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
摘? 要:本文將重點分析當前我國中職學校中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狀況,并且會從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的實訓方向對其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此建立學生的學習素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先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而實現對學生的高效培養與引導。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相關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重新改組,并且要基于實訓課程的發展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培養與引導。
關鍵詞:
教師需要借助實訓基地的硬件設施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實訓課程;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與引導,以此反映社會環境中的實際生產和制造模式,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對課堂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優化與發展。在對課堂環境進行完善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方法的思考,且需要對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進行分析,然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開展實訓課程的培養,最后通過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加強硬件建設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訓教學工作開展的時候,需要對實驗室的基礎設備進行完善與優化,并且要借此提升實訓課程的質量,通過實驗設備與器材的支撐為學生帶來全新的知識學習環境和氛圍。借此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動腦與動手能力的協同發展,且可以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知識應用水平。
例如:教師需要對實驗室的舊設備和舊儀器進行更新換代的處理,或者可以和學生一起思考如何對其進行修繕與維護,或者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通過創新的方法對儀器設備開發全新的應用模式,以此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培養,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建設和發展。另外,教師還需要結合學校制定的相關規定,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從市場上購買更多實訓設備,使其能夠真正服務于學生且服務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進行優化升級
(一)教學設計
結合當前電工電子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開展狀況來分析,教師若想對學生進行高效的教學與引導,就需要完善教學設計工作,融合學生的興趣對其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設。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發展的方向與學習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中,可以通過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融合的方法對學生提供教學與引導。在這一模式下,教師需要體現兩種課堂教學工作的銜接性和綜合性,并且要先開展理論課程,然后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實訓課程的引導。此時,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且學生的學習素養和學習效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另外,教師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滿足學生的求知思維,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實際生產環境中應該如何對其進行操作,進而幫助學生分析實訓課程開展與地方企業生產制造之間的互通點和不同點。
(二)師資力量
教師的個人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素養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務必要從自身出發分析個人的教學問題,并且尋找提升教學能力和改進教學方法的措施,進而通過不斷地應用和不斷地完善與優化轉變個人的教學能力,促進個人的教學素養。
例如:教師在對個人的綜合素養進行提升的過程中,要應用團體的力量來促進個人的素養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教師之間可以成立相應的教研小組,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并且可以探討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方法,進而探索學生的學習規律,分析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開展,進而改變個人的教學方法,并實現整個師資隊伍的發展和建設。這一方法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發展,還能提升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且可以帶動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不斷進步。
(三)考核機制
高效的考核機制不僅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突出學生的學習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電工電子實訓課程的考核機制建立,且需要在不斷應用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完善和優化處理。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校企融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實訓考核與檢驗,將學生帶到實際生產和制造基地中,結合學生的個人學習水平以及相關知識內容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或者可以利用項目教學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不同的任務和工作,然后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進而實現對個人問題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和處理。
三、結束語
在電工電子實訓課程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需要結合具有較強指導作用和操作特征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培養。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實訓內容做出深入的分析與了解,且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和發展。進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模式,建立學生的積極學習效能,實現學生對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鄭玉瓊.探究式教學在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1):82-83.
[2]周紅麗.中職校《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微課教學設計的研究[J].電子測試,2016(19):1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