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嬋

摘要: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一些原處于城區之外的舊工業區被逐步納入到城市總體發展框架。由于歷史遺留等問題,舊工業園區出現植物配置不合理化、單一化、管理粗放化等問題,導致舊工業園區植物景觀效果與城市風貌不匹配。文章以貴州六盤水水鋼工業區研究對象,主要對園區內植物配置現狀進行了調查,從植物種類、配置模式、景觀效果、長勢情況等方面進行相關分析,對六盤水水鋼工業區園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總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期提升園區內的植物景觀效果,改善城市舊工業區生態環境,對貴州舊工業區的植物景觀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六盤水水鋼工業區;植物配置;生態環境;調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scale of the city is expanding, and some old industrial zones that were originally located outside the urban area ar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urban development framework.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the old industrial park ha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plant allocation, simplification and extensive management, which lead to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plant landscape effect of the old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urban landscape. Based on research objects of Liupanshui Shuigang Industrial Zone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rticle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park, and conducts relevant analysis from plant species, configuration modes, landscape effects, and growth conditions. Summarize the exist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m,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lant landscape in the park,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old industrial area of the city, and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Liupanshui Steel Industrial Zone;plant configur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investigation
0? 引言
水鋼工業區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西北部,始建于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是貴州省最大、西南區域有影響力的國有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隨著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的提高,城市轉型速度的加快以及產業規模的升級,六盤水水鋼工業區內嚴峻的生態環境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工業園區的生態環境中,園林植物承擔著重塑園區景觀和平衡區域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六盤水水鋼工業區——具有代表性的“三線建設”時期舊工業區,對園區內植物配置現狀進行調查,對配置模式、景觀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達到滿足人們對環境改善的迫切需求目的,并保證城市工業區環境的良好和持續發展。
1? 調查范圍與內容
本次調查采用實地勘查的方式,秉承普遍性、代表性、針對性的原則對水鋼園區內涉及人為園林綠化設計的場地,通過切身感受植物景觀效果與拍照取樣的手法對水鋼植物配置現狀進行調查記錄。調查主要包括植物種類、種植形式、配置方式、長勢情況等內容。
2? 水鋼工業區植物配置調查結果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調查范圍內有常綠喬木 9 種,落葉喬木 9種,共18種(詳見表1);常綠灌木8種,落葉灌木4種,共12種;其余包括草本植物 2種,蕨類植物1種(詳見表2)。
2.1 水鋼工業區不同類型空間的植物配置分析
在水鋼工業區內部主要有生產、辦公、儲運等功能用地,園林綠化空間包含園區道路空間、生產空間、儲運空間、辦公空間、公共綠地空間等。按照不同類型的綠化空間,植物配置方面會有所不同,但主要的配置手法包括喬灌草結合、常綠與落葉植物結合、觀葉與觀花植物結合。但是,由于配置植物空間單一、園區植物管理隨意、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導致很多植物無法發揮原有的效能,致使植物景觀效果差,達不到預期美化環境、調節局部生態環境的目的。
2.2 植物種植形式
根據觀察,水鋼工業區植物的種植形式以列植、對植、群植為主。在園區內主要干道兩側道路采用的是列植的方式,以常綠樹種為主基調,主要有女貞、桂花、石楠、八角金盤、黃楊,落葉樹種也有使用,包括楊樹、火棘、迎春花、杜鵑;在辦公區及廠區的入口處采用的是對植的方式,主要以樹種的形態美為優先考慮原則,有龍爪槐、紅豆杉、柳杉、山茶;位于園區的公共綠地中,植物種植形式主要以群植為主,植物的種類也是比較豐富的,考慮到了常綠與落葉樹種的混合搭配,還注重植物的層次變化以及喬灌草三者的結合,形成的植物景觀效果在園區中也是最好的,上層植物有女貞、桂花、櫻花,中層植物有石楠、八角金盤和藤本月季,下層植物有杜鵑和草坪。孤植和片植在園區中也有出現,但是由于缺乏管護、規劃不合理等因素,并未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
2.3 植物配置方式及分析
園區內主要綠化空間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三種組合方式,分別是桂花/女貞/棕櫚+杜鵑+八角金盤+美人蕉;碧桃/紫葉李/櫻花+黃楊/金邊黃楊/迎春花/石楠+月季/玫瑰;枇杷/楓楊/柳杉/廣玉蘭+石楠/竹類植物。其余植物均為列植于道路兩旁、辦公樓入口處或是群植于空地上,沒有考慮到植物的高低錯落、季像變化等因素。
植物群落是多種植物的有機結合體,具有一定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水鋼工業區內的植物群落層次以兩層為主,三層較少。其中,喬木+灌木型群落主要出現在生產空間和儲運空間,在道路空間、辦公空間和公共綠地空間主要以喬木+灌木+草本型群落為主。其次,在現場勘查中,雖然總計有喬木17種,灌木 11種,藤本1種,竹 2種,草本植物 3 種,但是群落植物豐富度較低,如泡桐、枇杷、懸鈴木、臭椿、龍爪槐、櫻花、碧桃、竹類等類喬木只是零星布置在園區的綠地上,沒有形成良好的植物層次。而在喬木+灌木+草本型群落的植物配置中,則以女貞/桂花+石楠/黃楊+八角金盤為主,缺乏色葉植物、觀枝植物以及觀花植物,景觀效果既重復又單調。通過調查,在水鋼工業區的植物配置中,基本做到落葉植物常綠植物的結合,只有兩處是使用了單一的常綠樹種。
2.4 適宜在水鋼工業區生長的植物種類
在水鋼工業區,5種喬木、6種灌木植數量較多,生長良好,顯示出了較好的抗性,能夠目前水鋼工業區內已有的生長環境,喬木有桂花、女貞、柳杉、紫葉李、楊樹,灌木包括石楠、黃楊、八角金盤、藤本月季、火棘、迎春花。其中還有部分植物,數量不多,長勢較好,也充分體現了較強的抗性,這類植物有臭椿、櫻花、枇杷、懸鈴木、楓楊、廣玉蘭、臭椿、碧桃、紅豆杉、迎春花、海桐。
3? 水鋼工業區植物配置問題總結
3.1 園林綠化空間布局時效性短
目前,水鋼工業區從建立至今已有54年歷史,在工業區建設初期是以生產效益為總體發展目標,對于生態環境效益的重視程度不夠,園林綠化空間布局時效性短,沒有形成總體的工業區的園林綠化空間結構布局以及合理的專項綠化系統設計,忽略了園區生態環境對園區功能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水鋼工業區內綠化空間較為零散,分布不均且空間較小,綠化面積少,在工業生產和儲運密集區的綠化系統較為混亂,阻礙了后期植物配置設計。
3.2 植物群落配置樹種構成單一,豐富度不統一
通過調查,水鋼工業區內的植物群落配置樹種構成單一,易出現審美疲勞,植物景觀效果多樣性較差。在園區入口、主要干道、生產空間、公共綠地中,女貞、桂花、八角金盤、黃楊出現的頻率最高,搭配手法趨于同一化,未考慮到季象變化以及常綠與落葉樹種的結合。這樣,不僅不符合城市工業區的植物種植要求,缺乏美感、缺少生機,影響工業園區環境的整體效果,還很難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改善作用。
從現有的植物配置分析中發現,植物群落垂直性結構雖然是以喬+灌+草的形式出現,但由于選取的植物無法適應工業區的生態環境,致使草本植物的長勢差,無法承擔垂直性結構的植物群落效果,即變成了喬+灌的植物層次;在園區的有些場地中,還出現了只有枇杷、竹類植物、楊樹的喬木樹種的單層性植物結構。因此,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沒有顯著增加,導致了群落結構分化和單一性,群落結構的缺陷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觀[2]。
3.3 植物配置形式近似度高,工業區內植物管理及養護粗放
經過勘查,水鋼工業區的植物配置大都采用規則式或對稱式,顯得過于生硬,不符合當下的園林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在植物造型上,多以幾何形為主,如球形、塔形、圓柱形為主,人工痕跡重,植物景觀效果的自然性較差。又因工業區內植物管理及養護粗放,個別植物出現病蟲害卻無相關的治理措施,草本植物的生長態勢差也無移栽和更換植物的舉措,綠地的除草及植物的修剪工作并未到位,水鋼工業區內的植物呈散養的狀態。因此,想要保證水鋼工業區植物景觀效果的延續性,將要在植物管理與養護的環節、化科研投入相應的財力和人力。
4? 解決方案
4.1 植物種類的增加
在水鋼工業區的后期建設中,應優先考慮生態態勢良好的喬木樹種,擴大種植范圍,豐富植物種類,增強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如楓楊、臭椿、泡桐、柳杉、紅豆杉等;增加灌木層的植物種類,除去現階段常用的石楠、黃楊、杜鵑外,應考慮觀花灌木,保證多重的植物觀賞效果,如梔子花、玫瑰、月季等;在園區中,草本植物的應用較少,可以利用地被層來增強景觀效果的多樣性。
4.2 園林綠化空間布局的優化
在已有的水鋼工業區園林空間布局中,將零散的綠化空間進行整合,并覆蓋整個工業區,擴大綠地范圍,增加園區內公共綠地設置,逐步均衡水鋼工業區的綠地布局,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增綠擴綠的目標。根據空間類型的不同,營造不同植物景觀效果的綠化空間,如在生產區主要以改善局部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在辦公區以放松精神、提高工作效率為主的進行植物配置,一方面既能滿足工業區工作人員的室外空間的需求,又能促進城市舊工業區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4.3 植物管理制度及養護措施的加強
植物對工業區生態環境的變化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而穩定的植物群落結構與良好的植物景觀效果需要規范、連續的管理制度及持續的養護措施。在工業區這種獨特的環境中,隨時監測植物的生長態勢,定期對植物種植區中開展土壤成分檢測工作,做到精準施肥與澆水作業,并做好植物的病蟲害防治、植物修剪養護工作,確保植物存活率,充分發揮植物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功能。
面對六盤水水鋼工業區建設的歷史原因,結合工業區的特殊性場地,植物設計宜在不同的配置方式、種植形式、植物種類等方面進行完善,在滿足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通過統一整體、具有前瞻性的規劃、設計、實施、管理、養護等相關環節,來實現水鋼工業區植物景觀效果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芳清,王祥榮.從植物群落學的角度看生態園林建設——以寶鋼為例[J].中國園林,2000(05).
[2]郭林.邯鄲市邯鋼工業區及周邊城市道路植物群落配置分析研究[D].河北:河北工程大學,2019.
[3]譚永存.淺談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J].價值工程,2018,37(05):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