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玉
摘要:中國漢字是當今世界僅存的象形文字,歷經千年發展,千錘百煉。在萬物皆變化的時代,中國漢字經過歷史沉淀,已然成為現代所不可或缺的書法藝術,較多的古文也已經成為頗具價值的藝術品。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不滿足于當下狀態,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的開放性,拓寬了人們的眼界,與此同時中國書法藝術也逐漸被忽略,金錢至上成為當代人的精神理念,這對于中國書法藝術的未來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書法藝術有豐富人們生活、提升人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作用,可凈化現代人物質至上的精神,有利于現代人精神的健康發展,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開展能夠提升群眾文化素質、精神覺悟、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從而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構建現代文明社會。本文便以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開展為主題,進行深入研究,探尋書法藝術對人類的根本影響。
關鍵詞:群眾文化? ?書法藝術? ?意義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1-0142-04
科學技術的興起,讓電子化產品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加快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腳步,傳統的漢字書轉變為電子輸入,雖然該種方式較為便捷,但是卻對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很多年輕人在書寫漢字過程中經常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這對于中國文化的宣傳和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國需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在互聯網時代下需要以群眾文化為基礎,展開書法藝術教育。人民群眾力量是巨大的,能夠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其次,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眾多書法家都為此做出巨大的貢獻,并非是朝夕之間便可別湮滅的,所以我們需要以此為基礎,利用群眾文化發展中國書法藝術,讓書法藝術成為人類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群眾文化概述
(一)群眾文化含義
群眾文化即社會性文化,其社會性體現在,人們的自我娛樂、自我參與、自我開發,在該過程中無須較多的人對其進行引導便可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及群眾文化。群眾文化在社會上的主要作用是精神調節、團結互助、知識普及,群眾文化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也可將群眾文化稱之為,讓人們擁有好心情的,帶有娛樂性的文化,通過良好的引導,群眾文化能夠有效地提升全民素質,對于社會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二)群眾文化的特點
群眾文化的主體是人民,客體是娛樂文化活動,其主觀行為是實群眾通過娛樂文化活動來提升自身心情,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近年來最有代表性的群眾文化便是“環境保護”。隨著時代生活的進步和發展,群眾文化逐漸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讓廣大的人民群眾前來參與其中,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此類活動能夠讓知識的普及更加的快速,尤其是先進文化傳播。可以說群眾文化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改變了人民群眾對知識的認知,是群眾文化的顯著特征。
(三)群眾文化的內容
群眾文化的推進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實方式,是推動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增加了先進文化的傳播,比如“環境保護”在群眾文化中的推行效果極為有利,多數地區人民對于“垃圾分類”都十分的認可,其原因就是提前進行了群眾文化宣傳,提升了人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知,也提升了人們的綜合素質。社會形態不斷變化,已經由原始部落轉變為社區形式,因此群眾文化和社區文化也存在直接的聯系,目前發展較為有效的社區文化有:讀書交流會、英語角、體育比賽、演講比賽、唱歌比賽、書法比賽等等,還有知識的培訓宣傳講座,比如:消防安全、法律知識、健康知識等。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中來,需要讓群眾文化的活動形式更加的豐富,比如通過采集各個年齡段群眾對群眾文化的建議,并在退休群眾文化交流過程中聽取其建議,讓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群眾文化中來。
二、書法的發展和現狀
(一)書法的發展歷史
談書法首先要說文字,文字的產生標志者文明社會的發展。先秦時期的甲骨文是中國文字史上最早出現的文字,但刻在甲骨之上的文字多是符號,先人們用符號作為語言進行交流,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甲骨之上錯落有致的符號排列,讓中國書法藝術進入萌芽時期;后來商周時期祖先們將文字刻在青銅器之上,被稱之為金文,文字的表現形式較為粗獷、古樸;石鼓文為中國文字的多樣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石鼓文是中國最早期的石刻文字,自此之后文字形態開始了多樣化發展,造字原則和風格也開始逐漸統一化,人們開始講究書寫形式的美觀性;秦朝時期,秦始皇將文字統一為小篆體,小篆體之后又產生了隸書,并得到了秦始皇的贊賞,然后開始被應用在生活之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中國書法藝術的穩定繁榮發展時期為漢朝,漢朝時期的文字不僅更加簡單、美觀,也出現了各種具有藝術價值的書體流派;魏晉時期楷書、行書、草書最為盛行;唐朝對書法藝術也極為重視,將書法作為科舉考試的題目之一;書法藝術在宋代進入低迷期,但隨著多年戰亂的平復,開始掀起一陣復古潮流,書法藝術又開始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之中;清中晚期,書法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根據各朝各代書法的發展進行總結,可為十二個字:簡潔大方、蘊含豐富、以簡現繁。
(二)書法在現代社會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時代開始成為社會主宰。現代社會電子科技流行,讓書法藝術再次進入低迷階段,傳統漢字書寫開始被各種高科技所代替,從開始的毛筆書寫,到鋼筆書寫,再到如今的電腦輸入,漢字書寫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形式在變、人們的生活觀念在變、人們的書寫方式也在變,僅用敲打鍵盤便能完成的書寫,人們愈發懶得動筆,書法藝術已經成為小眾文化,這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電子設備上的文字使用愈發便捷,人們與手寫漸行漸遠,引發很多學者和普通群眾的擔憂,若是電子化取代書寫,書寫藝術必然走向衰落,人們的書法欣賞藝術也必然會逐漸薄弱。中國作為具有千年書法歷史的國家,書法藝術并沒有那么容易消逝,書法藝術具有較為頑強的生命力,其實用性更是其他文字形態所無法代替的,書法藝術開始適應時代發展,轉變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見的詞語、成語、段落、散文等等各種形式,都能夠讓漢字進行有效傳播。也就表示著,書法在現代社會中擁有廣泛的實用性,也被大多數的人所接受,我們日常生活所到之處皆有漢字以藝術的形式展現,比如:商店門牌、個人簽名、結婚賀詞等等,書法藝術隨處可見,因此部分人擔心的書法藝術會完全消逝是不可能實現的。并且,書法文化脫離了原本的形式之后,更加的便捷,與傳統文字相對比,才更顯傳統文字所顯現出的歷史美感。書法藝術歷經千年發展,其必然會以更加強烈的民族特色加以展現,也是中國人民思想審美意識地集中表現。即使全球經濟一體化,書法藝術也依然會是最具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的物質形態。書法藝術如今雖然不那么普及,但是人們卻依然認可“腹有詩書氣自華”,彰顯了中國書法文化的底蘊,也由此可知,書法藝術的實用價值雖然降低,但是也有部分人群不斷追求書法藝術。因此,在群眾文化中融入書法藝術,必然能夠讓更多的群眾深入地了解書法,從而書法藝術必然會作為傳統文化,不斷的傳承下去。
三、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意義
(一)提升群眾對書法藝術的認知
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形態不同,書法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其他藝術精華,形成自身所獨有的特質,同樣地,其他藝術也能夠從書法藝術中吸取精華,找到創作靈感。書法藝術在現代文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平面設計中有關字體、繪畫、音樂韻律等等都是從書法藝術中尋找的靈感。所以說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人民的無盡財富,從中國書法、中國漢字便能夠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且中國書法藝術便猶如群眾文化一般,深刻的印入每個中國人的腦海之中,展現著中國人民獨特的審美意識與文化思想,新時期人民群眾需要對此寶藏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并在挖掘過程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自身的認知,陶冶自身情操,在富有深刻意義的書法藝術中遨游。經過上述分析,可見書法在我國群眾文化中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具有先進思想的人們依然對書法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開始從書法中汲取靈感,并應用在自身的創作之中,實現了現代化藝術與書法藝術的完美融合,展現出獨具特色的新時代藝術風格,讓新時代藝術風格特征更加民族化、生動化、形象化。
(二)提升人類的精神世界
人人皆可研習書法,而中國書法藝術也正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通過書法的研習,讓人類的精神得到了升華。因此,將其在群眾文化中宣揚發展,必然能夠提升現代人的精神素質,從而提升群眾的行為素質。人們在欣賞書法過程中,可以通過將自身代入時代傾聽者的角色,從書法藝術中傾聽歷史,追問歷史。在書法藝術審美和書法藝術實踐過程中,群眾也可以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自身。歷史上每一種書法藝術的背后都蘊含著那個時代的光輝,人們通過了解不同書法藝術背后的故事,能夠增加對時代人文、生活、政治等的了解,可見每種珍貴的書法藝術都能夠向我們講述我們從未了解的時代,再這一過程中我們便可探尋生命真諦和自己生命的意義。在群眾文化中融入書法藝術,不是讓人們一味的懷古幽思,而是讓人們去感悟作品中所表達的世界和文化,可以說書法是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通過藝術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我們從未見過的世界,從而為人的精神提升指明詩意之路。當今世界強調數字化、智能化、形式化、系統化,人們過于重視物質需求,將金錢至上作為自身生活理念,對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虛毫不關注,這對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另一種形態,來看待現代化世界,讓詩意縈繞在信息化時代,重視自身的精神需求,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這是國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的目的,也是個人精神世界提升的道路。中國書法以超越表象的方式來展現人們的內心世界,具有極為悠遠的文化歷史和精神,需要讓更多的人去感受書法之美,在書法中感受歷史之美、祖國之美、文化之美、藝術之美、
(三)推廣書法藝術,提升群眾素養
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書法藝術的留存時間最長,看似簡單的文字實則蘊含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也正是因為書法藝術,才能夠讓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得到了真正的提升。人們在欣賞書法藝術過程中,練習書法過程中都能夠獲得更多的感受,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符合我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素質教育。許多人認為素質教育僅在校園之中,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素質教育在書法和生活之中皆有體現。書法藝術是培養人高尚情操、審美情感的重要內容。通過書法藝術的不斷熏陶,能夠讓人們的思想層次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書法藝術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人類的綜合素養。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余,我們可以通過書法藝術緩解緊張感、疲勞感,同時又能夠提升自身情操,這對于群眾而言是極為有利的。現在也有很多的家庭會在自己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地懸掛書法作品,可見書法作品確實具有舒緩疲勞、愉悅心情之效果,能夠有效的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且經常練習書法,能夠提升人們的專注力,長久的練習必然能夠讓人擁有專注、耐心、細致等良好的品質,從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品質,獲取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四、結語
祖國日益繁榮昌盛,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也在不斷發展之中,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滿足,精神生活需要加以提升,書法作為具有最長歷史的意識,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且當代社會信息化技術發展,人們也能夠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來進行書法藝術的欣賞,領略更多的書法藝術之美,從而豐富自身內心世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也讓中國書法藝術能夠一直流傳。
參考文獻:
[1]董云.群眾文化需要書法藝術[J].公關世界,2019,(04).
[2]何穎.適應時代,努力探索群文書法培育之路——淺議廣東省云浮市探索群眾文化書法藝術的培育之路[J].才智,2019,(04).
[3]李建.書法藝術對群眾文化發展的助推作用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9).
[4]周麗云.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術評鑒,2017,(24).
[5]駱慶東.推廣書法藝術,提升群眾素養[J].大眾文藝,2017,(09).
[6]許靜.淺議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術評鑒,2016,(03).
[7]鄺春蕾.基層群眾書法藝術教育及管理初探[J].大眾文藝,2015,(23).
[8]高艷艷.書法藝術在新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4,(16).
[9]楊本信.群眾書法藝術工作現狀的思考[J].東方藝術,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