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初中生處于身體機能鍛煉成長的黃金發育期,在具體的行為上通常會表現出一定的多動性和行為活躍性,在這一階段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并在精神層面釋放學生過多的躁動情緒,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傳統觀念以及當前應試制度的一系列制約,許多初中學校在初中階段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高,無法滿足和適配學生的體能需求。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實際經驗對初中體育教育中體能課堂的優化途徑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起到建議性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課堂優化
引言:根據教育部最新發表的相關文件來看,當前我國中學生主要面對兩方面的身體問題,一是近視率過高,第二是普遍缺乏鍛煉的機會。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面對應試考試的過程中,將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投入到了學習當中,忽視了體育鍛煉這一長期性的重要任務,而部分學校也在教育資源上對主要應試科目有著更多的傾斜,只會在體育中考前期對學生進行集訓,無法真正達到初中體育課堂所應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意義。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當前初高中體育教學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一方面的聲音認為在應試制度的背景下,應該將體育考核進行分數指導,通過體育考試成績錄入到學生的總分當中來強行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但也有聲音認為,應該徹底的改變學校和家長方的體育鍛煉認識價值觀,讓學校和家長鼓勵孩子進行體育活動,沒有必要將體育考核納入到學生的成績當中,因為這會對部分身體存在體育方面劣勢的學生造成不公平,或在追逐分數的過程中存在訓練過度或教學不當行為,偏離了體育鍛煉的本質。可見無論哪種聲音,都在于通過系統或觀念的方式呼吁各界對學生體育鍛煉進行重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年來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所導致的學生身體承受能力和身體整體素質下降,根據這一思路,當成體育課堂,最大的目標不在于通過特殊訓練或專門項目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反應速度、身體協調能力、教給學生體育競技精神等方面,而應該回到具有普遍性的體育教育本質,既提高學生的體能基礎,讓學生身心的健康能夠統一起來。
二、當天初中體育教育過程中體能訓練不充分的原因
(一)體育課堂中的訓練項目缺乏針對性
在當前的體育課堂當中,體能訓練的相關針對性項目實際上是相對空白的。在大多數學生的眼光中,體能屬于一種相對虛幻的存在,希望能夠較快地得到體育鍛煉或體育項目玩耍的機會,對于體能訓練本身缺乏注意力。這是由于體能訓練的校園項目實際上缺乏針對性,也缺乏項目的專業性導致的。例如常見的有氧長跑,慢跑等活動能夠較好的鍛煉學生的肺活量和耐力來帶來體能上的提升,但這兩種活動通常被視為體育課前的熱身來完成的。學生更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跳繩、踢毽子、籃球等方面,更加專業的體能訓練器材和專業設備在學校是難以找到的,無法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專項體能訓練。這就導致了當前大部分學校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體能訓練方面的具體訓練內容缺少針對性也缺乏專業性,因此導致體能訓練停留在空泛的表面。
(二)校內體能訓練可選項目單一且枯燥
相比于需要長期反復進行的某一體能訓練項目,學生更愿意將目光放在具有觀賞性或競技性的乒乓球籃球等方面,其中的主要一個原因在于,乒乓球,籃球等項目能夠帶給學生擊敗對手或賽場及時反映刺激的心理體驗,而這種體驗是對自我進行強化挑戰自我的體能訓練很難帶來的。再加上普通學校在體能設備器材方面通常較為缺乏,具體的體能鍛煉專業設備難以普及,而僅僅通過跑步或拉伸來鍛煉學生的體能素質,又難以吸引學生的吸注意力。最終久而久之,體育課堂成為了學生在專業課壓力之余能夠得到一定精神放松和娛樂競技的地方,部分學生在課前慢跑結束后或項目教學結束后的自由活動環節,情愿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靜坐來進行身心上的放松也不想主動對自身進行鍛煉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體能鍛煉,學生很可能會因為訓練項目的枯燥性產生心理抵觸感,這種心理條件給體能鍛煉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困難性。
(三)體能訓練的課外拓展局限性較弱
相對于學生在校內外的整體時間而言,體育課堂實際上只占用了學生在校內時間中的極小一部分時間段。在這一時間段內不可能完成學生需要長期進行的體能鍛煉相關項目。但是體能鍛煉又是一個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完成、自我提升、自我鍛煉的過程,在體育課堂中所教授的體能鍛煉方式方法。遠沒有在項目課堂中所教授的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性強,體能訓練的實際拓展性相對較弱,教師只能停留在將理論教給學生,而后由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自行實踐的層面。但就最終學生自發的實踐結果而言,其實踐的效率和實踐的可行性都是極為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對應的應用,也就無法達到體能訓練的目的和效果。
三、當前初中體育教育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和優化辦法分析
(一)融合現有基礎項目,創新體能訓練方案
教師可以對現有的相關基礎體育訓練項目進行動作上的拆分分解,最終制定一套能夠形成體能訓練,但對設備和器材要求依賴性不高的體能訓練方案,并通過課堂競技等方式進行競速或耐力考驗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度。當然,最終制定出來的新型項目需要得到體育老師的一致思考和試點性實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對相關體育運動專業學者進行動作上的科學性咨詢,在得到實踐性肯定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展開。通過這種方法,既能夠避免體能訓練在項目設備上的需求增加,同時也能夠對原有的項目進行創新提高了課堂的活性和趣味性。
(二)傳遞體能鍛煉思想,呼吁各方重視
體能鍛煉必將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僅憑課堂所利用到得40分鐘左右時間,無法滿足學生的長期體能鍛煉需要。因此相關從業者必須對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進行呼吁。要求提高體能鍛煉的思想,明確體能鍛煉對于學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引起三方面的重視,最終推動學生提高體育課堂體能鍛煉積極性和提高學校對體能鍛煉資源傾斜,以及促進家長幫助孩子在家時間完成體能訓練,進行持續性鍛煉的過程。
三、結語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初中體育教育方面的體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競爭壓力影響,導致在體能訓練方面相對不充分,但隨著社會各屆逐漸意識到體能在學生教育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將會自發的提高體能鍛煉意識,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生活當中去。但在此之前需要體育相關工作者、教育者對體育課堂教育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主動探索,不斷創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未來的體能提升探索出一條適合初中學生的合理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法鵬.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體育教學內容的構建思路[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5):102-103.
[2] 藍榮福.試析初中體育教學體能練習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160+162.
[3] 郝傳旭. 新型體能訓練手段改善初中生身體素質的實驗探索[D].成都體育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