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茜月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生活相接軌的,在小學階段,學生大多對未知事物求知欲極很強,他們喜歡去探索那種未知的奧秘。因此,科學這門學科則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去追尋新事物的好奇心。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有時會顛覆自己的認知,繼而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由此可見,小學科學的教學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地進入科學的世界,應該改變教學策略,不應該將科學單單局限于課堂,而應該從課堂走向課外,將科學聯系實際,在生活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文章基于此點,分析和研究了小學科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對于如何把小學科學從課堂走向課外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科學的內容存在著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規律和現象,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而很多教師的教學策略則是“填鴨式”或者“灌輸式”的教學,讓學生記住一些原理和現象,這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精神相違背了。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不解其意,還不如讓他們從本質上理解其緣由,這樣才是教學的最佳方式。
科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可以說是十分熟悉的,如果將科學教學帶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有一種熟悉感,進一步產生學習的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才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學習,繼而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真正意義。
一、將課堂搬出教室,在室外進行教學
在科學教學中,其實上課的時間和教師選取的材料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很多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究,去查閱。因此,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在大自然中解鎖科學的奧秘。比如在學習與樹木相關的課程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們去查閱資料,了解樹木的名字以及一些生活習性。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中尋找相關的樹木,近距離地觀察樹木的形態,區分它們樹葉的形狀,枝干的大小以及彎曲程度。對于每一棵樹木的觀察和研究,學生可以進行拍照,將其制作成小卡片,在課堂中進行分享,并且還可以做成小報一覽角,供大家翻閱查看,從而加深大家對樹木的認知。
將課堂搬出教室,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激發學生們學習的激情,并且還能夠讓學生自覺地對所學的事情進行觀察和分析,甚至還可以引導他們自覺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也提高了學生課外的實踐能力。
二、取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科學實驗
小學科學的教學離不開一些小實驗,小實驗的開展,既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白一些實驗的原理及現象,也可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而實驗的開展,離不開一些實驗材料,對于實驗材料的選擇,教師可以進行慎重地考慮,選取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明白科學來源于生活,既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材料的認知,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者教師也可以在實驗前,安排同學們自己從家里帶來實驗材料,在實驗時,進行分組實驗,同學們互相感受對方的實驗材料,便于發現和對比,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學教學的質量。比如在對聲音的產生課程進行學習時,教師便可以尋找學生們十分熟悉的彈珠、乒乓球、皮球等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不同方式的拍打或投遞,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音質的不同,傳播的快慢等,最后再結合課本,進行講解和分析。所以,選取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既可以活躍課堂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可以增強學生吸收并理解知識的能力。
三、導入生活中的場景,激發學生求知欲
在課前的導入中下心思,可以很好地把控一節課的氣氛。如果在導入中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那么整節課就將是十分活躍的。反之,則是十分單調,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可能會在課上神游,也可能做其他的事情。因此,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導入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和想象,進而激發他們的探討,從而達到活躍課堂的氣氛。比如在學習與天氣相關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天氣有哪些類型,在學生爭相回答之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表示之后,則可以進入正題。比如引導學生對“這些天氣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各個地方的天氣為什么是不一樣的?”等問題進行思考,最后進入教學環節。那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最大程度上把握天氣的原理,進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科學的教學是很重要的,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是一種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應該相應地改變教學的策略,有效地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與科學教學融會貫通,最大程度上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樣既可以正確地引導學生走向科學,進入科學的世界,也可以讓他們能夠靈活的探究和運用一些科學知識。既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的科學素質,也能夠加強他們的科學意識,對未來的人生道理點明方向。
參考文獻:
[1]佘興滿. 淺談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C].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374-375.
[2]馬穎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