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金麗
摘? 要:《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這篇說課稿以“夢”為線,通過聽夢、識夢、品夢、釋夢,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夢中體會李白詩歌的意境,了解李白詩的浪漫主義特色,體悟詩人蔑視權貴和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
關鍵詞:《夢游天姥吟留別》;說課;夢境;李白
一、說教材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魯人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本《唐詩宋詞選讀》第一單元中的一首詩。這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氣象恢弘的初盛唐詩歌”。編者意在要求學生了解初盛唐詩歌的整體風格,在把握詩歌意象的基礎上,感受唐詩的意境。
二、說學情
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二上學期的學生,對于李白及其詩歌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對詩歌的鑒賞理解停留在表面,不深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層層設問,由淺入深,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把握意象、感受意境、體悟情感,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教學大綱,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誦詩文,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2.鑒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及理解其與現實的聯系。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鑒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總結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2.體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難點:結合背景理解夢境與現實的聯系。
五、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愉快教學法。
2.質疑問難,激蕩思維法。
3.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李白的《將進酒》,被他“哀而不傷,悲而能壯”“憑著一身傲骨化哀傷為灑脫,化憂憤為豪放”的個性打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夢游天姥吟留別》,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這位詩人。
(二)細看題目,初步認知
通過分析題目,讓學生對詩文內容、寫作目的、文體,有了初步了解。
夢游:說明這首詩的內容;
天姥:夢游的對象;
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感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在詩句節奏的多變,也由詩人情緒決定;
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作別東魯朋友。
了解到這首詩就是寫了一場夢,寫夢游天姥山的經歷,以下環節圍繞“夢”展開。
(三)聽夢,體會節奏
聽范讀,一方面糾正字音(生字比較多),一方面讓學生體會詩歌多變的節奏,初步感觸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四)初讀,識夢,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朗讀:
詩人夢到了什么?為什么做這樣一個夢?夢醒后的有什么反應?
并找出相應段落,讓學生分別朗讀。
這一環節,學生多會被這個神奇的夢境吸引。
(五)再讀,品夢,探究神“奇”
這一環節分三步,分析“夢之因”,賞析“夢之奇”,體會“出夢之嘆”
1.分析“夢之因”——現實中的天姥山
現實中的天姥山是什么樣子的?詩人有了哪些表現手法描寫?
明確:現實中(聽說的)天姥山具有神奇、高峻的特點,令詩人向往。
運用的手法是:夸張、對比、襯托的手法。
2.賞析“夢之奇”——夢境中的天姥山
這是本詩中的重點,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法,設二個問題:
(1)夢中的天姥山是怎樣的?詩人登天姥山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概括夢境中天姥山的形象)
(2)本段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句式上有什么特點?(總結浪漫主義詩歌特點)
要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句。
明確:
夢境天姥山:美高幻神奇(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情感:樂——迷——驚
手法:夸張,想象,比喻,對偶
句式:七言為主、還雜以五言、四言、六言、九言、楚辭句式(繼承浪漫主義手法)(靈活多變)
3.體會“出夢之嘆”(第二段最后兩句和第三段)
這一部分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詩人驚醒后的失落,“萬事東流水”的無奈,“別君去兮”的灑脫和“不事權貴”傲氣。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夢境往往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應,詩人的夢境與現實有什么聯系呢?
八、課堂小結
一代詩仙已經作古,但一面精神大旗卻永遠輝映在人間。希望同學們能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開辟人生的新天地,將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寬更遠!最后讓我們在一番離奇的遐思和古樸的旋律中,吟誦最后一段,走出詩人的夢境,與古人相別。
【設計意圖】這篇說課稿的設計:以“夢”為線,通過聽夢、識夢、品夢、釋夢,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課堂上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對于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的火花,體會到合作探究的樂趣。老師在課堂上適時點撥、總結,特別是對于重難點問題的解讀,起到了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吳春梅執教,楊峻巖點評.《夢游天姥吟留別》課堂實錄及點評[J].語文教學通訊,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