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新建小學
所謂數形結合思想,就是一種將數量關系以及數字、字母、數學符號與圖形、圖像、圖標、圖表等結合在一起,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與處理的思想,這是四大數學思想之一。對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來說,在其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有利于學生識數、算數,也有利于學生有效解決數學問題,還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那么,應該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呢?
直尺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工具,它是有刻度的。直尺上所標識的數是自然數,是從左到右、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這種排列方式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數特點。那么,教師就可以把直尺抽象化,使其成為無刻度的數尺,借此展現數。這樣,既可加強學生對數的認識,又能幫助他們理解簡單的數的加減。
例如,在“10以內數的認識與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從0到10幾個數的數尺,從中指出任意數,讓學生數這個數和0之間的空格數,并告訴學生:“和0之間有幾個空格,這個數就表示幾”,借此引出數的意義。然后,指出任意兩個數,讓學生數這兩個數之間的空格數,并告訴學生:“有幾個空格就表示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大幾或者小幾”,借此引出加減法。
數軸和數尺有同樣的作用,不過數軸上數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且數軸也是有方向的。數軸除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數之外,還能幫助他們理解稍微復雜的數的運算。
例如,在“5以內數的乘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畫出0到25的數軸,給出任意乘法問題,如“3×4”,告訴學生:“‘3×4’就是從0開始,3個3個數,數4次,數到幾,它的結果就是幾”。若除法教學,則給出任意除法問題,如“20÷5”,告訴學生:“‘20÷5’就是從20開始向0的方向5個5個數,數了幾個5,答案就是幾?!碑攲W生對乘法的概念有初步認識后,再引入乘法口訣。
算數需要用到一些算數規則,如“進位加退位減、沒有括號的算式先乘除后加減”等。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這些算數規則的理解始終有限,難以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對此,教師可借助計數器、形象性圖標等,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對其進行呈現,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內加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滿十進一”的算數規則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計數器(每個數位上只有十個珠子),給出如“8+7”這樣的加法問題,讓學生給個位上的珠子涂色,并提出問題:“‘8+7’就是八個珠子加七個珠子,但是加了兩個之后個位的珠子不夠了怎么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給出問題的答案:“十位上的一個珠子可以表示十個個位上的珠子,所以,不夠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十位上的一個珠子代替,這樣,個位就夠了”。實踐證明,在此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縱觀小學數學低年級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一章節都對“解決問題”有明確的安排。而小學生在應用題的解決上總是存在問題,如審題不清、難以發現題目給出的數量關系等。對此,教師可以應用圖象、圖表等幫助學生梳理題目,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二小一班有32個人,二班有40個人,他們一起做8人一組的游戲,那么可以分幾個組?實際的數量關系為(32+40)÷8,運算方法為先加法后除法。教師在此類綜合性的問題上,可以讓學生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找出來,引導他們將其列成一個表格(如表1下所示)。學生通過觀察表格清楚地認識到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然后列出正確的算式。這樣,既有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又能讓學生的審題能力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實際教學內容出發,針對性地選擇運用數尺、數軸、計數器、形象性圖標、圖象、圖表等開展教學,給學生直觀感受,讓他們的學習效果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