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



摘 要:通過對3506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投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習投入總體上良好,但大部分學生認知投入相對較低;男生數學學習行為投入和認知投入度是顯著高于女生;初中生數學學習投入顯著高于高中生;從初中到高中,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度隨年級升高而呈現出“高-較高-較低-低-低”的趨勢;城市學生數學學習投入顯著高于農村學生。
關鍵詞: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現狀;特點
一.
學習投入是反應學業水平的一個多側面的結構[1],研究者在綜述了有關學生在學校投入的相關研究后發現學習投入包括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以及社會投入[2]。行為投入反映了學生從完成學業任務和遵守紀律到積極參與學業活動的一個過程;情感投入反映了學生對教師、同伴和課堂活動之間的情感;認知投入反映了學生在應對復雜學習內容和掌握較難技能時,愿意付出長久的努力以進行深入思考的程度;社會投入反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親社會行為以及圍繞教學內容與同伴間的日常交流和互動質量[3]。作為學生學習過程學業成就的重要預測指標,衡量教育質量和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提高教育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學習投入逐漸成為學生學習心理研究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學習投入也是具有其領域特異性,但很多研究者僅對一般性的學習投入進行研究,缺乏在特定學科背景下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尤其在數學學科背景下。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也是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在數學上的表現不僅對其空間想象、邏輯推理、元認知等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今后從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事業有著深遠影響[3]。因此,深入研究數學學習投入現狀有助于教育從業者規范教學方式。本研究旨在了解當前我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的現狀及其發展特點,為提升中學數學教育質量提供合理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廣西、貴州、四川、河南、湖北、重慶6個地區,面向初高中共計通過整群抽樣的方法發放3800份問卷,回收得到3657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3506份,有效回收率為92.26%。其中初一學生655人,初二學生742人,初三學生927人,高一學生414人,高二學生757人,缺失值14;男生1682人,女生1810人,缺失值11;城市學生2368人,農村學生1112人,缺失值26。
(二)研究工具
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問卷題目來源于弗雷德里克斯(Fredricks)開發的“數學與科學學習投入問卷”[3]。問卷包括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和社會投入。問卷采用5級評分。信效度分析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見表1)。
三.研究結果
(一)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現狀
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各維度得分高低依次為行為投入(3.79)、情感投入(3.61)、社會投入(3.38)、認知投入(3.09)。學習投入總體狀況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也說明中學生有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熱愛數學學習,能夠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在數學學習時樂于與同伴進行相互交流與探討相關問題,敢于面對數學學習困難并接受數學學習的挑戰。
(二)中學生學習投入的性別差異
男女在情感投入、認知投入和學習投入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男生在數學學習情感投入與認知投入上是顯著高于女生,表現在男生對學習數學學習的理解程度、策略使用以及學習數學時的情感變化上。已有研究表明男女生數學認知投入上有顯著差異,尤其在記憶、方法和思維上男女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努力程度也是不同。在總體上,男生在學習投入總分上顯著高于女生。相關研究表明,家長與老師一直存在“與男生相比,女生是數學學習的弱勢群體”的錯誤觀念[4]。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存在更偏向于讓男生回答問題、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男生得到的老師正面表揚也更多,這不利于培養女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
(三)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的年級差異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來對各年級學生總體狀況進行檢驗。其中,初一學生其他年級學生相比,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和社會投入相對較高。高二學生除了在行為投入上比高一年級學生高,在其他維度上二者并無顯著性差異。初中年級數學學習投入要好于高中年級。主要是“小升初”,學生步入新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學習熱情與精力,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但隨著數學知識的難度日益增大,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困難,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慌乃至厭倦,導致其數學學習投入下降。
(四)不同家庭所在地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的差異
城市學生相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在數學學習投入度上是全方位的高于農村學生,即城市學生在行為上更加成熟、情感上更加穩定、認知上更加豐富、受到的社會支持更多。主要在于城市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相對優于農村學生。家庭經濟多中學生學習投入有正向影響,家庭經濟地位越高的學生其投入越多[5]。
四.結論與建議
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呈現中等偏上水平,行為投入最高,但認知投入相對較低,這說明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水平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投入上,在采取深度學習策略的認知投入不夠。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淺層的行為投入向深度的認知投入轉變,同時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倡導深入學科知識本質和內在構成的數學深度教學[6]。
男女在情感投入與認知投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男生高于女生。相關研究表明男女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可能是學習過程中接受的來自外界的評價不同所致,具體表現為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可能存在性別差異[7]。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男女生群體不同的數學學習方式,以此逐步消除男女生數學學習的性別偏見,從而為女生提供更積極的數學學習支持和正向的評價。
城市學生在數學學習投入無論是在行為、情感、認知還是社會投入上均高于農村學生。由于所處環境不同,特別是家庭經濟暫時的不可逆性,因此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加強學校的硬件設施,使其教學環境得到改善,進而會在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得到改變。
隨著年級升高,數學學習投入水平呈現降低的趨勢。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提高,對環境逐漸適應,學習容易出現松懈現象[7]。其次,中學生需要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外界教育環境,如果出現發展階段與環境不匹配,就會產生矛盾[8]。因此,教師應該反思其教學方式以及家長也應該反思其教育模式,盡力提供給學生能提高其學習主動性的環境與方法。
參考文獻:
[1]Skinner E A, Belmont M J.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3, 85(4):571-581.
[2]Fredricks J A, Paris B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59-109.
[3]Fredricks J A, Wang M T, Linn J S, et al.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to develop a survey measure of math and science engagement[J]. Learning & Instruction, 2016, 43(12): 5-15.
[4]楊黨繼,劉海強.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焦慮狀況的調查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4):65-67.
[5]石雷山,陳英敏,侯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習投入的關系:學業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1):73-80.
[6]黃友初.高中生自主學習數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0,19(02):70-72.
[7]李新.小學生數學學習投入水平的測評與提升[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9(02):48-55.
[8]柴曉運,龔少英.中學生數學學習投入:感知到的數學教師支持與數學自我概念的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5(06):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