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特殊教育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尤其是最近這三十多年,特殊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特殊教育的研究不斷的深入,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通過對特殊教育的不斷研究,現在已經從研究對象到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都進行了較為清晰的明確,特殊教育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話語系統,從學科領域來說,已經形成了較為獨立的學科尊嚴。文章將主要以聾啞人和智障人教育作為出發點,談談我國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特殊教育? 研究熱點?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38-02
所謂特殊教育,即進行普通教育的同時,對課程、教材進行特殊的設計,通過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的組織,采用特殊的設備,針對身心存在問題的人群進行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保證他們獲得特殊教育培養。特殊教育更加重視個別性教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從而更好的滿足不同教育對象的教育要求,因此更加的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
1.我國現階段特殊教育的研究熱點
1.1融合教育的研究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世界特殊教育領域出現了一個熱門的話題,那就是融合教育。二十年后,我國也將融合教育引入到特殊教育領域,主要針對該議題的理念和實踐方式進行熟悉和分析。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對于融合教育的研究更加的深入了,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結論,這些都對融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不同學科、不同角度的研究基礎。現如今,融合教育已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特殊教育的主流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部分學者指出,我國的預接受特殊教育的人群情況各異,國外的方法不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我國特殊教育的問題,進而使得融合教育如何更好地扎根中國的社會文化和社會教育成為了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
1.2醫教結合模式的爭論
最近幾年,“醫教結合”的模式不斷被提起,并且也在逐步地發展和實踐著,在學術界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就是對于醫教結合概念的爭論。醫教結合最初被提出,主要就是針對聾啞兒童的康復問題,主要包含三個模塊,分別是聽覺康復、言語矯治和語言教育。伴隨著這個模式的推廣和覆蓋,使得原本的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逐漸將領域拓展到了醫療和心理等綜合康復,從而致使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其二就是醫教結合的理論基礎問題,這也是一個爭論的焦點問題,主要集中于是否與特殊教育的理論發展規律相符合,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的體現:一個是特殊教育的范式,另一個就是特殊教育的學科基礎。但是無論是爭論的哪一方,都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醫教結合中的醫本身就涵蓋了眾多領域和學科,因此也都認同特殊教育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交叉學科。
2.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
2.1融合教育視野下的三種特殊教育安置方式將長期并存
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更好的進行外來融合教育理論及其實踐方式的關注和研究,做好本土化建設,從宏觀視角進行分析,融合我國特殊教育的本質特征,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特殊教育的不斷發展,融合教育的不斷推進,必將促進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勢的出現,這就使得特殊教育將和普通教育相融合,不再是獨立的系統,整個社會的教育體系將發生較大的變革,三種特殊教育安置方式即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將長期并存。
2.2從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制度轉型,特殊教育體系將會更加的完善
1965年,終身教育這個概念被提出,隨著特殊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社會不斷的推進,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被提升,高中后的教育發展也被提上日程,社會教育更加的重視成人教育和職后教育,一體化體系建設起來,而特殊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終身教育體系也要逐漸建立,從學前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到高等特殊教育,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的建設,將更好的解決特殊教育人群的就業問題。
2.3醫學模式向關注整體性的組織文化和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社會生態教育模式轉變,素質教育成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方向
從特殊教育的目的來看,傳統的特殊教育的醫學模式已經過時了,必將逐漸轉變為關注整體性的組織文化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社會生態學和教育模式,不再單獨的關注缺陷的補償,而是更加重視潛能的開發,不斷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質量,轉變觀念,將特殊教育的素質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來,不斷推進課程改革和個別化教學、合作教學,同時重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特殊教育的更好發展。
小結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教育事業,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特殊教育一定要立足根本,明確目標,重視特殊人群的教育需要,以其未來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推進特殊教育向前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周蘊,祁占勇.我國特殊教育政策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J].現代特殊教育.2017(8):7-14
作者簡介:
蘇洪波(1965-),男,漢族,吉林通榆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