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進入大學教育階段后,學生們的生活環境較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們不僅面臨著學習方面的挑戰,而且還要應對來自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這種環境當中大學生十分需要恰當的心理輔導來幫助他們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效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有效提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大學生們的健全人格發展,為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241-01
1.以學生為主體,合理優化教學方案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引導大學生們樹立起健康積極的心態并促進他們的健全人格發展而設立的學科,但以往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常常忽視了這一點,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密切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由此來合理優化教學方案。首先,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手段來全面的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向學生們發放心理調查問卷以及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等方式。在了解了學生們心理品質、需求以及性格等特征后才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展課程教學工作。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當積極向學生們普遍樂于接受和關注的方面靠攏,這樣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方式上應該更為注重學生們的課堂體驗和互動效果,要嚴格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向學生們講解理論知識時可以適當結合相關具體案例或者采用創設教學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來使得學生們能夠更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還應該積極向學生們傳授許多實用的心理調節技巧,強化學生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由此增強這門課程的實際教育效果。
2.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教育體系
首先,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這一種單一的模式方面,各個高校都應該積極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大學校園的各個領域當中,在課堂教學之外積極組織一些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團和校園活動,比如: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心理服務團體等,此外,還可以積極組織許多能夠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放松心情的社團活動、徒步競走社團、校園熒光夜跑活動等,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們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升教育效果。其次,還應該積極了解和認清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壓力來源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前階段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主要出在學習、就業以及情感等三個方面,因此,高校可以結合這三個方面多多組織開設一些心理教育活動,以就業心理問題為例,學校可以為大四學生開展就業心理指導座談會的活動,在活動中不僅可以請心理專家來為學生們進行心理輔導教育,而且還可以邀請一些企業人員和校友等來與學生們積極溝通交流,分享就業信息以及使學生們對工作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引導學生們積極規劃個人職業發展目標,從而緩解學生們的就業心理壓力。
3.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整個大學階段素質教育中較為核心的一部分,對于學生們的人格品質發育乃至未來人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從事這一課程教育工作的教師們必須要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水平。首先,應該加強教師的理論知識講解能力和教學水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包含著許多較為抽象的專業理論知識需要學生們能夠深刻把握和理解,教師們必須要不斷更新和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方面下功夫,還更應該將教學資源與工作重心轉向提升學生們的實際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其次,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的溝通水平,在為學生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注意方式方法。此外,學校還應該定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們進行考核與培訓,組織教師們積極交流討論,建立嚴格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調動教師們的工作熱情,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各高校及相關部門需給予充分的重視,積極結合該課程特點以及大學生心理情況開展課程改革工作,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優化設計,同時,更應該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大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構建多元化教育體系,此外,教師們還應該努力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們走向健康積極的成長道路,激勵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參考文獻:
[1]羅玉華.基于朋輩視角的“T-P-T”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119-120.
[2]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48-52.
作者簡介:
王心亮(1988.08-),女,甘肅白銀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