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精神信仰,也是生存與發展的基石。對我國的各個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在文言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會讓文言文教學變得相對簡單,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文言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承,二者聯系緊密,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來挖掘背后的歷史故事、精神內涵及禮儀習俗等內容,進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但是,在實際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滲透存在的問題及滲透措施,旨在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46-01
【本文著錄格式】鄧桂敏.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20,19(18):46,48.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雖然傳統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但是其依然能夠傳承和發揚光大。而文言文教學就是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語文是一種交際工具,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文化知識,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一。但是,目前文言文的教學還處于一種零散的狀態,師生雙方忽視了傳統文化在文言文中的滲透。因此,分析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非常有必要。
一、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積極性不高,繼承傳統文化的意識薄弱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大多數是在被動的狀態下來學習的。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學習,學生沒有認識到文言文中蘊含著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雖然對文言文的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學生始終處于盲目的學習狀態中,學習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對文言文教學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錯誤地以為文言文學習便是文言字詞的學習,只要能應付考試即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文言文的思想內涵、文化知識及背后的歷史故事,增強文言文的趣味性,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傳統文化。
(二)文言文教學觀念和方式比較傳統
雖然對文言文教學的方式改革從未間斷,但是傳統的教學觀念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改革成效并不高。教學方式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傳統,那么教學方式勢必也會陳舊。目前,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注重的是機械地背誦、記憶、逐字逐句翻譯文本和文言虛詞、實詞的解釋,忽視對學生文言文鑒賞能力的培養。這種“碎片化”的解讀方式很難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整體感知文本,更別說挖掘該文章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長此以往,勢必會削弱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文言文教學效率自然也低下。例如在學習《論語》時,教師忽視對文中涉及到的尊師的傳統文化和相關典故的講解,而是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翻譯字、詞及句子上,這樣極不利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眾所周知,文言文是“文”和“言”的有機結合,我們既要注重“言”的文化表現,又要體現“文”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內涵。
二、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創新文言文教學模式,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
傳統文言文教學往往采用碎片化的教學方式,即逐字逐句翻譯字詞和句子,忽視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和挖掘文章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削弱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展現文言文的價值。因此,創新文言文教學模式迫在眉睫,教師應注重從整體上把握文言文的內涵,并挖掘文言文背后的歷史故事及文化底蘊。例如在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李清照不同時期的心境,也隨之引出傳統文化的學習情境。學習《曹劌論戰》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曹劌如何深謀遠略,對魯莊公建言獻策,最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挑戰,我們要把國家的存亡當作自己的利益與責任。學習《詩經》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國的酒文化,包括酒的起源、發展等內容。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可向學生講解歐陽修超高的思想境界、政治抱負及與民同樂的治國之策,這些文章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
(二)注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半采用的是灌輸法和問答法。這些方法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久而久之會削弱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注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便于學生文言文的學習和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學習《陋室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劉禹錫是如何“淡薄名利、安貧樂道”的,然后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告訴學生在日后生活中遇到別人的刁難時,不要十分在意。因為我們的若無其事是對刁難者最好的回應。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來學習傳統文化,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從圖片中了解文章所折射出的文化知識,即不管是治國還是工作、學習、生活,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或提意見時,需要講究說話的技巧、對象、場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對方,進而幫助學生學習這篇難度較高的文言文。
(三)教師注重傳統文化修養的提升,深入挖掘文章內涵
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是都通過精挑細選出來的,每篇文章中蘊含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因此,為了深入挖掘這些傳統文化,教師需注重自身文化修養的提升。俗話說“學無止境”,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對教學應付自如,為學生解答不同的疑惑。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文言文是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文言文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承,二者有著緊密的聯系,把傳統文化滲透到文言文教學中,不僅有利于簡化文言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還能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張旭.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
[2]蘆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知教學路徑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9.
[3]蔣勤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