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倩
【摘要】隨著各級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班班通”項目走進班級,教育的網絡技術有了迅猛發展,如何讓網絡技術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成了新的課題。本文從一次班級活動中發現網絡技術在德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說起,探討利用網絡進行德育工作對教師的要求和教師怎樣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兩個問題。
【關鍵詞】網絡技術 ?德育工作 ?教師 ?要求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17-01
上周三,班級組織了一次春游兼野炊活動。學生辛苦并快樂地將帶來的食材變成了美味。活動前我反復強調餐后要將產生的垃圾處集中處理。然而野炊完大部分學生一哄而散尋找春天去了。
下午回到學校我在網上搜索鎖定下載了環保宣傳片《家》,并針對學生當天的表現寫了一封信,主要是向學生傳達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
第二天上課,我總結了前一天的活動就播放了《家》,學生們紛紛伸直了脖子瞪著眼睛看著前面的多媒體屏幕,凝重的畫外音講述配合著那一幕幕發人深省的畫面。看完了,教室里靜悄悄的。隨后我將昨天寫的信呈現在多媒體上,大家默默地看完了。最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將昨天的野炊活動和今天看的《家》的宣傳片以及我給大家寫的信結合在一起寫一篇感想。
作業交上來的時候,我認真地看了每個學生的作業,所有的學生都反思了野炊活動中自己的不良行為,還寫了對環境破壞的看法,并表示以后會在生活從小事做起來保護環境。
課后我開始反思,這個目標的達成多虧了網絡多媒體,環保宣傳片《家》的播放讓學生真實地看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的污染和破壞,喚醒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我給學生寫的信固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傳統的德育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時代電子技術發達的時代,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事實也已經證明了。那么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對教師有什么要求呢?教師怎樣更好地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呢?
一、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對教師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對教師有如下幾點要求:
第一,教師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能順暢地利用網絡知識為德育工作服務。要利用網絡進行教育教學,教師必須學習了解網絡知識并且會利用網絡資源,比如如何建立和管理網站、如何運用QQ等聊天工具、如何收發電子郵件如何在網上篩選搜集編輯資料等、如何運用Word文檔、如何做多媒體課件,還包括Flash技術、圖片處理技術等等。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一個平臺,讓網絡技術更好地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服務。
第二,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網絡教育能力,更加有效地進行德育工作。網絡雖然給師生交流,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但是對教師的德育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學習在網絡上與學生或家長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使得與學生或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有效。教師要與家長配合監督學生的上網行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介紹對學生學習和成長有利的學習網站或學習資源。教師要培養學生從浩瀚的海洋信息里尋找、分析、過濾、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網絡教育能力,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加行之有效。
第三,教師還必須有良好的網絡道德修養,為學生做好表率。在掌握好網絡技術提高網絡教育能力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做好網絡道德模范,所謂“先莫先修德”,作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塑造自身良好的網絡道德修養,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網上信息量大,內容復雜,良莠不齊,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信息搜尋能力和辨別能力,主動遠離網絡不良文化陷阱,增強免疫力,強化自身的控制能力。那么杜絕網絡不良行為,教師也必須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從各方面樹立好形象,積極影響學生的網絡行為。
二、教師怎樣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
1.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傳播信息。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過程中,注意擇取學生生活中的典型并加以辨析引導,用適當的文字、圖片、動畫、音像等數字化形式呈現在學校或班級網頁上,使學生在查看觀賞的同時強烈地感受到教育的生動性、針對性。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與接受的互動更加直觀,聲、光、影集于一體的表現形式,為師生喜聞樂見,激活了德育主體的創造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生活、學習、娛樂和工作空間,為學校德育提供了更加活躍的形式及渠道。
2.教師可利用網絡建立班級主頁。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班集體主頁,將學生班級活動如運動會、班隊等設置成專欄,也可將春秋游、家長會、班級公約、考試總結等列為主題,還可設置網上論壇供學生在網絡上討論策劃班級事務。同學們能利用主頁的內容來了解班集體,交流自己的思想認識和學習總結,對班上的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班級主頁來公布學生的獲獎情況和文明公約量化管理的情況;在主頁上放置“期末考試情況分析、表揚名單、宿生表現、班費開支情況表”等班務內容和“知識競賽班會、元旦班會、家長會”等德育課件供學生和家長下載和瀏覽,使家長能及時了解班集體建設的情況和孩子的表現。
3.教師可利用QQ、E-mail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利用“QQ聊天工具”在周六、日等節假日時間與學生談心。在現實環境里,學生遇到問題有可能不愿意與教師直接溝通,但在虛擬的網絡環境里,借助QQ聊天這種交流方式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會無所不談的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師可利用電子郵件來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例如:學生用數碼相機拍下的春游照片也是通過電子郵件傳送給教師的。有些家長也可以利用電子郵件來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或者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成績,電子郵件是一種用電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這種非即時交互的通信,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及數據的傳送。
參考文獻:
[1]梁建.網絡教育的發展與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1(1).
[2]薛文平.網絡德育的回歸:從灌輸與服從到自主與選擇.現代教育科學,2004(5).
[3]王鳳秋,何葵.網絡對學校德育的沖擊.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