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珠
現在的小學生調皮好玩,特別是有些父母長期出門在外打工的農村小學生,沒有得到父母的照顧和太多生活管束,又明顯缺乏對學習課堂管理重要性的觀念和意識的有效灌輸,出現不嚴格遵守班級課堂學習行為規范的情況,使得一個班級課堂學習氛圍和整體質量明顯下降,學習效率也有待提高。為此,班主任教師要切實重視和強化班級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班級的實際學生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和分析,切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與實際生活和學習的情況,進而提高其教學的水平,促進班級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
一、建立合理的班級制度,促進規范化管理
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必須充分依靠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和措施,農村中小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環境管理水平往往較差,大多數學校為了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學習氛圍的建設。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對班級學習環境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分析,制定一套規范化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都嚴格地按照班級組織和管理的行為和條例的要求,自覺遵守紀律。
在平時,班主任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引導學生毛遂自薦,競選班干部。在班干部競選的進行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公平公正,制定合理的標準和競選規則。此外,班主任還應要求學校每周固定召開一次以學生為主題的班會,對每個老師和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問題做出公正的教學評述,對平時表現良好的學生應該及時進行表揚,對于表現不好的同學更應該要及時給予一定的批評和指導,班主任老師應該能夠著重以引導的形式向廣大學生灌輸《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讓廣大學生和家長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班級教學制度化的意義,懂得班主任和老師的良苦用心,進而能夠更好地促進班級的規范和管理。
二、用“關愛”促教育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沒有完全形成科學的思想和價值觀。很多農村的中小學教師仍認為應采用中國傳統的班級管理教學理念來管理班級。我認為這樣不僅會跟不上新時代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步伐,還可能會影響學生邏輯思維的健康成長。如果農村小學教師一味地要求小學生遵循成年人的邏輯思維,很容易扼殺學生本應有的天性,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不應用硬性的制度來規范教育學生,而應該因材施教,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指導教育。班主任的工作任務比其他的教師更艱巨,不僅要密切地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情況和行為禮儀舉止,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內心活動,用愛心和關心來引導與教育學生,促進他們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家庭關愛與指導教育,讓孩子們能夠在關懷下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態度,遵守課堂紀律,改正不良習慣。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部分農村的小學生還可能缺少父母的疼愛,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和指導教育時一定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盡量用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引導和教育學生;同時,也要對“問題學生”進行發自內心的疏導和交流;關心和幫助貧困學生成長,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
批評教育工作要嚴格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是嚴而有愛。其實質就是對貧困學生成長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要求,用溫情感動學生。第二點是嚴而有序。在對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嚴格按照一個梯度的順序進行,認識到批評教育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地對貧困學生的成長進行引導。
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教育對策
此外,班主任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綜合衡量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所有因素,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針。只有當班主任深入到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研究出一套科學、系統和可靠的班級規章制度,才能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成功,才能保證班主任管理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孩子要有關心和愛心,做到因材施教,就能看到規章制度帶來的好成果。另外,班主任還應做好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和溝通者,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態度的引導和管理中,體現自己的個性化管理。同時,只要端正了小學生的學習態度,管理制度與學習態度之間就會相互配合,并最大限度地帶動整個班級學習態度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農村地區中小學的班級管理是一項集教學綜合性與復雜性于一體的工作,不僅需要班主任自己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意識,更需要從細節的管理上著手,切實加強對小學生的個性化人格特征的教育培養,將農村小學班級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處理好。
四、切實關注學生思想,加強心理輔導教育
班主任應進一步轉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理念,從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步地轉向關注農村小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注重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網絡和信息體系的基礎建設,強化小學生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建設,深入地了解目前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及時把握其思想和心理變化。
調動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力量積極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調查,對目前農村中小學生經常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及時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導,幫助農村中小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加強自我的認知,掌握自我診斷和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時根據目前農村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設計可行的辦法,選擇合理有效的小學生心理疏導和教育方式,增強農村中小學生自身抵御網絡不良環境影響的意識和能力,為提高小學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班主任還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內部,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及時引導和改正小團體的不良情緒和行為,發揮小團體的積極作用,加強心理的輔導和教育,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和發展。
班主任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和班級的管理,采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班主任作為學生和班級的管理者,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工作和學習,強化思想和政治的素養,提高自身科學職業文化的水平,提高自身勇于擔當的敬業精神,并在做好班級建設和管理的實踐中勇于探索和創新。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