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
摘 要:管理人員應注重監督項目的監督管理工作,逐漸將管理工作標準化,保障企業的良好發展,本文對現階段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途徑,意在提高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效率,希望對相關的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事業單位;監督管理;標準化管理;安全教育
近年來國內的建筑企業迅速發展,建筑工程的數量與種類也在逐漸增加,因此項目的安全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在保障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加強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已經成為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內容分析
監督管理工作是當前事業單位項目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強對項目的管理,消除施工現場中的安全隱患,避免由于安全問題威脅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建筑企業為例,眾所周知建筑施工現場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管理人員不注重監督管理工作,則容易導致施工現場發生安全事故,不僅會延誤項目的工期,影響企業的經營利潤,同時還會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安全。因此,事業單位應提高對項目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1]。
二、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
1.監督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
由于監督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對項目的監督管理落實不到位,致使部分單位,為了提前完成項目而發生偷工減料等問題,造成施工現場存在安全隱患。除此之外,監管人員的素質不高,不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導致工作人員無法適應現代工程的發展需要,而且部分事業單位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往往令監管人員身兼多職,不僅要負責項目的監管工作,同時還要負責項目的安全管理,導致監管人員工作量較大,只能更加關注的項目的工作質量,忽視了安全責任意識的培訓工作,無法保障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
2.政府未能發揮監督管理作用
當前,我國的法律建設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建筑領域的企業,而且對于違法行為懲罰力度較小,導致部分企業未能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甚至出現將自身的項目分包給其他企業的現象,導致項目經常出現問題。另外,由于各級地方政府對國家制定的監督管理工作標準化的規章制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致使其對相關的違法行為,缺乏強制約束力,無法有效遏制安全問題,現階段對項目的監督管理工作往往只是體現在各項檢查上,監管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無法有效保障項目的質量和安全[2]。
三、提高事業單位監督管理的路徑分析
1.加強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
為了增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標準化,應注重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其直接影響著項目的質量與安全,因此應增強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強調對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注重安全責任意識的培訓,而且事業單位在項目施工前,必須提前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工作,幫助工作人員掌握施工設備的使用方法,避免其由于對設備不了解而產生的安全事故。另外,還要落實好安全責任意識工作,明確劃分好工作人員職能,一旦項目出現問題,便于管理人員進行追責,全面提升項目的效率。例如,以蕪湖縣某建筑項目為例,該項目主要工作內容是打造地基,設計房屋結構以及對房屋進行裝飾裝修,因此,為了提高項目的質量,應挑選一些經驗豐富、素質較高,同時又具備管理水平的人員,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令其深入工作現場,增強對項目的管理質量,從而保障項目的進度。除此之外,管理人員還應定期開展安全教育相關的培訓,培養工作人員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觀念,在培訓的內容方面,必須要具有針對性,要與事業單位的發展相結合,有助于工作人員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降低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在教育培訓之后,還應對員工進行培訓測試,可以將培訓成績與員工的績效相掛鉤,提高員工的參與積極性,提升其對培訓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2.健全施工現場的規章制度
在新時期,為了促進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標準化,應令其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增強事業單位的法律意識,同時為有效提高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工作,還需要增強全體員工的安全責任意識。因此事業單位應結合本單位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出符合本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首先,在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督管理時,必須根據國家的法律政策以及規章制度,增強對全體員工的約束能力,同時注重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識。其次是將安全責任意識的培訓工作落實到實處,定期開展教育培訓,鼓勵工作人員提出日常工作時遇到的問題,便于管理人員及時進行調整,提高管理效率。最后,完善相應的獎懲制度,將工作人員的工作與績效相結合,能夠激發其積極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保障建筑企業發展,必須增強對項目工程的標準化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明確其工作職能,同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項目的監督管理工作,提升企業的監督管理水平,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袁彩霞.關于推進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0(04):201-202
[2]姜傳政、張毅、張筱晗.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工作標準化探討[J].機構與行政,2017(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