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陳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故首先闡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輔導員而言的重要性;其次在說明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關系的基礎上,具體闡明心理學具體可從哪幾個方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最后從兩個方面闡明了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心理學;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0-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01
一、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輔導員全部工作內容中的一項重點工作,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礎。具體而言,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體現。
第一,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運轉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良好是高校方針政策得以落實、高校得以平穩運轉的一大前提;另一方面,輔導員作為這項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和主導者,自然在工作的成效方面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可知,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保證高校的運轉效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這里所說的學生素質主要指向知識及思想政治素質兩個方面,也就是說,作為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而且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正是學生,主要目標則是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其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我們說,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二、關于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
(一)二者關系
心理學這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心理活動以及特征等。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才能夠具備健康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針對學生的思想以及心理而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它的主要參與者——輔導員通過使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而又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其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關于二者間的關系,可以歸結為如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心理學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指導和輔助作用。(1)指導作用。對于輔導員來說,使學生擁有健康而又積極的心態是對其進行正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前提。因此,輔導員必須勤于研究與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在發現問題時能夠運用心理學理論或心理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及時而又有效的疏導。(2)輔助作用。輔導員若是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則可以更好地展開自身工作。由于高校也越來越重視與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相接軌,因而大學生極易受到來自外部環境及其他人員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必然不都是正面的,其中也充斥著一些負面影響。因此,如果輔導員可以在捕捉到學生的負面情緒或消極心理后,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及時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思想、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等,就能夠有效地避免悲劇的發生。接下來以自卑心理為例。在學生群體尤其是一些出身條件或資質能力較差的學生當中,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而有著自卑心理的學生,不只容易受到負面言論以及思想的誤導,且還有著較強的自我防備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如果可以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深入疏導,則可以相對輕松地完成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反作用于心理學。在輔導員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樹立起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也必然是良好的,相對來說不容易受到消極言論的侵蝕。
(二)心理學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心理學中最基礎的理論——相互尊重。師生之間相互尊重能夠為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積極作用。由于輔導員工作目標和職責就在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因此,輔導員做到尊重學生可以有效減少乃至消除師生間的隔閡,進而有利于彼此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做到亦師亦友。要做到尊重學生,輔導員不只需要尊重學生本身,且還需要尊重其個人的興趣愛好,做到不歧視不忽視。而學生也會因為受到尊重而消除自己對輔導員的抵觸與排斥,從而使輔導員的工作進展得更加順利。
第二,心理學輔導中的一個基礎方法——傾聽。學會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也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輔導員順利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前提便在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及思想狀態,而傾聽則剛好能夠幫助其做到這一點。如今的大學生面臨著較重的課業以及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卻又礙于自尊心等因素,不便與人傾訴,而輔導員的身份特殊性剛好決定了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只要輔導員掌握了一定的傾聽技巧,就可以使學生在傾訴的過程中慢慢地放下心理防御,真正地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而輔導員則可以順利掌握學生內心里真正的心理活動,及時而準確地抓住問題所在,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
第三,心理學常見理論——合理情緒療法。這一方法對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謂合理情緒療法,是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后果,也稱為ABC理論。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思想狀態普遍處于不成熟狀態,因而極易被惡意夸大當前社會負面狀況的不軌分子所利用;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素能又普遍較高,因而一旦不軌分子得逞,將會為社會帶來極其重大的危害。合理情緒療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輔導員通過向學生灌輸社會中的各種積極面,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社會的全貌、真貌,從而改變自己原先的片面的、偏激的、不正確的認知和信念,使其從內心里真正地認識到不軌分子的不良企圖,并端正個人的心態和思想。
第四,心理學中的重要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能夠有效推動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便是精神生活空虛,而根據馬斯洛理論,人的需求從最低級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一共歷經七個層次。輔導員通過跟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不同心理需要,針對不同學生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逐步引導教育,進而幫助學生擺脫消極懶散、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幫助其更好地完成大學學業,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
三、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實踐
合理地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輔助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輔導員來說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輔導員這一職位的設置初衷就在于幫助大學生群體解決其在生活與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困惑,因而作為輔導員,就有必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心理學之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以使工作效果獲得切實提升。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其展開深入交流并給予其充分的尊重理解。總結而言,心智有待進一步發展成熟的大學生,通常可能面對如下幾種問題和困惑:(1)不同于高中階段,大學生在高校中不只要學習文化知識,且還需要注重個人能力的發展,因而需要面對較大的成長壓力;(2)高校環境相對開放自由,大學生更易受到來自社會或身邊一些不良言論及消極思想的影響,導致陷入心理困境或者不良的人際關系當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與成長中去;(3)甚至有些心理狀態欠佳的學生,不只個人行事傾向于極端,且還會影響甚至傷及其他學生。面對存在于大學生中間的多種問題、困境,輔導員理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崗位職責,積極地探索學生心理,主動地與其展開溝通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輔導員要放下自己作為教師的架子,轉而以朋友的姿態去面對他們;不要固守自我觀點,也不要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批評,而是要善于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能夠共情于學生,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問題、想事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他們的處境與需求,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真正地明白自身的過失所在,并積極地加以改正。
第二,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推動輔導員心理咨詢實現常態化。關于大學生或可能面臨的問題等,我們在前一點中已有說明,此處不再贅述。而需要在此說明的一點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非成于朝暮,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諸如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學生在青春期里的叛逆心理等,都可能是導致這種結果出現的因素。而心理問題往往會有表征,也即學生往往會通過其外在行為問題等將內在的心理問題暴露出來,而這就需要輔導員密切觀察和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一經發現異樣,就要及時與其展開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則可以合理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和方法對其心理進行疏導,幫助學生找到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使其及早擺脫苦惱、走出困境。
總而言之,在當代復雜社會環境及大學相對自由環境的雙重作用下,大學生極易因為受到不良影響而誤入歧途或者自我墮落,而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人、交流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學生在校表現的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旨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其良好的心態,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來自學習與生活方面的挑戰。而從輔導員方面來說,其必須充分認識到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二者間的緊密關聯與相輔相成性,在做好本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方法性,進而增加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英.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2]趙磊波.淺談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6).
[3]馬崇坤.高校輔導員運用R心理學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2).
作者簡介:張麗(1990.4— ),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學。
通訊作者:陳明(1990.10— ),男,漢族,安徽合肥人,講師,研究方向:神經藥理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2月安徽醫科大學項目-博士科研資助(XJ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