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軼 梁旭鵬
摘 ?要:智能設備的普及為高校智能體育教學提供了土壤,將相應的智能APP軟件帶入體育課堂,以此提升體育教學的便捷性和實用性,打造智慧體育課堂必將是大勢所趨。因此,本文通過調查、訪談、分析等研究方法,從智慧體育課堂的角度對智能APP在體育課堂教學、考核評價、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運用價值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此推動校園體育和智慧體育課堂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APP ?高校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b)-0175-02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provides the soil for the university's intelligent sports teaching, and brings the corresponding intelligent APP software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intelligent APP in the asp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lligent sports clas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sports and intelligent sports class.
Key Words: Intelligent APP;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進一步深入,智能設備的普及,用戶端逐漸下沉,受眾面更廣,移動客戶端成為人們主要的網絡交互方式。根據《2018微信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微信月活躍用戶量約10.8億,其中15~29歲年齡段使用人數最多,占到60%;微信一線城市滲透率達到93%,二線城市滲透率達到69%。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大中型城市青少年是移動智能終端使用的主力群體,而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都是高校大學生。這一人員結構特點也為手機運動APP應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提供了土壤。在當下大學生對于移動終端黏度越來越大的背景下,順應時代發展,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將相應的智能APP軟件帶入體育課堂,以此提升體育教學的便捷性和實用性,提升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打造智慧體育課堂必將是大勢所趨。
1 ?校園體育活動智能化應用現狀
我國當前大部分高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課上難以做到一對一的指導教學,課后難以進行練習監管。在體育鍛煉宣傳方面,各個高校也是以傳統的線下宣傳模式為主,大部分學生都以體育社團和課外自發鍛煉的方式進行鍛煉,缺乏相關專業體育鍛煉的指導和反饋,也無法第一時間獲取到相關的體育活動信息。這種傳統且滯后的校園體育工作模式,會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各種教學和場地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導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打消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生的手機終端利用率不高,相關體育類智能APP軟件下載量和使用頻率都不高,而且也沒有對體育智能APP進行統一應用要求,導致學生軟件下載混亂。
2 ?智能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 體育課堂教學智能化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體育課堂還停留在傳統階段,從選課到上課基本上是采取PC端或者人工模式進行的。選課階段,可以將課程和教師的基本信息、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方式連接至手機端智能APP,實現APP自主選課。上課階段,學生通過APP選課成功后便自動進入APP內的班級討論群組,無須額外利用QQ、微信等軟件建群,更加方便和快捷,也保護了師生的個人隱私。師生還可以在討論組內進行體育課程內容學習、作業的提交等互動,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的銜接,提高教學效果。
2.2 體育課堂考核智能化
高校體育課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身體,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讓學生形成運動習慣。而在實際情況中,不僅學生自己不夠重視,學校層面執行度也不夠,高校的體育課程仍然處于邊緣化。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體育課程考核實行平時成績10%~20%、素質考試30%~40%、期末考試40%~60%,以此來引導學生關注課下的身體素質鍛煉,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而收效甚微。利用手機智能APP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引入智能APP對學生的課后練習進行監管,采取“課堂內容+運動APP”的考核方式。利用APP記錄學生課后的運動動時間、距離、速度等相關指標來進行課外活動評價,還可要求學生將練習視頻傳至APP討論群組內,一方面,可以作為教師的評價依據;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學生以考促練,相互競爭。在最終考核時,教師也可以做到實時成績錄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也方便教師對成績的檢索和管理;學生也能及時查詢自己的成績,了解自己在校期間體育課堂的學習軌跡及效果評價。
2.3 體育場地使用及擇伴智能化
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場地資源都十分緊缺,相應體育項目對人員數量有一定要求,有的同學即使有運動意愿也無法進行,這些也是制約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重要因素。通過智能APP能對校園內的體育資源進行高效整合,一方面,可以將有同項目運動意愿的同學整合起來,便于不同水平的同學組隊結伴,為同學創造一個體育運動交流的平臺,提升校內的運動氛圍;另一方面,通過線上預約功能以及智能終端模塊,本校師生可以實時查看各個場地的人員使用情況,然后再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選擇何時,去何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校園體育場地的利用率,使得校內體育鍛煉更加自主化和時間碎片化。
3 ?結語
智慧課堂是高校教育的趨勢所在,智能APP的出現為體育課堂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體育工作應抓住這一契機順勢而為,推動“互聯網+體育”模式,創新校園“智慧體育”的新形態和運行模式,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推動校園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焦成生.高校智慧體育發展中智能APP模式應用探析[J].體育科技,2017,38(2):147-149.
[2] 劉傳海,王清梅,錢俊偉.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3):109-115.
[3] 高嵩,黎力榕.智慧體育教學環境建設發展趨勢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4):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