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欣
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顯然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開展地理教學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因此,地理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并加強德育的滲透。
關鍵詞:地理;德育;對策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可以選擇在學校住宿,這樣的住宿式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還要注重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要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開展地理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地理教師要為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樹立一個良好的模范,起到正確的帶頭作用。
一、德育滲透的內容
由于學生的心理與生理尚處于發育階段,一般德育滲透的內容主要涉及思想道德、行為道德以及愛國精神的培養。在德育的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其可以有效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行為道德則是以學生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培養為主,就是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講禮貌、愛護環境等。最后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其能夠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熱愛集體、熱愛社會、熱愛祖國。
二、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不能正確認識德育的重要性
經過實際研究,當前很多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忽視德育的情況,甚至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用成績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進行判定,這種方式不僅很容易造成學生德育發展上的不完善,同時對學生地理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2.部分教師對教材不夠重視
某些教師自恃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而忽略教材的作用,備課時并沒有認真地對地理教材及配套的地理參考書進行深入挖掘,講授新知識時不帶教材,有時帶了也不怎么使用,只是偶爾向學生強調一下教材中的重要部分,長此以往,學生對教材也不重視,產生一種錯誤的觀點:教材上只有黑體字的重要部分才有用,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到畢業時教材上都是一片空白,就像新書一樣。
3.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
個別地理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太過“投入”而忽視了學生的聽課情況,沒有對學生開展提問和互動。個別基礎差的學生可能就跟不上教師的思路了,如果不及時跟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可能就會像聽“天書”一樣,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降低,進一步影響聽課效果。
三、德育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體進行德育
多媒體也是學習地理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多媒體把文字、動畫、聲音等有效結合起來,經過計算機網絡的處理,能多方面地向學生傳遞地理信息,大大提高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學習效率。
在地理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比起其他學科能夠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多媒體網絡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理資料以供學生參考學習。一個老師的表達講解能力再強也無法讓死板的地理知識變得有趣,但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很大程度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學習《中國行政規劃》這一節內容時,地理教師就可以從網上搜索相關的介紹視頻,通過視頻的介紹讓學生直觀了解我國的行政疆域以及規劃,學生觀看以后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對其他地區的歷史與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了解。這可以增強學生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視覺聽覺感受,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主動性。
2.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踐活動中開展德育滲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課堂中必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地理教學亦是如此。地理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獨立去了解與地理相關的知識和人文科學,并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去附近城市或鄉鎮的社區、敬老院深入參觀一下,組織學生開展慰問老人的活動,跟老人進行交流,以此來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開闊學生的眼界,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地理知識得到拓展,也可以養成尊重老人、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與知識水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要想在地理課堂上滲透德育,有很多種有效途徑。在進行德育時,教師要切忌傳達給學生錯誤的地理信息,而要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地理教材與德育培養有關的素材,結合實際內容與要求,才可以吸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提高,從而實現在地理教學中完成“立德樹人”的培養,進一步滲透德育。
參考文獻:
[1]王紅.如何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6).
[2]榮軍紅.德育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芻議[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3):259-260.
[3]薛淑媛.淺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現代交際,2013(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