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宏 丁涵

摘要:完善綠色金融體系能為促進中國經濟綠色發展提供重要金融支持。本文在梳理與總結綠色金融體系內涵的基礎上,客觀分析和綜合評價中國現階段綠色金融發展的發展困境與需重點關注問題,結合綠色金融體系中不同發展水平部分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策略來完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
關鍵詞:綠色金融體系;發展困境;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0;F20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8-0158-03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由于“干中學”過程中的經驗缺乏以及片面追求GDP發展速度的理念偏頗,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引進的部分高污染制造業,它們的能耗高、排放也高,導致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二是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單位能耗,使得發展到今天的中國經濟難以繼續前面以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因此,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三五”規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為了早日完成中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型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綠色發展的國家戰略,考慮金融在國家調控能力與調控體系中的作用,首先需要綠色金融的發展,為此就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綠色投資,通過財政資金和市場融資來滿足綠色發展的巨量資金需求;二是要加強政策引導,通過完善的政策法規,激發綠色金融發展中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三是要促進金融行業本身的綠色轉變,使之適應并匹配綠色產業的發展的需求;四是要構建完善而發達的綠色金融市場,滿足綠色金融產品的開發與交易,并加強監管,防范和化解其本身特有的風險。因此,系統完整地研究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構建所涉及到的調控、組織與實現,不斷完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二、綠色金融體系的內涵
綠色金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焦點。綠色金融最初稱為氣候金融、環境金融或可持續性金融等,是指金融參與主體在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相關因素的前提下進行金融決策,充分合理利用經濟社會資源,從而實現治理污染、保護環境,達到社會經濟以及金融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國內外學者雖然對綠色金融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于綠色金融并未出現被廣泛采納的定義。國內學者主要從綠色金融的作用、金融在支持服務對象上要體現綠色特征和金融業自身可持續發展三個角度對綠色金融進行界定。所謂綠色金融體系,就是為綠色發展服務的金融體系,包括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重要的機制創新,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關于綠色金融的權威界定,是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發改委等七部門于2016年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定義的綠色金融體系包括一系列制度安排,例如綠色金融相關政策與法律體系、產品及市場體系、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國際合作體系、風險防范體系等。
三、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評估與困境分析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綠色金融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面臨新的發展契機,亦面臨巨大挑戰。客觀分析和綜合評價中國現階段綠色金融發展的發展困境與需重點關注問題,系統性梳理綠色金融發展狀況,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提供針對性的有效支持。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所做的大致梳理如表1所示。
四、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完善策略
1完善策略的總體思路
發展綠色金融是基于原有金融系統對于不可持續經濟支持過度、發展綠色產業存在大量的資本缺口之后的必然產物。綠色金融體系在初期會以相對獨立的市場占有及運作模式與傳統金融系統形成有益競爭,它會通過對實體經濟更優質的支持與自身更可持續性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人才與資本。隨著綠色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它將影響和引領傳統金融體系的功能與運作,最終將其所有內容融入傳統金融系統,與傳統金融體系合二為一,真正實現金融體系與綠色金融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相關機構1資金和服務需求方:(1)傳統產業;
(2)環保新興產業。
(評估要素:測度產業結構及優化的系列指標)
2資金和服務供給方:(1)金融機構:
商業銀行;保險公司;PE/VC及機構投資者,
(2)其他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民間環保組織。
(評估要素:測度產業結構及優化的系列指標)1.期限錯配問題
2.中介服務體系發展滯后問題
綠色金融產品及市場1.綠色信貸
(評估要素:價格、產品、利率、匯率、支持產業)
2.綠色保險
(評估要素:價格、產品、利率、匯率、支持產業)
3.綠色證券:(1)綠色股票/債券;
(2)綠色基金;(3)碳金融
(評估要素:價格、產品、利率、匯率、支持產業)1.綠色定義缺失問題
2.市場交易平臺割據問題
3.交易工具創新問題
中國綠色金融政策
1綠色金融政策:(1)綠色信貸:行業差異信貸政策;綠色信貸環境信息平臺;綠色信貸效果評估;(2)綠色保險:綠色保險補償機制;環境風險管理機制;保險資金綠色化運用;(3)綠色證券:上市公司環保審核制度;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制度;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地方政策;(4)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相關的金融活動及政策。
(評估要素:設定模型對政策效應的估計系數)
2綠色金融配套政策:(1)相關財稅激勵政策;(2)相關價格政策;(3)相關基礎設施政策。
(評估要素:資本、土地、技術、勞動力等)1.信息不對稱問題
2.政策體系不完善問題
本文結合綠色金融現狀背景及困境的梳理,總結出中國現有綠色金融體系中已較好發展部分、需糾偏與加強的部分、體系需要但尚未具備的部分,結合各個部分特點,采用針對性策略完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
(1)現有綠色金融體系中已較好發展的部分應進一步健全。對于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調控體系、綠色金融政策、綠色政策傳導能力、綠色資源的配置能力與綠色金融產品等已較好發展部分,將現有的做法條理化、系統化、制度化,構建與完善體系中該部分內容,繼續保持領先。
(2)現有綠色金融體系中需糾偏與加強建設的部分。對于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中具有較強政府主導色彩的定義、綠色金融體系主體運作模式、外部性的內生化問題、市場驅動力問題、績效評估問題及監管體系等需糾偏與加強建設的部分,結合國外發展經驗,考慮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重新認識該部分內容的重要性,梳理相關理論,有步驟、有目標、有重點的對其加大投入,加強構建體系中該部分的內容。
(3)現有綠色金融體系需要但尚未具備的部分。對于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中尚未具備長期穩定能力、經濟環境適應能力、自我經營能力、綠色金融工具市場內生化的定價能力、國際融合及科技影響部分,理清尚未具備這些能力的原因;尚未建設但有能力建設的,需強化該部分內容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借鑒其他國家已有建設經驗,組織力量構建該部分內容;尚未建設且無能力建設的,重新分析該部分在體系中的功能,結合中國實際,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現路徑,創新性的構建體系中該部分替代內容。
2完善策略
(1)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制度。要促進綠色金融體系的全面發展,就要構建出完善的綠色金融制度,這也是中國發展綠色金融、防范化解潛在綠色金融風險的基礎。
首先,設計與完善綠色金融法律法規,為綠色金融服務具體實施與監管的法律制度提供制定依據。設計與推行綠色保險制度,明確金融主體和企業的環境責任和義務,加強上市公司的環保審核,實施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等。只有建立與完善基本法律制度,綠色金融市場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穩步推進,填補綠色金融制度漏洞,防止潛在風險因素有機可乘。
其次,健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制定配套的激勵與約束政策,激發市場積極性,驅動市場主體參與綠色金融,實現綠色金融自循環子增長的健康發展。可通過PPP模式、稅收補貼、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等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綠色金融領域,緩解綠色企業融資約束,改變主要靠政府資金的局面。
(2)搭建統一的交易市場。對于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而言,搭建統一的交易市場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碳交易市場作為中國目前主要的綠色交易市場,雖然目前已建立多個碳排放交易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七省市,碳期權和碳期貨等產品受到諸多關注,但是各交易中心尚未建立完全統一的信息資源中心,各市場主體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市場信息,統一的聯網信息共享機制可以有效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潛在綠色金融風險。
同時,綠色金融市場具體實施機制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碳市場交易制度以及制定具體業務操作細則,統一配備標準的信息披露機制、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和投資者交易機制,各方主體可以通過市場進行綠色融資和綠色投資,增強市場流動性,保證市場供求平衡和優化期限結構,減少綠色金融違約風險,防止綠色風險蔓延甚至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3)大力培育綠色金融機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金融機構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是鼓勵現有金融機構投入到綠色金融市場,如鼓勵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政策,增加對環保行業的信貸支持,鼓勵保險公司開發設計綠色保險產品,增強企業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實現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綠色轉型。另一方面是培育發展中介機構,形成專門的綠色金融系列中介機構。例如發展綠色信用評級與認證機構、綠色業務第三方公證機構、綠色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等。專業的中介機構能更好地披露綠色市場信息,同時更好地評估綠色資產價值,有效對于綠色風險進行評估和協助企業從內部控制風險的產生和傳遞。
(4)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工具是綠色金融產品和相關服務,傳統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很難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創新設計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適應綠色發展需要。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是中國目前主要的綠色金融產品,需要加強產品開發,例如圍繞能源使用效率來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圍繞污染排放來設計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同時,針對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不斷壯大,綠色金融債、企業債、中長期票據等傳統金融工具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局面,還需要加大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資產擔保證券、綠色熊貓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的創新。通過PPP模式發揮政府在綠色金融體系的引導作用,創新設立綠色基金及環保母基金等。
(5)完善綠色金融監管體系。綠色金融是金融的創新,其快速發展帶來一些新的變化,使中國傳統金融監管體系面臨新的問題,從而要求進一步健全監管制度,進行多部門協調監管合作。健全監管制度,需要在發揮傳統金融監管經驗基礎上,結合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問題及特殊風險(環境風險、創新歧視風險等),針對性地制定監管法律法規,健全綠色監管方式,創新特殊綠色監管理念。例如,針對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等領域,綠色業務同傳統信貸債券業務界限不那么清晰,多方交易主體涉足。因此,在傳統監管的同時,需要加強多部門合作,進行全面協調監管。另外,為了實施更全面綠色金融監管,需要成立碳金融協會、綠色證券協會等自律性機構,完善與加強行業自我監管,形成全面的綠色金融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Olaf W,“Sustainability Benchmarking of European Banks and Finan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12):73~78
[2]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1998,(1):2~18
[3]Soejachmoen Moekti P,“Financ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How to Make Green Finance Work in Indonesia”,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2017,53(2):222~224
[4]巴曙松,楊春波,姚舜達中國綠色金融研究進展述評[J].金融發展研究,2018,(06):3~11
[5]姜再勇,魏長江政府在綠色金融發展中的作用、方式與效率[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108~114
[6]林欣月我國綠色金融的內涵 現狀和發展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07):305~305
[7]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8]馬駿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7
[9]馬中,周月秋,王文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7)[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8
[10]天大研究院課題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構建與發展戰略[J].財貿經濟,2011,(10):38~46
[注]基金項目:1寧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項目:“寧波綠色金融體系構建與政策選擇研究”,(項目編號:JD18STWM-2);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全風險系統的中國綠色金融風險協調與防控研究”,(項目編號:19YJAZH056)
作者簡介:
1
劉慧宏,寧波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2丁涵,寧波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