言:
合唱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音高感、和聲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音樂表現手段,能學到科學的發聲方法,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又能進行多聲部演唱,使學生的歌唱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還能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感、協調感、均衡感等綜合音樂感受和集體觀念。而在合唱訓練中,學生常常會出現音不準、節奏感差、識譜反應慢,樂感差、音樂表現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科學地指導學生的合唱訓練,才能完整地表現合唱作品,達到統一均衡、和諧的效果,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呼吸訓練
氣息是發聲的動力,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后,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練習呼吸時,首先讓學生站起來,腳分開與肩同寬,眼睛平視,眉毛上提,眉頭伸展,雙手叉腰深吸一口氣在腰部。“吐嘶(S)”的練習,從牙縫中輕輕地吐嘶,在吐的過程中,注意腰部是保持膨脹,而不是把所有的氣息都放掉。剛開始訓練,我讓學生至少吐一十五秒,在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她們就能堅持吐三十秒以上。讓學生在練習中逐步感覺到了氣息的支持,為以后的唱歌打下基礎。其二就是讓學生張開雙臂,感覺像翅膀一樣向兩側展開到肩部水平,同時張開口、鼻,放松喉頭,深深地吸氣,再把手慢慢下放,感覺氣息從鼻腔和喉腔緩緩通過,下肋和橫膈膜舒展地擴張,體會呼氣時橫膈膜的舒展與收攏。
二、聲音訓練
在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以輕聲的唱法來培養合唱的音色。讓學生感悟聲音的美感,從而克服自身喊唱的毛病,達到輕聲歌唱的效果。如:在發聲訓練時,先用兩種不同的聲音來進行對比。如唱“啦啦啦啦啦”,一種是大聲的喊唱,一種是輕聲柔唱,然后要求學生回答說是柔聲唱的好聽。再讓學生自己來試試,哪種唱法感到輕松舒服。都說是輕聲柔唱,聲音顯得更加優美動聽,更能表現情感。這樣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喊唱的毛病。這種在學生親自體會和模仿的學習過程中,巧妙地點拔發聲技巧,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建立合理的發聲觀念,聲音就會自然地加以控制,將輕聲流暢的歌唱方法變成一種自然的歌唱方法。其次是在發聲訓練中,要結合咬字吐字進行練習。正確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往往因為咬不準字頭、歸不好字韻影響了聲音質量。這就要求學生將不太容易讀的字用漢語拼音標好,每首歌詞都要用普遍話正確朗讀,隨時注意糾正不正確的咬字吐字,結合發聲訓練,對準同聲母、韻母的正確口形,逐步學會自然圓潤的發聲。這樣在歌曲學習演唱中就能做到以字帶聲、字正腔圓,當咬字唱詞訓練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再進行合唱訓練。
三、合唱中節奏、音準的訓練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織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美國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齊佩爾在中國講學時談道,節奏訓練是音樂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訓練,音樂教育的訓練最先應該是從節奏訓練開始的。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取結合想象、感知,激發興趣,訓練節奏。學生通過有規律的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形式可掌握各種多變的節奏型,并自己創造節奏型,為歌曲伴奏積累素材。還可以用接龍的形式來訓練,老師拍四個小節的節奏,讓一個學生模仿,這個學生模仿完老師拍的節奏型以后,自己再創編四個小節,由下一個學生模仿,依次循環,以提高學生節奏變化的反應靈敏性。
音準訓練是較難的一個問題。多聲部合唱中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容易走音。其一是先練習音階、音程、旋律,由淺入深地進行,其二是分開聲部進行和弦練習。利用一組唱“1”,第二組唱“3”,第三組唱“5”的方法,進行和聲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其三就是進行專業的視唱曲來訓練音準,為聲部訓練打下基礎。其四是必須重視練耳,耳朵聽不準音,就談不上唱準音。因此,在唱音階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彈奏簡單的樂句片段,讓學生辨別唱名。可以從接近音階的樂句聽起,逐步發展分解和弦,直至較難的旋律音程。在讓學生聽唱的基礎上,可進行聽記練習,通過聽音視譜、視唱來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
四、聲部的訓練
聲部的配合是合唱訓練的重頭戲,在進行二部和聲及多聲部訓練時,一定要有正確的步驟。唱合唱歌曲時,對于兩個聲部的旋律,采用“先入為主”的方法,趁學生還未接受高聲部旋律之前,先讓他們接受低聲部訓練。因為高聲部往往是主旋律聲部,比較流暢,而低聲部旋律的流暢性卻差一些,難學、難記。經常與高聲部旋律混淆在一起,一唱就跟著高聲部旋律走了。特別是一些熟悉的歌曲就更容易出錯了,一旦合練就不能正確地演唱自己的聲部。因此在練習時要多注意其他聲部的旋律和伴奏的音調,多唱,多練,才能把自己聲部唱準。此外,越是難唱的地方越要小聲一點唱,以便聽清其他聲部。與此同時還要熟悉伴奏的進行,伴奏也是音樂整體的一部分。
結束語:
此外,在搞好技能訓練時,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啟發。耐心細致地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忘掉自我,進入音樂情感的境界。同時,在課堂中還要讓學生經常欣賞各類音樂作品來開闊視野,提高自身對音樂藝術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在歌唱中全身心投入,賦予作品靈動的生命氣息以及撼動人的心靈的感染力。
團結協作精神是合唱訓練中至關重要的部分,而合唱又是一種典型的集體藝術,是眾多人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一種集體活動,也是利用合唱隊員及合唱隊個聲部之間的合作創造整體音響,表達思想情感,塑造音樂形象的藝術形式。在合唱活動中要求學生克服自己的個性,主動使自己的音量、音色、共鳴、咬字吐字等與其他隊員、聲部統一起來。
參考文獻:
[1]《合唱指揮與合唱的訓練》秋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10.
[2]《跟我學唱歌》(合唱卷).
[3]《合唱訓練學》(上冊)楊鴻年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8-03.
[4]《大學生聲樂基礎與合唱訓練》馬梅?化學工業出版 ?2008-05.
[5]《女聲合唱訓練實踐與藝術特征探究》余姍 湖南師范大學 ?2012-02.
[6]《學生合唱訓練中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李小雪 中國校外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