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世中
摘要:我國民辦高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型教育力量,與公辦高校一樣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通過分析民辦高校大學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出應重點關注大學新生中的家庭貧困學生、少數民族和省外的學生、遭遇突發事件的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有效措施對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期望為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思政工作和管理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 思想政治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128-02
對民辦高校大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作為民辦高校輔導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應重新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關注大學新生學習、生活、心理上的轉變,重視入學教育,落實“四深入”,關注“四類人群”和“一支隊伍”,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引導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一、民辦高校大學新生的思想特點
(一)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大部分學生在高中時期對家庭和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由于學習緊張,因此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管,自理能力差。部分人不會安排協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入大學后戀家情緒嚴重。
(二)學習動力缺失,易感空虛
作為一名高中生,其目標就是考大學,在實現目標進入大學后,一些學生會失去進取心,在大學五彩斑斕的生活中迷失,缺乏學習的動力。大學教育多為啟發式授課,以學生的自覺學習為主,與高中時期的學習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會導致不知所措和成績下滑。
(三)集體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基本都是走班制,學生上課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固定,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中學相比少了很多。并且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溺愛中長大,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在班級活動和宿舍衛生方面只顧自己,凡事喜歡依賴他人,但又不愿為他人服務,缺乏應有的集體榮譽感。
(四)心理問題比較突出
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雖然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心理方面仍未完全成熟,對自我的認識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夠客觀真實。有些同學來自邊遠地區,家庭經濟困難,長相一般,學習成績不好,看到大學里人才濟濟,會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些同學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想努力改正、突破自己,但找不到正確的渠道,內心苦悶得不到宣泄,時間長了造成抑郁。
二、關注“四類人群”
(一)家庭貧困的學生
民辦高校輔導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關懷和愛護。民辦高校的學費和生活費普遍比公辦高校高,這對邊遠地區家庭和下崗職工家庭是沉重的負擔。而來自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經濟條件差,會表現為性格內向、自我封閉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在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時,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鼓勵他們競選班委、參加學生會,豐富課余生活,明確學習目標,解決心理問題。
(二)少數民族和省外的學生
目前,學院的招生范圍不斷擴大,涉及多個省份、不同民族,如筆者管理的班級有5個少數民族的21名同學,外省的學生有62人,遍布15個省份。作為輔導員,要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習慣,并給予充分的尊重,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生活,建立起彼此相容氣氛和諧的班集體氛圍,讓少數民族和外省的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三)關注遭遇突發事件的學生
對于遭遇突發事件的學生,輔導員老師要格外關注,因為他們遠離父母和家人,在關鍵時刻老師和同學就是他們最親的人。筆者一個學生遭遇電信詐騙,不敢跟家人和老師說,直到派出所通知,學校才知道這件事情。對該生的遭遇,除了要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并幫助其解決問題,還要安排同學、班委給予關心和照顧。做好這些看似瑣碎、微小的事情,可為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輔導員要保證與學生之間信息渠道的暢通,時刻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及時消除大學新生潛在的心理隱患。大學新生從高中剛剛升入大學,隨著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心理狀況的轉變,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主要是理想大學生活與現實環境的落差感、面對優秀同學產生的失落感、不適應新環境的茫然感、不適應人際關系的孤獨感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產生的苦悶感等,既影響大學生活,也影響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
三、采取有效措施對新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管理
(一)貫徹落實“三心四深入”,發揮學生“三自”作用
新生多數都是剛剛離開父母保護的孩子,身邊突然少了依靠,周圍都是陌生的同齡人,很多學習、生活上的轉變讓他們無法適應。輔導員應閱讀新生檔案,掌握第一手資料,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學生宿舍、課堂、餐廳、活動場所),和學生談心,拉家常,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對有問題的學生要耐心引導教育,切忌倦怠。愛是教育的源泉,作為輔導員,只有對學生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在“三心”的基礎上落實“四深入”,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
(二)重視新生入學教育
1.帶領學生盡快適應環境
大學新生都要經歷大學生活的適應期,適應期的長短影響整個大學生活。學生從父母的身邊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難免會出現不適應。要在學生入校后盡快引導學生熟悉校園環境,了解學校的辦學文化,了解創辦人。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精神文化,涵蓋校訓、辦學精神、辦學理念等。有些學生對上民辦高校有著嚴重的失落感,做事態度消極。在這個時候要鼓勵他們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就,要給他們灌輸校園文化,在學習精神文化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制度文化,特別是學生手冊的學習,使新生盡快了解校規校紀,規范自己的行為,為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并取得優異的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給學生們灌輸“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學習理念,告訴大家大學與高中學習方式不同,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引導大家去自主學習,確定學習目標并制訂學習計劃。在學好學校規定科目的同時,增加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加強高年級優秀學生與新生之間的交流,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基礎差的同學和優秀學生結成對子,加強對自覺性差的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在理論學習之余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面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要學會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懂得學習是自由的,但更應該是自主的。
3.加強班風、學風建設
班風、學風是一個班級學生精神風貌的體現,通過組織各種比賽、競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幫助新生樹立奮斗目標。加強學風建設,搭建全方位的溝通橋梁,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舉行“讀書交流會”之類的活動,督促大家空余時間多看書學習,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大家記讀書筆記,定期評比。讓班級同學結成對子,在學習上互幫互助。制定各種學習、考證目標,以此促進班風學風建設。
4.抓好文明宿舍建設
學生宿舍最能體現學生生活最真實的一面。搞好宿舍建設,對班風建設、學風建設和大學新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意義,是學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視的陣地。宿舍是大學新生和輔導員接觸最多的地方,早抓、細抓宿舍建設可以減輕新生入校后的孤獨感。宿舍的評分也做到天天統計、周周公布、定期評比,促進宿舍建設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健康、有愛、文明整潔的宿舍環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
5.健全班委隊伍,發揮小干部的大作用
健全、負責、高效的班委會對班級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新生入校后,首屆班委會和團支部要通過毛遂自薦、競選演講、投票選舉的辦法產生,應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和展示自己。班委會和團支部作為班級的領導核心,是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班委會成員一旦確定下來,要及時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動機,明確職責,樹立其為班級服務和奉獻的思想。培養建立這樣一批有組織管理能力、品學兼優、愿意為班級服務、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的班委隊伍,對輔導員管理班級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非常有幫助。
四、結語
民辦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之一,輔導員要把握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真實性、前瞻性、可行性和實效性的工作特點,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準確分析、循序漸進,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邵麗麗.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7):84-85.
[2]肖勇.淺談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政教育,2018(7):16-17.
[3]李陽.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