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逢
【摘 要】音樂是人們通向藝術殿堂的途徑之一。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著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引導學生對音樂之美進行品味的重任。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利用生活化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教學,從而使得學生在掌握樂理知識的情況下,能夠對生活中的音樂進行有效的聆聽和感受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應用探究
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來進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小學生音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1]。基于此,本文將會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進行策略分析,以此來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加強。
一、課堂游戲,深入生活
音樂不僅是一種多元文化,其更是人們對美進行感受的有效方式。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很是天真單純和活潑好動,對一切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盡力將一個寬松且活潑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出來。而且由于音樂課與其他文化課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便是學生對音樂課的接受度比之其他文化課要更加大,學生在音樂課上可以活潑亂動,也可以嘰嘰喳喳的討論,而這些都是其他文化課所不能給予的。而且,學生在音樂課上,越是活躍,越證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高,教師在對音樂進行教學時,也越是能夠將節奏掌握好。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對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生活游戲進行設計,以此在將學生課堂參與熱情激發出來的情況下,達到學生積極主動性的有效提高。
就比如,教師在對《動物說話》這一音樂內容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動物都是怎么叫的嗎?”在課堂剛開始時,學生也許還不能將自己完全放開,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課堂進行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相關的游戲:首先,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上臺,并讓學生分別對生活中動物的叫聲,像貓、狗、雞、豬等等進行模仿。然后在臺上學生模仿完動物的叫聲之后,讓其他學生對這些學生的模仿進行點評,并且在點評之下將錯誤的叫聲指出來,并在指出之后由指出之人模仿出正確的叫聲。之后教師再統一對小學生模仿的動物叫聲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告訴學生模仿的叫聲并不在于其聲音有多大,而是與生活中動物叫聲的相似度有多高。以此來告訴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說話聲音不在于有多高,而是所表達話語當中的意思是否明確。通過這樣的方式,就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還可以讓學生知道說話的藝術,從而在能夠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時,實現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
二、情感融入音樂
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更是要在課下也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2]。在生活當中,其實有許多令人感動的音樂,像《世上只有媽媽好》、《小燕子》等都是小學生都耳熟能詳的。甚至還有一些動漫或者電視劇的片頭曲和片尾曲,小學生也是可以哼上一兩句的。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將一些與生活相關的課后任務布置給學生。像對自己所熟悉的音樂進行情感體驗,或者每周對一首新歌進行學習,說出新歌當中所蘊含的情感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膽量進行鍛煉,還可以在生活當中融入進音樂,從而達到對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另外,在學生將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正能量的音樂選取出來,并將自己對于音樂的情感融合在音樂當中,以此讓學生在對音樂進行學習時,能夠對音樂的情感進行有效體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
就像教師在教導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進行歌唱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學習,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將國歌當中的愛國情感體現出來,以此來培養出學生的愛國之情。再比如教師在教學《大家來勞動》這一音樂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對歌曲當中愛勞動的情感因素進行體會。這樣就可以在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時,有效的形成學生的勞動意識。還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雪花飛舞》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對一年當中的四季進行感悟,然后在感悟之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與一年四季相關的歌曲,以此來樹立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就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到音樂知識,還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當中的情感體驗,進而可以在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時,達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效果。
三、音樂生動化
現在的學生其實都比較容易早熟,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可能不僅無法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能產生一種教學內容過于幼稚的想法。但是小學生又不可能一下子成熟太多,因而教師在對音樂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學生的好動、思維跳躍等個性特點融合進去,并生動化課堂上的音樂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而要想生動化音樂其實是有著很多方式的,其中一種就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出與音樂內容相關的動畫和視頻,并在視頻和動畫的播放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創作背景和故事進行多方面的了解[3]。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音樂內容的特點,為學生創編一些生動有趣的舞蹈,然后在讓學生對這些舞蹈進行學習時,實現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調動。總之,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教師要想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出來,就必須得先讓學生對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行感受,然后教師再通過對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生動有趣化抽象的音樂內容,以此來達到對音樂知識的高效性教學。
四、結語
音樂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能夠對美進行熏陶的藝術。因而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先讓學生對音樂的魅力進行感受,然后在音樂課堂融入相關游戲的同時,將情感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以此來實現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感悟和體會。
參考文獻:
[1]譚志鴻.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模式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6):159.
[2]周霞.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5):43.
[3]朱瑩.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8(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