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群
【摘 要】“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重要教育理論。主張以“做”為中心,在“做中教,做中學”。情境教學不僅讓教師真實地投入教學情境,也能讓學生有效地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學做合一”中實踐情境教學可以讓語文閱讀教學充滿情趣。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情境教學;閱讀教學
語文來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語文教學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效投入學習,在做中學,學中做。實踐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教師可以通過精心的情境創設,把我們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引導學生能主動地在實踐中學,在這實踐活動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能活躍起來,也讓學生能充滿興致地學。學生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學習生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交流和心靈碰撞的動態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在語言文字中去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做”和“學”的過程。只有在做中學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獨特的感受與理解表達出來,和他人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們的獨特感受和理解有一個準確的判斷,然后再決定應該怎樣進行引導,這樣一個引導的過程就是“教”的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給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情境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合理地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密切聯系“教學做合一”的理論,相信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定會有機融合,和諧相生,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長期引導同學們與“學生、教師、教材編者和文本”之間進行多重對話,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一個網格化的對話體系,在這體系中不斷地進行交流,從而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例如《恢椋鳥》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的亮點就是恢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抓住這一場面的描寫讓學生充分地讀與交流,來理解作者的用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課文,教師可以借助了多媒體網絡設備來創設情境,播放一段一段的錄像,讓兒童觀賞恢椋鳥入林前的狀態、開始入林的場面以及入林后的景觀。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閱讀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的熱情也更大了。在每段觀賞結束后,讓學生們交流觀賞的感受,生成自己的理解,激發他們的愛鳥熱情和保護鳥兒的情感。相信通過這樣的情境感知、視聽結合以及師生交流,既能夠啟發學生們的想象,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大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的情感傾訴,因此,教學中,我們應靈活地把教學、生活和情感等方面聯系在一起,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的情境。通過這樣的情境渲染,學生就能夠激發某種情感,幫助學生體會文中語言的魅力,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產生共鳴,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例如《談禮貌》這篇課文,文中的三個小事例,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之中經常可以碰到的事情。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首先來和學生談談身邊關于禮貌的事例,通過學生交流自己身邊的事情來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學生的就會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文中的事例。再者,文中“問路”的事例我們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來讓學生體驗情境的方法,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演一演文中的故事,切身感受情境,體會這樣做是有禮還是無禮?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做呢?“踩裙”的事例,我們還可以采用轉述的方式來敘述小朋友和女青年的“不失色、不失口”的禮貌言行,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相信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渲染與體會中,他們定能充分地理解文明禮貌的重要性,明白生活中我們應做一個講禮貌、講道德的文明人。這樣既能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教給學習的方法,也能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但他們也是認識不完整的主體,教師作為教育者,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才能,幫助和引導這個主體來完成教學認識。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意分寸,根據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斷地變化,隨機應變,合理地采取各種教育方法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時,也應該認真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善于去發現教材的特色,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把教材與學生的特點相融合,在實實在在地做中來教學,也讓學生能在實實在在的做中來學習。
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下進行情境教學,可以讓我們進行更扎實的小學語文教學,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綻放光彩,也讓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充滿情趣。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多加學習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理論,能在做中真教,在做中真學,和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也應多加學習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理論,學會適當地運用情境,能根據實際教學來創設情境,讓教與學充滿情趣,也讓學生學得有興趣。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2]馮衛東.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呂宣杰.教學做合一,讓語文教學情趣盎然[J].師道(情智),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