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瑋
摘要:隨著我國媒體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記者應該提升自身的敏感程度。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新聞記者的可持續發展,讓他們在不斷工作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基于此,本文就記者新聞敏感的培養與提高展開了深入探究分析,以此為有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記者;新聞敏感;培養;提高
新聞敏感性是新聞記者對信息內容進行捕捉的重要素養與技能,其屬于職業敏感,具備頓悟性特征。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記者應該提升自身的敏感程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判斷。反之,如若新聞記者的敏感程度難以提高,在碰到新聞事件的時候也難以掌握。因此,記者的新聞敏感度至關重要。
新聞敏感屬于綜合性概念,其主要指的是記者在實際生活與采訪工作當中,可以找出與辨別實際生活當中的新聞信息,明確這些信息內容的價值,進而提升自身的新聞事件報道水平與能力,其便是新聞敏感。
在當前的信息化大環境下,互聯網技術與自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對記者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并且強調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與可靠性。隨著媒體事業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讓記者意識到提升自身新聞敏感度的作用,讓他們可以發現與察覺新聞事件,提升他們的采訪水平與能力,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與可靠性,這是記者獲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要想讓記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穩步前進,應該提高他們的新聞敏感程度,培育他們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在此以外,高素養的記者不只是擁有良好的寫作技巧與方法,也要提升自身對新聞事件的敏感性,提升自身的敏感能力。
新聞敏感展現在下面五個方面:
第一,記者要感知到事件出現了新型變化,明確其發展方向以及規律;
第二,記者要準確地找出新聞事件的價值,將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充分展現出來;
第三,記者應該提升自身的預見能力,對新聞事件的價值進行判斷;
第四,記者需要對新聞事件實際情況展開探究分析,將其價值內容提煉出來;
第五,記者要在眾多的信息內容當中找出類似的題材內容,并且找出代表性與典型性的內容。
羅丹曾經表明,生活當中存有許多的美,但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記者需要具備“新聞鼻”,由于社會當中滿是新聞信息,各地都是等待采訪的人員。所以在新聞工作過程當中,記者的工作激情和新聞敏感度之間緊密關聯,互相推動與促進。如若記者脫離了實踐活動,并且沒有對實際生活有所感悟,便難以提升他們的新聞敏感度。然而,記者的敏感度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活動積累取得的,所以記者為了提升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需要由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政治敏感
對于現代化的新聞記者而言,敏感度是我們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的重要展現。需要逐步提升新聞記者的敏感度,由業務與政治兩個方面著手分析,并且把兩者有效整合起來。新聞記者的敏感程度主要展現在掌握方針政策方面,新聞記者一方面需要明確干部群眾的想法與觀點,另一方面要確定需要處理與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新聞記者也應該了解與掌握國際動態情況。總而言之,新聞記者不只是應該掌握政策精神,也應該確定社會實際情況,這樣才可以認識與掌握全局。經過實踐分析表明,具備全局認知與意識的新聞記者,需要擁有敏銳的政治性目光。這樣的目光對實際形勢能夠看清與看透,能夠準確以及全面地判斷事物的意義。只有新聞記者投入到不斷的學習活動當中,才可以掌握其改變情況,逐步提升新聞記者的政治敏感程度。
比如,在謝懷基編寫的《木器五廠得救了》當中,闡釋了在干部制度創新與變革過程當中,如若干部工作精神不熱情如何解決與處理。在對企業進行實際整頓的時候,撫順市的家具企業曾經對并不稱職的干部采取了免職處罰。新聞記者在眾多材料內容當中找出了此線索,并且根據該線索著手分析,并且展開深入訪問。經過實踐分析表明,家具企業在做出該決定的時候,具備魄力以及膽識。新聞記者應該進行準確的報道,這與其政治敏感度緊密關聯,所以新聞記者對干部制度創新與變革的精神十分明確。
(二)積累知識學會思考
針對記者而言,知識累積程度并不一樣,外部事件信息在記者腦海當中的反響也存有明顯的差別。如若記者并未積累與掌握相關內容,便難以掌握撞擊“對象”。所以如若缺少日常的累積,難以保證其思想的合理碰撞。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的知識經驗積累較為匱乏,導致他們的思維十分狹隘,難以形成創新性思維。針對此種現象,新聞記者要經常學習,掌握以及積累更多的知識內容,樹立新型思想觀念,不斷用知識與經驗武裝自己的頭腦。
新聞記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敏感程度,在不斷學習活動當中培育自身的素養。不只是提升自身的素養與能力,也需要向優秀的前輩進行學習,有效積累自身的素材,在實踐活動當中進行歸納與總結。新聞記者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這是新聞領域和新媒體要求相符的基礎條件。逐步對其新型情況進行探究分析,找到新聞事實,這是新聞記者的工作職責所在,他們需要總結更多的經驗,并且找出事物實際發展的新型規律,捕捉到新型觀點想法以及思想,這對新聞記者的全面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提高工作責任感
要想提升新聞記者對信息內容的敏感程度,應該逐步提升其責任認知與意識。如若新聞記者存有應付觀念與思想,在面對多數新聞事件的時候可能無動于衷,導致他難以形成新聞敏感度。雖然具備一定的敏感,但是卻如同“流星”,會快速消失不見。
反之,新聞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在工作的時候更加有激情和欲望,避免報道出沒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記者應該逐步進行思考與探究,不斷創新與變革,讓新聞記者提升敏感程度擁有更多的推動力。
之前,某位記者曾經到四川營山縣的縣醫院進行采訪。看到了某個病人不斷嘔吐,然后進行就診,在經過醫生確診之后,病人患食物中毒,他在了解并確定病人是在吃了油條導致的,預感到在該縣城當中可能出現了嚴重的食物中毒現象。之后這位記者及時進行采訪,一直到中午的時候,食物中毒入院進行治療的病人已經達到了122人。在之后一個月的實際搶救工作當中,記者發布了錄音稿以及文字稿,保證了搶救工作的正常展開,也對縣城的整頓工作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新聞記者的責任認知至關重要,也是這樣的責任意識讓他們觀察周邊的世界,保證問題的合理解決與處理。經過實踐分析表明,新聞記者的責任認知與意識比較強,感知到新聞事件的機遇就比較多。
(四)勤于實踐,善于總結
新聞工作的實踐性特征十分明顯,要求記者在平時的時候強調深入調查研究,深入到實際生活當中,經常學習、提問與聆聽,經過自己的不斷觀察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記者掌握更多具備價值的新聞信息。某位記者曾經在鶴煤鐵運處進行實際采訪的時候,知道工作人員王建設是該企業唯一一個下班不需要考勤的人員,也是這樣的偶然現象,讓記者掌握了王建設二十五年來把愛當作是重要的責任,把愛當作是全情的付出,照顧自己癱瘓的妻子,用自身的行動將我國的傳統美德闡釋出來。最后記者撰寫了《二十五年護理癱瘓妻》的新聞,該新聞事件在經過播出以后,被多家媒體所關注以及不斷報道,王建設也入選了當年的“中國好人榜”。新聞敏感力的培育并不是短時間實現的,也不是依賴幾本書籍便可以解決的,記者要投入到多種實踐活動當中,讓自己變成有心人。只有這樣,才可以在重要的時刻,提升自身的新聞敏感力。
(五)善于借鑒,勇于創新
現階段,記者為了有效提高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感程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培育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另一方面要向前輩進行學習,不只是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反復揣摩以及閱讀,也需要在實踐活動當中不斷歸納與總結,逐步提升記者的新聞敏感程度。提升新聞記者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是新時代的重要要求,也是我國新聞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探究,找出新型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方法進行處理和解決。
與此同時,新聞記者也要找出新鮮的新聞事件,這是他們職業的重要特征,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觀察,并且對社會矛盾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尋事物發展的實際規律,掌握新型思想以及觀點。因此,對于新聞記者而言,他們為了提升自身的敏感程度,應該學習如何借鑒,并且不斷創新與變革。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他們對新聞信息的實際敏感程度,保證他們可以深入挖掘出人民群眾所青睞的新聞信息。
在現階段的媒體事業快速發展大環境下,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敏感程度。有效提升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提升他們的責任認知與意識,讓他們學會學習,并且積累更多的知識內容,這對推動新聞記者的可持續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