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芹
【摘? 要】? 本文從設計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安排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以作業為載體促進學生的數學探究性學習三個方面討論了關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研究的內容,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目前廣受社會的關注,這些孩子沒有家長的陪伴,學習上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指導。數學是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學科,需要不斷操練才能得以提升,需要一定的作業訓練夯實基礎和提高能力。針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如何布置作業才有效呢?
一、設計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
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輸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大部分的農村教育水平低下,農村小學教師要對留守兒童有足夠的耐心。教學中,課后作業是一種能夠對學習內容起到關鍵強化作用的載體,能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數學作業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發揮最佳效果呢?教師要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展開農村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教學。在課后數學作業的布置上,教師要設計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不斷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有關“數據收集整理”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布置相應的作業。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去收集班級同學最喜歡的春游地點。在農村小學中,教師要布置有農村特點的作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導致部分孩子的性格有缺陷,形成自卑的性格。教育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在教學方案中加入培養學生個人素養的內容,更好地幫助留守兒童的成長。教師可以布置收集學生夢想的數據,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人生觀的形成,還可以改善留守兒童自卑的性格,引導他們主動與人交往,變得更加活潑。這項作業的布置能夠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更好地掌握數學技能。農村環境下的教育資源并不多,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好教育資源,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使學生產生肯學、愛學的觀念。為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要擺脫機械重復式的習題,要將豐富的知識、思維提升設計在趣味化作業上。這樣一來,教師才可以通過布置作業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另外,由于農村的教育資源稀少,農村學生思維能力普遍不高,所以教師在通過作業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時候,不能急功近利,給學生布置太多的作業,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合理的作業量,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安排自己完成作業的時間。
二、安排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農村地區的教師普遍能夠感受到學生寫作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大多數都需要承擔家里的家務活。所以,教師在數學作業的安排上,可以以實踐性作業為主,將數學作業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教會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明確課后的學習目標,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合理地分配時間,讓留守兒童能夠在繁多的家務中有時間進行課后的作業訓練。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比較敏感,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缺失,這種心理也會對孩子的學習方面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維護她們敏感的心理。教師在教學關于“位置與方向”知識點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除法學習的印象,可以安排實踐性的作業。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觀察自己房間物體位置擺設”的作業,這樣的作業不僅能與學生的生活結合,還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在農村小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多加關注留守兒童,通過作業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環境,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給予關心和照顧,并且呼吁更多的教師來農村支教,提高留守兒童的文化水平,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實踐性作業的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很多農村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習意識不強,實踐性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通過作業改變留守兒童成績不良的現狀。教師可以在評價學生課后作業的時候給予鼓勵,讓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教師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科學合理地設計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三、以作業為載體,促進學生的數學探究性學習
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克服學習自制力差的問題。現代的數學學習教育目標需要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出發,讓學生的作業更加貼近生活,利用作業這個載體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小學留守學生好奇心比較重,玩心也重,再加上缺少父母的約束,更加沒有學習的興趣。課后作業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數學知識,提升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雞兔同籠”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可以以作業為載體,促進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雞兔同籠問題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講授解題方法后,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還可以讓學生去養雞和兔的人家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幫留守兒童有效地提高數學探究能力和數學解題能力。當然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僅可以用在計算雞和兔的數量上,還可以遷移到自行車和三輪車上,通過兩種車輛輪子的數量計算出自行車和三輪車分別有多少輛。雞兔同籠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農村也不例外。學會雞兔同籠的解決辦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學生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還可以體驗數學解題的樂趣,提升生活技能。教師需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建設,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教師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關注留守兒童的數學學習情況和數學作業完成情況,對于一些數學學習能力差的留守兒童,教師要主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指導,降低數學作業難度,讓留守兒童逐漸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幫助留守兒童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有效提升留守兒童的數學成績。
總之,面對農村留守兒童,我們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數學作業,不斷培養學生數學作業的興趣、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珍學.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家庭作業布置設計的點滴做法淺談[J].科學中國人,2017(14).
[2]趙繼東.農村留守兒童有效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