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仕潔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教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穩步提升。課程改革在農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更多學齡兒童接受了更加完善的教育,同時也為更多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升學渠道。但冷靜思考,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師資力量分布不平衡、學生管理工作還有待加強等,只有對當前的農村教育現狀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才能夠挖掘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結合現狀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本文就如何推進農村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相關思考,希望能為相關人士的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農村教育;發展;優化;對策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農村教育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農村教育實現了“人民教育人民辦”到“人民教育政府辦”的轉變、義務教育實現了免費入學、教育觀念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等等,這些進步不僅標志著我國農村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同時也為下一代農村學子提供了希望。但是,社會的發展總是在曲折中前進,農村教育改革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首先,農村學校的布局不夠合理,許多學校分布散、規模小、教學質量持續低下,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其次,許多學校硬件設施陳舊單一,無法為學生提供住宿,這樣不僅為學生上學和放學帶來了不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農村教師素質是較為突出且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農村教師素質普遍不高,城鄉教學資源差距大,使得城鄉教育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這些問題對學生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必須及時正視和修正,才能為農村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成長環境,為其走出農村、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開闊道路。
一、著力優化學校布局調整
就當前農村學校布局情況來看,存在著分布散、規模小、成本高、質量差、效益低等問題。由于學校分布較散,許多學生家庭附近沒有學校,只能前往更為偏遠的學校進行學習,上學和放學的路途遙遠,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為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許多學校的規模較小,卻仍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來辦學,這樣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正常的學校社交環境。因此,在農村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革優化中,需要將布局調整放在重要位置。首先,本著“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片區集中,高中向城區集中”的原則,對農村大量分布較散的學校進行布局優化,適當減少校點分布遠、散、小的學校,同時增加鄉鎮、片區、城區的學校,盡量對資源實現優化利用,使更多農村學子接受優質教育。其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保留農村教學點,例如地域過于偏遠的農村,鄉村教學點仍是當地學生首選的入學形式,就近入學能夠節省一定數量的交通費和食宿費,因此需要對農村教學點的撤留進行科學規劃,不能讓學生因布局調整而輟學。只有結合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對學校布局進行不斷的調整,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農村教育的不斷發展。
二、著力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
不少農村學子居住地址偏遠,且其身份為留守兒童,缺乏家長的有效監管,常常在校外出現意外事故。這樣的情況不僅無法保障農村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也不利于其生活能力和責任意識的培養。面對這樣的情況,寄宿制學校是一項十分合適的選擇。安排學生參與寄宿制學習,一方面能夠更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并通過撤銷、整合等方式將教學資源集中,從而降低辦學成本、優化師資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獨立性格、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營造更加融洽、安全的成長環境,解除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后顧之憂。因此,農村地區的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加快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根據預算的學生數量、辦學規模等,修建宿舍、食堂、圖書館、校園超市等設施,同時還可積極向相關部分申請經費補貼,致力于降低學生生活成本,減輕學生家庭的壓力,為其求學之路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除此之外,學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寄宿制管理制度,例如學生外出需要向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提前說明,避免因私自外出出現意外事故;再如為寄宿制學生提供一定休閑娛樂的條件,完善圖書館、運動場等場所的建設,使寄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選擇健康的方式進行放松,保證教學工作的同時,也不斷充實學生的文娛生活。只有全面為學生考慮,不斷優化學校軟硬件設施,才能真正為農村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三、著力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與核心競爭力,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關鍵作用。就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師資力量仍處于中低端水平,與城區教育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著力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是重中之重。例如,農村地區可以推行城鄉教師多元流動制度,將城市與農村的教師資源進行定期交換,一方面改善農村地區的教學狀況,另一方面也能夠使農村教師接觸到前沿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從而在回到自身崗位后為學生帶去更加優質的教學。再如,對農村教師實行定期培訓進修計劃,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實施骨干教師提高計劃,鼓勵更多教師向骨干前進,這樣能夠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為師資力量的增強注入動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城鄉幫扶團隊,按照“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共發展”的原則,開展城市教師和農村教師一對一幫扶工作,雙方之間積極交流教學經驗,從理念、制度、實踐、資源等多個方面進行幫扶,讓農村地區的學校在師資水平、育人質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得到顯著提升,真正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教育界的難點所在。在解決了農村孩子“有學上”的問題后,還要樹立農村孩子“學得好”的新目標,不斷優化教育資源分布,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因此,農村地區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負著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對實踐工作不斷優化與調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育,為其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妍. 關于發展農村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7(11):15-18.
[2]谷麗芳. 對大力發展背景下的農村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5):25-26.
[3]陳燕. 淺談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7(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