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摘? 要】? 朗讀一直以來都是語言類學科的常用教學方式,朗讀訓練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語音與語感,使其在朗讀中獲取語言知識,強化語言技能。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朗讀訓練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小學生的英語朗讀學習積極性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無法從朗讀訓練中獲得樂趣。基于此,本文從小學英語朗讀訓練現狀入手,并從快樂閱讀的角度分析了小學英語朗讀訓練的優化方法,旨在讓小學生在快樂閱讀中習得英語。
【關鍵詞】? 小學英語;朗讀訓練;現狀;優化方法
從英語“雙基”的角度分析,“讀”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是積累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的必備前提,朗讀教學中的“朗”是指學生在文章閱讀中聲音清澈、洪亮,“讀”自然是指閱讀,因此,可以將“朗讀”理解為大聲地、響亮地閱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大量的朗讀訓練,可以讓小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英語詞匯發音、語調。但是,教師的朗讀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機械的大聲閱讀上,需要在朗讀訓練中融入快樂因子,以此滿足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激活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一、小學英語朗讀訓練現狀
據了解,在課程改革的號召下,很多教師開始尋找教學方法的創新之路,但是在游戲、表演、情景創設等活動的組織中,教師更加關注聽、說能力的訓練,很少融入朗讀訓練內容,導致英語課堂的“熱鬧”大于“效果”,雖然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但是朗讀能力卻依然停滯不前。其次,教師的朗讀訓練內容缺乏趣味性,很多學生都是被迫朗讀,在朗讀訓練中多表現為有口無心、濫竽充數,有些學生在朗讀中發音拖沓,有些學生的朗讀毫無感情,小學生的朗讀訓練變成了走過場。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了英語教師的朗讀訓練脫離了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與學習心理狀態,在毫無趣味的朗讀訓練中,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降低。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狀,教師需要遵循“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在朗讀訓練中融入快樂因子,做到以趣誘學、以趣促學,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自主性,提升英語朗讀訓練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英語朗讀訓練的優化方法
1.在朗讀形式中融入快樂因子——以趣誘學
(1)仿讀。人的學習起源于模仿,英語是小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學生同樣需要借助模仿的方式掌握語音,從朗讀訓練的模仿中習得地道的英語發音。教師需要在個人大聲朗讀、默讀或者是齊讀的基礎上,豐富朗讀訓練形式。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語音材料,給學生播放地道的英語閱讀片段,針對英語基礎薄弱的中低年級學生應適當降低語音材料的難度與播放速度,為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奠定基礎。如在譯林版三年級上冊“My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動畫人物展示一段視頻資料,在視頻資料中喜洋洋向灰太狼介紹自己的朋友,說“This is my friend. Her name is Meiyangyang,because she is beautiful.”,教師可以暫停視頻,鼓勵學生仿讀這句話,在仿讀中磨煉學生的語音。
(2)糾錯讀。糾錯讀的朗讀訓練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同時也能鍛煉其他學生的聽力,在集體糾錯中調動小學生的朗讀學習熱情。如在譯林版三年級下冊“How old are you?”的教學中,教師點名學生朗讀課本中的對話內容,當其中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余學生扮演評委的角色,找出朗讀者讀錯的地方,并發現朗讀者的可取優點,在糾錯讀中實現朗讀訓練的全員參與。
(3)計時讀。很多小學生在英語朗讀中都存在拖沓的問題,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朗讀速度,教師可以采取計時讀的教學形式。當計時開始時,學生們會在第一時間投入到朗讀學習之中,為了獲得勝利而增加朗讀速度,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效率。 計時讀的訓練方法適用范圍廣泛,但是需要建立在學生掌握朗讀文本中的單詞基礎之上,以免學生因為追求閱讀速度而胡亂朗讀。
2.朗讀內容選取中要考慮快樂——以趣激學
朗讀內容的選取分為課上閱讀材料的選擇與課外閱讀素材的精選兩個部分。首先,課內閱讀材料主要是指課本中的朗讀內容。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在編制中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了許多符合學生興趣點的閱讀素材。但是,小學生往往無法全面地體會到課本朗讀素材中的趣味性,因此教師需要挖掘課本朗讀素材中的趣味性。如在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下冊《What time is it?》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出示幾段對話:
A:What time is it?
B:It is six oclock.
A:What time is it?
B:Its ten? oclock.
A:What time is it?
B:Its fifteen oclock.
以富有韻律感、重復性強的朗讀訓練形式,增加了朗讀訓練的節奏感,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邊朗讀邊做拍手的動作,增加英語朗讀的生動性與趣味性,讓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訓練不再呆板。
其次,教師應善于運用課外資源豐富朗讀訓練的內容,讓小學生在課外朗讀素材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從而培養小學生課后自主朗讀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外朗讀素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中的音頻或視頻資料,這些可以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朗讀學習熱情,并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另一種是紙質的課外朗讀素材,教師在紙質的課外朗讀素材選取中需要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朗讀興趣點與朗讀能力,如選擇寓言類、故事類的讀物,拓展小學生的朗讀視野。
3.在朗讀訓練評價中感受快樂——以趣促學
在傳統的朗讀訓練評價中,教師常常將教學評價定義在挑出學生“毛病”的層面上,長此以往,小學生害怕受到教師的評價,甚至想方設法地逃避評價,或者為了迎合教師的喜好而側重于某點學習,這種教學評價忽視了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意義,容易讓小學生畏懼朗讀學習,產生厭學心理。在寓教于樂的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優化教學評價方式,找到快樂、高效的朗讀訓練評價方法,在趣味評價中促進學生學習,實現小學生英語朗讀學習的良性循環發展。如,教師在朗讀訓練中采取學生自評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在自評中學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在自我反思與自我糾錯中強化自學能力。教師還可以采取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的方式,鼓勵學生在發現缺陷的同時,也要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在師生互評中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這種多元主體評價模式轉變了學生的被評價者角色,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發現、學會反思,在快樂評價中促進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與發展。
綜上可知,英語朗讀訓練應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朗讀訓練的切入點,讓小學生不僅學習朗讀,更要愛上朗讀,在朗讀訓練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朗讀意識,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助力小學英語朗讀訓練教學方式的優化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越讀越快樂——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梁健翠.英語廣場,2017(03):24-25.
[2]李倩媚.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初探[J].英語廣場,2019(05):48-49.
[3]王迎春.淺談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培養及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實效性[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3):73-74.
[4]陳潔.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學生朗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16-117.
[5]肖慧娟.讓高效走進小學英語課堂——My favourite season案例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