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平
摘? 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只要我們走進自然,欣賞自然,趣味自在其中。我們把看到聽到想到的,用簡短的文字表述出來即為一篇微寫作。當微寫作訓練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表達能力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即時明顯時,我的一點拙見是教師要抓住微寫作的源頭活水,對微寫作進行精巧設計。
關鍵詞:微寫作;設計;生活
微寫作題材廣泛,文體自由多樣,怎樣能讓學生以簡單的表達形式、最快的速度做到“我手寫我心”?先來尋找源頭活水。“微寫作”之靈感源于自然、閱讀和生活。題材廣泛化與限定單一化,具有很強的即時性。抓住即時性特點,利用好源頭活水,微寫作應該是順其自然的“課堂”生成。語文課堂的外延包括生活課堂和教學課堂。學生與自然、社會;與老師、同伴、文本、作者之間的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無時不在。
一、點燃熱情
一枝一葉總關情,走進自然,最易觸景生情了,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春天到了,春雨來了。課間,我們師生走進雨中,對話春天。細膩敏感的劉倩同學繪春雨:“細細密密的春雨不緊不慢地從空中飄落下來,那宅了很久的心靈,讓她滋潤出了生機。在這如癡如醉的景象中,我仿佛也變成了一滴雨。輕撫身旁的冬青,對話倒垂的楊柳。醒醒吧,我的朋友,該換新衣服了。”男生翔宇也因春雨而溫柔了一回:“細雨蒙蒙,如絲如縷。時慢時快,有節奏,有強弱,耳朵里有關不住的聲音,是微風輕撫垂柳的低吟,是雨絲落入大地母親懷抱的私語。讓雨多淋一會吧,閉著眼做個深呼吸,好愜意,好清新,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和青草的香味讓人貪戀。
我們要點燃學生生活的熱情和激情,讓他們像一個真正的作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讓自己的主觀心靈接納更多的新鮮的材料,使主觀源泉保持著不斷噴涌的狀態。下雪了,寫雪景對于孩子們來說興致不大,可是他們勞動的熱情很高,于是讓他們寫勞動的場景。班長同學這樣寫:雪下的實在太厚,老師安排我們去掃雪。這次不能叫掃,我們只能用鐵鍬,不能用掃把;我們談不上清理,頂多叫開路,班主任第一次布置任務“出錯”。我們排成兩列,“鏟”出兩條路。我們組熱情最高,鏟出的路最寬,文浩組力量最弱,勉強鏟出一條人行道。哈哈,我們最棒!老師讓描寫場面,我多想來一個宏大的場面,可這雪,太調皮了,不讓我們施展功力呀!不過,這兩條路已經基本滿足了師生上下學的需求,奉獻自我,服務大家,樂矣!
二、生活妙用
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表達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多觀察自然,多面向社會,多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增強對各種新變化的敏感性,能留心并發現它,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將看到的生活內容的豐富多彩用片斷形式反映它。我們可做的很多。妙用生活很重要,巧借閱讀更不容忽視。課內外閱讀,滋養了孩子們靈魂的濕度,提升了表達的溫度。閱讀與寫作,如同教學中的孿生兄弟,抓住閱讀教學的即興點,變口語表達為書面表達,將賞析和寫作相結合,將收到讀寫相長的效果,但要切忌隨意性。不可生搬硬套,強行牽制學生的思緒。人的情緒具有很強的反抗性,有時會逆向而行,這樣只會阻滯寫作的靈感。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去推動和調控,當有生成性學習的良機出現的時候,教師一定不要輕易放過,要善于捕捉。教學實踐證明,對生成性學習時機的正確捕捉,能使一堂課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上《口技》的時候,同學們感受到了側面烘托的魅力。在拓展閱讀了《陌上桑》之后,他們更是折服。一些男同學深表遺憾:可惜見不上羅敷了!她的眼睛一定很美!她的皮膚一定是非常白皙!……他們紛紛猜測。側面描寫的“故弄玄虛”果真收到了非凡的藝術效果。于是我讓他們以班上任何一位同學為例,創設一個特定的情景,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表現他的一個特點或特長。一個同學寫到:男子跳高比賽場地的觀眾是越來越多了。而被淘汰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只剩下四個人了。撐桿高度1米15。王偉和鄭浩三跳都未過竿,被淘汰。現在只剩下梁楷和李濤了。撐桿高度1米25。李濤一跳未過,班主任王老師著急,走過去進行心理輔導。李老班不知什么時候也站到了梁楷身邊。李濤二跳順利過關。三班同學掌聲雷動。梁楷一跳輕松過竿,喝彩聲迭起:“梁楷最棒!梁楷加油!”現在撐桿高度1米35。李濤三跳都碰翻竿。全場一片寂靜。梁楷一跳未過,“呀”,賽場上傳來一片帶有惋惜的輕嘆。“二跳通過!”裁判李老師欣然宣布。掌聲打破了剛才的凝靜。“1米40吧?”“1米45!”自信滿滿。梁楷卯足了勁,一個漂亮的背躍式,順利過關!撐桿高度1米55!這次三跳未成功。不過,從梁楷堅定的目光中,我們看到了縣運會上會有的光芒!我都折服于他現學現用的才能!
深度挖掘教材,善用文本資源,找準讀寫訓練點,隨文練筆,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寫的空間,讓學生樂于動筆。寫作教學,要樂此不疲。學生們在讀《孔乙己》時,讀到連小伙計都鄙薄孔乙己時,心生憤怒,我讓他們暫停閱讀,構思自己的情節,他們居然把孔乙己“拉”到了現代社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巧妙的穿越,實則是一種愿望和思想的表達。他們用創新精神詮釋了文學是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人們的心聲,造就了這個時代的思想和精神風貌。
關注微寫作的特點,一次小小的訓練,不僅讓學生走進了生活,還了解了傳統文化,不僅提高了他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審美與創造素養。可謂微練習,大能力。誰還敢說她“微”呢?關注生活,傳承文化不是青年一代該有的責任擔當嗎?
三、結束語
總之,“微寫作”訓練是語文習作教學開展的一種嘗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科學把握各項訓練點,有計劃地開展訓練,并將其與每周寫作教學有機整合,讓生活成為設計的源頭活水,讓閱讀成為寫作的觸發點,讓寫作成為表達情感的需求和手段,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教學效果,讓學生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 賴登新.“微寫作”——初中作文教學新路徑[J].廣西教育. 2018(25).
[2] 馬莉.以微寫作提升初中作文教學的質量[J].語文天地.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