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智
摘 要: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不再自己思考了,這樣的化學課堂是枯燥無味的,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讓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厭煩的心理。要想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化學;運用策略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既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效率,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凸顯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對化學學科也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化學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也日益增強。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與初中化學相比,高中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形象地接受化學知識,教師應適時調整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使他們真正成為化學課堂的主人,這對于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大有裨益。
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的主動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然而,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應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化學問題,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過于單調,學生在課堂上不是犯困打瞌睡,就是走神開小差,影響了課堂的效率。然而,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此外,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溝通與交流,并且每位學生都能發表自身的看法,久而久之,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高中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時會覺得比較困難。要想讓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化學知識,這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但是有的化學實驗僅僅依靠個人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完成操作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化學教學中時,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化學實驗,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這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合作學習模式在運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太低,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始終無法被調動起來。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現階段,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僅僅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往往沒有參與進來。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給學生留出足夠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相互討論。但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度不高,所以,這一學習方法的意義并不大,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無法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學生之間溝通交流較少
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內部每個學生的起點并不相同,因此,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會排斥合作學習,不愿意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起著推動作用。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特別不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
(三)缺乏完整的評價體系,合作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大部分教師比較傳統,他們缺乏創新意識,并且所采用的評價方法比較單一、落后。當前,教師所采用的評價體系與學生的學習狀況不相符,而且教師在分組時通常比較隨意。在劃分小組時,教師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的小組劃分沒有可參考的意義,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合作學習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教師和學生盡可能投入較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化學這門學科與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高考中,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為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教師要將合作學習意識滲透到化學課堂中,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進而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
(一)合理劃分小組,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分配得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客觀、全面地分析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比如,教師事先設計一張試卷,讓每位學生自主完成試卷。接著,教師根據學生試卷的得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并且參照學生在日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劃分小組。劃分小組時,教師要嚴格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這樣劃分小組的目的在于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互相幫助的能力,為小組內學生的共同發展奠定基礎。
(二)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從本質上來講,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體。傳統的化學教學中,過分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學生不自己思考,也不自己動手,這樣的教學效率較低。為此,教學中,教師應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活躍小組內的學習氣氛,強化每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甲烷的化學性質”的教學中,教師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且每個小組要從組內選擇一名成員擔任本小組的組長。隨后,教師明確本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具體如下。目標一:甲烷的電子式、結構式和正四面體結構式是什么?目標二:分析甲烷的結構和性質。目標三:甲烷有哪些化學性質呢?甲烷與鹵素間的取代反應有什么特點?當明確了本次合作學習的學習目標之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面對這些陌生的問題,會的要幫助不會的同學,并且一一講解。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拉近了他們彼此間的距離,有助于其良好關系的建立。最后,各個小組的組長總結本小組的學習情況,將本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都標記出來。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教學。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讓學生初步形成對有機化學新領域的學習興趣。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開展化學實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化學問題的機會。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是將側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授上,盡管偶爾也會開展實驗探究,但是通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并操作實驗,學生只是觀看實驗現象。這樣的化學實驗課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的興趣也不濃厚。為此,化學實驗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各個小組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開展化學實驗。這一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讓學生漸漸喜歡上高中化學這門學科。
比如,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接著,各個小組成員準備實驗所需要的藥品:過氧化氫溶液(5%)、MnO2粉末、FeCl3溶液、木條。隨后,小組成員設計實驗方案。當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小組成員要安排一名成員來操作本次實驗,其他成員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實驗結果。最后,小組成員相互討論,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相關的結論,即催化劑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在化學實驗中進行合作學習,真正做到了明確分工,每位學生各司其職。同時,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給了學生更多的操作空間和時間,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四)重視小組合作評價,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化學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當各個小組完成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要客觀點評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發現自身學習中的不足。同時,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進而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當老師點評完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之后,教師要專門安排小測試。所謂小測試,是指圍繞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課堂上抽出15分鐘的時間測評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小測試,教師可以掌握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彌補了化學教學中的不足,并且活躍了化學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應嚴格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引導學生參與到化學課堂中,并樂于探索化學課堂上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化學課堂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作寶.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7).
[2]黃清輝,張賢金,吳新建.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8(2).
[3]曲秀春.試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