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活動生成原因及設計時的思考,即根據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設計內容及目標;以游戲化形式展開,促使其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輔以兒歌和動作,使其積極參與;材料選擇與設計更加豐富,使其更富情境化。
【關鍵詞】語言游戲;幼兒;興趣
一、設計意圖
一位不同皮膚的幼兒,大家很好奇。他開口說話時,大家瞪著眼睛,靜靜地聽,有的說:“他說話跟我們不一樣。”有的則說:“他說的是英語。”“對,他來自加拿大,說英語。”隨后生活中,每當他用英語說話時,大家都會模仿。如“one、red”等,連不經常說話的孩子,都隨之模仿,脫口而出“red”。此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他們已注意到語言的不同,如何利用好奇心和興趣,生成活動?園所坐落在校園內,有留學生路過,給予啟發:國外朋友可來中國,我們也可到國外,體驗其語言,感受其文化,由此生成《快樂旅行》。活動如何設計?如何呈現?為此,做以下思考:
1.根據年齡特點、興趣需要,設置內容及目標。學前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其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有順序、有規律的過程。因此,根據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設計其活動內容和目標。根據就近原則,以及語言和問候方式的差別對國家進行甄選,加拿大是本班幼兒的國家,因此所選國家為:加拿大(英語),日本(日語),泰國(泰語)。
2.環節緊密相扣,促使主動參與,獲得愉快體驗。玩是幼兒的天性,教師應尊重其天性、學習方式,理解其行為及發展,滿足其游戲愿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語言能力“是從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班幼兒游戲特點是平行游戲,是對同伴無意識的模仿。其行為受周圍同伴的影響,別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因此選擇集體性游戲,使游戲保持一致性。小班幼兒認識依靠動作,有意注意時間短。基于以上特點,設計此游戲,易于操作,能使幼兒在自然的游戲中主動學習。
3.音樂與動作相結合,使其更富游戲化。認知活動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多看、多感受,才能獲得各種感官刺激,豐富感性認識。為讓其感受語言不同,特選取各國家具有代表性的兒歌,在哼唱過程中感受語言和文化的不同。
4.材料準備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活動更富情境化。物質準備在活動中尤為重要,色彩鮮艷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及生動形象的教具都易吸引其注意。因此在教具選擇和材料準備上,選取各國家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將材料布置成一個小國家。為避免幼兒受物體影響,提前將其遮擋,確保注意力隨游戲的開展而轉移。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其他國家的問候禮儀和風俗習慣,能夠辨別出國旗和標志物。2.游戲過程中,嘗試運用不同的問候方式及語言,大膽與他人互動。3.感受游戲樂趣,萌發對不同語言的喜愛,激發其學習興趣。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不同國家(中國、加拿大、泰國、日本)的兒歌,標志物;簡易地圖;圓圈飛機。
經驗準備:對這些國家的語言和音樂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不同國家的問候禮儀。
難點:能夠使用不同國家的問候禮儀大膽表達。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平時都去哪里旅游了?坐什么交通工具呢?今天我們一起去很遠的地方。
設計意圖:以其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進行談話,引起注意,激發幼兒參與后續活動的興趣。
(二)情景游戲
教師帶領幼兒依次到日本、加拿大、泰國,引導幼兒根據標志物說出國家名稱,并跟隨音樂做動作,進行簡單的問候。
1.乘坐飛機,上飛機、飛機起飛、飛機降落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坐上飛機,一起去旅行吧。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活動中幼兒喜歡飛機,喜歡像飛機一樣飛起來,因此模擬飛機的樣子帶動孩子的情緒。
2.到達目的地,請小朋友們觀察這是哪個國家?它的國旗是什么樣子的?它們國家的語言怎么說?跟當地的人們(教師扮演),用當地的語言打個招呼吧。
3.音樂響起,跟隨音樂一起跳舞吧。
4.帶領幼兒回到中國,邀請不同國家的人(教師扮演)來中國做客,帶領客人做動作。
設計意圖:旅行,了解當地文化,體驗風土人情。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認識各國國旗,與不同角色人物溝通,了解當地語言,欣賞兒歌,根據兒歌做動作,多方位加深對該國的了解與認識。
5.鼓勵幼兒進行擴展性表演,說說還想去哪些國家。
(三)活動延伸
在角色區組織幼兒繼續旅行游戲。
設計意圖:鼓勵幼兒在角色區中積極參與活動。
參考文獻:
[1]羅應梅.幼兒語言游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4(2).
作者簡介:劉露露(1988.09-),女,漢族,河南省偃師市人,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