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軍
摘? ?要:未來的藝術課程改革的初步想法是調整和完善課程結構,增加課程的審美和創造性的因素,突出藝術學科基礎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建立結構合理,各種形式的藝術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使美術課程真正發揮其本質作用。
關鍵詞:課程結構;個性;創新;欲寫詩功夫全在詩外;相互滲透;鄉土性;地域性;形式多樣化;審美感受能力;藝術思維能力;創造性的表現與傳達能力;藝術評價的能力
課程改革已經是深得人心,其實說白了就是課程科學化的問題,使教育更加適合當代發展的需要。當代不論學術、思想、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在迅猛發展,因此對教育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個性要發展,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更加重要。美術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任何學科都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日前各國都逐漸認識到可以建構人的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用以培養人的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能力。普遍提高人的審美素質和創造美的素質,它的最終目的是造就個性完美的人。
我認為當代課程改革的發展的主要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結構不斷合理化
傳統的課程結構主要是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目標,忽略了個性的全面發展的需求。也就是強化知識和技法,弱化了個性和創新。因此,在吸取傳統課程優點的基礎上,今后的課程結構不但要使掌握美術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應重視非知識結構。正如古人所說欲作畫功夫全在畫外,欲寫詩功夫全在詩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課程的內容應該不斷綜合化
首先,充分應用現代文明的成果,擴大美術的視覺領域的內容,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日趨整合,單純的繪畫概念將逐漸消解。其次,要不斷地注重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加強課程的鄉土性和地域性特色,課程內容應該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這樣既有現代的氣息,又充滿了濃厚的民族特色。
三、課程的形式應該逐漸多樣化
今后課程不僅應具有群體共有的結構形式,而且還要注重有個性化差異的結構形式,要提供各種可能性的組合,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如,能力、經歷、環境、愛好、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為基礎)選取不同的組合來滿足自身的需求。這樣對教師來說,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有利于個別指導,這樣以來可以更符合學科的特點。
了解和研究美術課程改革的總趨勢,對于我們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與發展有很重大的意義。當前美術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比如,總體模式較為單調;課程內容缺乏整體性;有不同程度的重技能輕審美的傾向。國際美術教育界經過長時期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已經普遍認為,在現代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應當“致力于培養(1)審美感受能力;(2)藝術思維能力;(3)創造性的表現與傳達能力;(4)藝術評價的能力”。這些已經引起了國內有識之土的重視和關注并為之不斷努力。
未來的藝術課程改革 的初步想法是調整和完善課程結構,增加課程的審美和創造性的因素,突出藝術學科基礎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建立結構合理,各種形式的藝術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使美術課程真正發揮其本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