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漢慶
摘 要: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于是各個年級段的教師都在不斷探尋著提升自身教學效率的方法。而在小學這一階段,每一門學科都會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數學同樣也包含在其中。而我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認知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所以,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數學中最重要的一項教學方法,文章將會以小學三年級這一階段的教學為例子,重點介紹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三年數學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三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教育的創新,教師們研究出了許多利于講解數學這門學科的方法,由此,數學教學方法也得到了眾人的關注。在這其中生活化教學法就是一項典型的具有創新性的方法,因為小學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就必須將生活化教學與之結合,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方法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數學生活化的觀念
在三年級這一階段,每一門學科都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影響,對此,教師應當意識到這一時期的重要性,采取一些必要的行為來提升學生們在三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習效率。而對于生活化教學這一方法來說,教師首先應當意識到學生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因此,其應當注重增強同學們的生活化觀念,進而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為其進行生活化教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日常教學進程中數學老師可以時常引導學生將所講的知識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場景進行聯系并鼓勵其主動將自己想象到的情境介紹給全班同學,通過這一方式來激發學生主動將數學與生活聯系的興趣。此外,數學老師還可以專門安排一節課的時間來對應用題進行講解,在應用題這一部分當中會包含著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通過專題講解將會有利于學生增強生活化概念,幫助其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這一門學科。
二、將數學題與生活情境結合
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的難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他們也會因為難度較大、解題步驟復雜而對這一學科產生抵觸,失去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深刻的認識到這一問題,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進行深入剖析,進而尋找出能夠將其與生活中的場景進行結合的內容,為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生活化內容奠定基礎。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中《萬以內的加法與減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場景與萬以內的加減法相互結合,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如三年級6個班的小學生在五一假期集體出游,一班參與本次活動的有21人、二班30人、三班25人、四班24人、五班28人、六班21人,請問參與本次春游的人數是多少?接著可以問學生日常出游應當選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這時學生會將心思投入到生活場景之中,接著教師就可以將同學提到的交通工具加入到本題之中,如三年紀的全體學生需要乘坐幾輛此類交通工具?這便有機的將生活與數學結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轉化數學專業術語
在數學這一門學科之中存在著許多的專業術語,其具有一定的嚴密性和邏輯性,但是處于三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此類專業術語的探究興趣并不高。因此,為了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教師應當將專業術語進行轉化,在允許的條件下賦予其一定的生活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內容。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三年級《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定位轉化為實際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如班級中黑板的大小、當把其拿走在那一部分占有的位置具體是多大,而代表那部分多大的書面定義便是面積,接著可以向學生介紹表示面積的單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等。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手設計自己在家學習時用的書桌,引導學生在設計測量書桌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進而選擇相應的裝飾品來點綴它,在第二天上課時利用所學到的面積單位描述自己的書桌,加深印象。
四、作業布置回歸生活
在利用生活化教學這一方法進行教學時,作業布置這一部分也應當融入生活性,只有這樣才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意識,幫助其更加積極的學習數學,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講解過《年、月、日》這一課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在課后查詢中國的重大節日并靜下心來回憶在每個節日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如六月一日兒童節與同學們共同出演節目、十月一日國慶節與爸爸媽媽旅游、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與爺爺奶奶共同賞月等等,這時學生將會主動把數學課本中的年月日這一部分的內容和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聯系,這便順利的為數學學科增添了幾分生活味,有利于幫助同學們轉變觀念,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再如,當講解過《長方形、正方形》這一課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其在回家的路上觀察身邊的長方形、正方形物品,加深他們對本課內容的印象。
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依靠教師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學生可以創造生動逼真的場景和練習,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充滿生機,以便與數學有親密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蔣興富. 小學三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例談[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2019:1.
[2]饒亞茹. 問題 原因 對策[D].深圳大學,2017.
[3]徐楓. 小學三年級“認識面積”教學例談[J]. 基礎教育研究,2017(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