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生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業的發展,社會對物流技術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針對當前物流技術人才匱乏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高校物流技術人才培養的必要性。為了充分認識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現狀,以廣東地區為研究對象,對高校院所和物流企業進行了調查分析。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綜合評價。最后,從學生能力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對策。
關鍵詞: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測評
0 引言
共享經濟和物流黑科技時代的來臨,現代物流業加速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物流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不斷加深,催生了嶄新的商業模式,智慧物流的興起成為物流業關注的熱點。DHL《2019物流趨勢雷達》報告指出,數字化是物流行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在此背景下,社會對物流技術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高標準和新要求。物流人才作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承載著物流技術人才培養的重任。研究分析目前物流技術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創新高校物流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高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創新驅動科技戰略,推動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 高校物流技術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2015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鼓勵全國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技術人才培養。現代物流是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產物,是在計算機信息與科學技術的驅動下發展而來。隨著物流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與應用,尤其是電子商務消費模式的興起,快遞物流訂單業務量劇增,促使物流業技術應用不斷升級換代,導致物流技術人才缺口日益擴大。智慧物流時代,培養具備電子商務技術、通曉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知識、具有現代物流服務意識的物流技術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 高校物流技術人才能力測評分析
2.1 問卷調研概述
為了使研究具有代表性,本文選取我國物流比較發達的廣東地區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廣東地區物流管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對廣東地區物流企業、高校院所進行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問卷調查研究。問卷設計主要從物流技術人才所具備的8種能力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以期發現物流技術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分別面向高校院所和企業分別發放問卷65份和80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60份和75份。按高校院所和企業兩類情況分別進行匯總,得出高校院所和物流企業對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評價數據,表1中數據前者為選擇此選項的樣本數,括號內數據為選擇此選項的樣本數占總樣本數的百分比。
2.2 人才培養質量模糊綜合評價與分析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原理是:考慮與被評價事物相關的各種因素,利用模糊性評價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對其作出合理性綜合評價。以下首先對問卷調查中的8項指標進行統計數據分析,然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高校院所和企業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滿意度評價,比較其滿意度的異同,以便根據結果提出人才培養質量改善對策。
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因素集、評價等級集和單因素決斷。設因素集F=(f1,f2,f3,f4,f5,f6,f7,f8),因素分別對應:工作責任心、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專業技能、物流技術應用能力、物流軟件操作能力、工作執行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評價等級集是專家依照評價標準所給出評價結果的集合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設評價等級集V={v1,v2,v3}={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2.2.1 高校院所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評價
高校院所對人才培養質量滿意的占54%,基本滿意的占38%,不滿意的占8%,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B中b1最大,對應評語集V中的v1,所以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為滿意。也就是說,高校院所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是滿意的,模糊評價結果與實際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2.2.2 物流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評價
同理,可以得到物流企業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各要素綜合評價矩陣R:
物流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滿意的占49%,基本滿意的占43%,不滿意的占8%,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可以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為滿意,也就是說,物流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是滿意的,模糊評價結果與實際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是通過對比發現,高校院所和物流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物流企業的滿意度明顯低于高校院所的評價,這反映出不同行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和評價標準不一,相比而言,物流企業更看重物流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3 高校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對策
3.1 結合專業準確定位,確定物流技術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技術人才的需求,找準專業定位,確定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標準和培養規格。從思想素質、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方面制定培養目標。把握物流技術人才崗位能力需求,細化物流技術人才的能力標準。邀請行業物流技術專家、一線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探索物流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3.2 重視學生物流基本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現代物流是跨行業跨部門的多領域交叉行業,對物流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物流技術人才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還應具有一定的物流職業素質和能力。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工作責任心教育,物流職業態度教育。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作風。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物流人才還應具有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具有處理上下級關系的能力,較強的工作執行力。
3.3 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創新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是實現物流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專業課程,要體現物流技術的應用,開設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應開設不同方向的專業選修課。如智能物流、物流大數據挖掘等。適度增設實踐類課程,提高物流技術應用、物流管理軟件操作等課程的學分和比重。通過校企合作共建課程,引入企業實戰經驗。不斷推進課程考核改革,著重考核學生的物流技術應用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組織物流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編寫物流技術應用教材,規范教材選用標準,引進借鑒國外先進教材。
3.4 加強物流高技術、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
打造具有物流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大引進培養具有物流實踐背景的物流工程師,提高物流技術專業師資水平。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物流科技研發項目,參加國內外物流學術活動,選派教師到物流企業、電子商務物流企業頂崗實習,獲得物流實踐能力。
3.5 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
應用型物流技術人才需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實踐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實踐環節鍛煉方可獲得。因此,要構建完善的物流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校內外物流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提供有支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物流管理軟件操作、物流建模仿真實訓、物流大數據挖掘實訓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級物流比賽,以賽促學,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打破理論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物流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融于一體。運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手段,持續跟蹤學生學習軌跡,提供從職業選擇、職業技能習得、實操訓練、企業實習到就業管理、職業晉升的全過程服務。
4 結語
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各級政府部門高校、行業企業等有關主體。需要學校整合內外部教學資源,以分析社會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明確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大教學設施投入力度,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加強產學研合作,依托校內外力量,建立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反饋機制,通過獲取市場人才需求信息,靈活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物流技術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改革中持續探索,勇于實踐,不斷創新完善物流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秦婷,范錫宏,朱丹丹.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當代教研論叢,2020,(3):36.
[2]孔劍鋒.雙創視角下高校物流人才的培養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3):158-59.
[3]盧巧妤,朱俊,翁世洲.基于畢業生職業需求視角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3):153-154.
[4]涂建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港航物流管理類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
[5]成中梅.學習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