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華 王燕梅
摘 ?要:吹槍在云南是苗族民眾喜歡而且經常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本文從介紹了吹槍運動的歷史文化、比賽的構成、開展現狀和影響吹槍運動的因素等幾方面來對吹槍運動進行探討, 從促進吹槍運動的發展的視角出發,把提高吹槍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定為目的。系統地對吹槍運動項目進行探討,結合前人對吹槍運動的研究的整理和自己多年的吹槍運動的訓練給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吹槍 ?探討
中圖分類號:G812.4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204-02
Abstract: Gun blowing is a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y that Miao people like and often carry out in Yunnan.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gun blow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eti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un blowing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un blowing,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un blowing athlet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sport of gun blowing, and give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training of gun blowing for many years.
Key Words: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Blow gun; To discuss
吹槍運動是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寶藏。吹槍源自于民間少數民族居住地的一種生產生活勞動品。經過深入探索和整理而形成新知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把人們的生活、生產、交流、民族文化都融為了一體,樹立苗族人民民族形象、增強了苗族人民自信心。筆者認為對吹槍運動進行深入的研究很重要,筆者對吹槍運動的教學和訓練都有深刻的學習和體會,也對吹槍運動有較為深入的興趣,希望與各位學者得到交流的機會,所以寫了本文,希望自己的見解能得到各位學者的指導,真正地起到促進各民族人民團結、奮進的作用。
1 ?吹槍運動的介紹
1.1 吹槍運動的歷史文化
“吹槍”在苗語系里叫“盞炮”,廣泛運用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其吹槍歷史的文化與當地苗族人民的文化歷史相關。傳說,由貴州搬至此處的一個名叫羅咩平的人發明了吹槍,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于可以使用了,用槍來射殺鳥獸,減少了害蟲的數量。從此,苗族人民一直用這種武器來守護他們的莊稼。現在文山每年的農歷初二至初十董干鎮舉行“花山節”時,當地的各族人民都要進行吹槍比賽。
吹槍是苗族人民的一種象征。吹槍在當地使用最好的是苗族人民,并且大家都知道吹槍運動是由苗族人民發掘出來并留存至今的,這又增強了苗族人民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地位。并且吹槍己被列入民族傳統體育的比賽項目里,是苗族的代表作。
1.2 吹槍運動比賽的介紹
吹槍的比賽是在空曠的場地上和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的,場地一般是平坦并且明亮空曠的室內,也可安排在室外,但室外風不能太大,風向風的大小都會間接的影響到本次比賽的成績,靶面不能反光。通過運動員憋氣用嘴迅速吹氣,擊中箭靶完成射擊的過程。根據箭靶所擊中環數的高低,判定比賽的勝負。吹槍運動有立姿和跪姿2種;每種姿勢都由2輪比賽構成,每輪都吹射10箭;每輪比賽由2次組成,每次吹射5箭;箭靶靶紙由8個環構成,由紅、黃、藍、黑、白4種顏色組成,由圓心依次是10、9、8、7、6、5、4、3環,針箭不在圓內算0環脫靶。比賽時運動員不能迎光進行比賽,如果天陰可以根據運動員的要求對靶面進行燈光照射補光燈。比賽的距離男子15m,女子10m,立姿靶高(靶心垂直于地面距離)為1.3m,跪姿靶高(靶心垂直于地面距離)為1m。吹槍比賽項目由9個小項構成,分別有:男(女)子立姿(10箭為1輪,共2輪)、男(女)子跪姿(10箭為1輪,共2輪)、男(女)子全能(立姿、跪姿各10箭)、男(女)子團體全能(一個運動隊每個男隊員全能成績相加)、男女混合團體全能。綜上所述,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吹槍比賽。
2 ?吹槍運動的現狀
1985—1990年期間,民族委員會對吹槍運動進行了整理,1998年云南省第6屆民運會中吹槍出現了,2002年第7屆民運會上吹槍繼續出現在比賽現場,從2006年的第8屆民運會到現在2018年的第11屆民運會的舉辦,吹槍運動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現在形成了統一的器械、規則。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了解吹槍運動。
云南省現在共有2個吹槍訓練基地。文山州和麻栗坡縣董干中學成立的吹槍訓練基地,這是云南省第一個的吹槍運動訓練基地,2003年9月建立。安寧縣成立吹槍訓練基地,2017年4月建立。其中,吹槍還被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保護。現今,吹槍運動在云南省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3 ?影響吹槍運動成績的因素
3.1 吹槍運動員的呼吸機能
吹槍是一項先憋氣然后用嘴吹氣將槍管內的鋼針吹出擊中目標的運動,所以呼吸機能對吹槍運動員來說非常的重要,記得剛參加吹槍訓練時都是先練習憋氣,所以“氣”很重要。關靠嘴吹的力氣是不夠的,所以要把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向結合起來,保證每一次吹射的質量。在吹槍的過程中存在著屏息的動作,所以訓練過程中應該對進行呼吸肌的訓練,多進行有氧運動,增加提高肺活量。所以說運動員呼吸機能的好壞是影響運動員成績的一大因素。
3.2 吹槍運動員的骨骼肌能力
任何活動的完成都需要有骨骼肌的參與,吹槍運動是一項在固定地點相對靜止完成的運動,這需要運動員具備很好的骨骼肌能力來支撐整個比賽。該項運動是手持槍管進行靜力性的吹射,所以應該多訓練我們手臂的力量和耐力。在比賽時如果肌肉力量不好,一吹氣手臂一晃針箭飛出的點也就不準了,所以手臂的骨骼肌的能力非常的重要。肌肉形成肌肉記憶,一抬槍就知道應該保持什么姿勢,這對于一個優秀運動員來說是必須具備的能力。
吹槍運動還是一項憋氣然后用力吐氣的過程,所以我們對膈肌、腹肌肌肉能力的要求也特別高,只有腹肌、膈肌特別有力,才能快速地把憋在腹腔的氣運送到胸腔并快速凸出。因此在平常的素質訓練中應該加入腹肌、膈肌的力量訓練。
3.3 吹槍運動員的視覺感官機能能力
吹槍運動是一項對眼力要求非常高的運動,它和射擊一樣需要在靶紙上進行瞄點,并且距離相對較遠,男15m、女10m的距離,這就需要具有很好的眼力。近視的運動員比賽時可以佩戴自己的眼睛參加比賽。因為吹槍運動的靶紙的環數是由不同的顏色構成,所以對于有色弱或者色盲的人員難度較大。吹槍是要找一個參照物進行瞄點,對運動員整個的機體感官機能都非常高。
3.4 吹槍運動員的耐力能力
吹槍運動是要求運動員每輪吹射5箭的運動,因此需要運動員有很好的手臂力量的耐力和呼吸肌的耐力。通常比賽成績都會反映出呼吸肌的耐力能力是不足的。還有在長時間的瞄靶過程中手臂一直要固定保持一個動作不動,吹射時如果有一絲的抖動都會直接反映在針箭上。因此,手臂肌肉的耐力和呼吸肌的耐力能力直接反映了吹槍運動員成績的好壞。
3.5 吹槍運動員控制能力
吹槍比賽時是一個看似很平靜的比賽,在比賽開始是現場基本沒有人進行大聲加油助威的甚至大聲說話都是沒有的。所以運動員的緊張的情緒使得不到釋放的,這時就需要運動員運用自己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所以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情緒的變化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很重要。練就運動員很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使運動員在比賽時能臨危不亂。
3.6 吹槍運動員的注意力
吹槍是一項在沒有準星的情況下需要瞄點的運動,因此就要求吹槍運動員必須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能力,不受內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人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很短的,所以需要我們調整好自己的時間,5min吹射5箭,控制好每一次吹射機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對神經系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運動員在任何時候都特別需要緊張和特別注意時,神經系統就會疲勞,體力會消耗的特別快,在訓練和比賽時,自身或外界的影響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注意力,也會直接影響吹槍比賽成績的好壞。
4 ?建議
(1)訓練中注重進行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訓練,特別是多進行呼吸機能的訓練和上肢手臂持槍的靜力性耐力訓練。
(2)訓練時,多訓練瞄靶找參照物、吹氣射出針箭時身體的動作、吹氣大小的技巧技術、手持槍時手臂應保存姿勢的技術。
(3)由于針箭是由細針組成所以應多注重吹槍運動的安全性問題,
(4)訓練是多注重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相結合。
(5)制定技術等級評價標準,提高和規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使運動員有更高的目標追求,使吹槍運動更加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馬紅梅.吹槍運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5):126-129.
[2] 周山彥,高志才,劉方濤.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吹槍的學校體育傳承研究——以云南苗族吹槍例[J].貴州體育科技,2013(2):13-14,26.
[3] 丁先瓊,魯平俊,聶嘯虎.“吹槍(箭)”的起源與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3):34-37.
[4] 徐竹.對吹槍運動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