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基礎教育的起步階段,必須要在這個時期幫助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然而小學階段的教學難度是較大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都是存在差異的,尤其是對不同學齡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努力促使各階段小學生都能實現學習上的不斷進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年齡段開展教學,具體來說,在低年級階段要重點培養語文學習興趣,在中年級階段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在高年級階段就要更多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本文主要圍繞不同學齡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從而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獲得更好的成果。
【關鍵詞】不同學齡段?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53-01
新教育形勢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就是指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由于學生的學齡和學習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師結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教學的質量。對于小學這門學科來說,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考慮到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特點,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都要合理選擇運用教學方式和技巧,從而確保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接受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不同學齡段的劃分以及學生的特點分析
對于小學時期的教育來說,主要分為一至六這六個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基本上也是從低到高,同時又將這個六個年級整合為三個學齡段,包括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這三階段的小學生之間在學習需求及能力方面有著比較顯著的區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區別對待。一二年級為低年級學段,低學段的學生剛剛入學,年齡還很小,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還很差,不容易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保持著非常愛玩好動的年齡特征,需要教師從最基礎的入門進行教學,并且要運用更為直觀趣味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三四年級為中年級學段,與低年段學生相比,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心理趨于成熟,此時教師可以直接通過多種有效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關注學科綜合能力的滲透;五六年級為高年級學段,到了小學教育中的最后階段,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顯著增強,求知欲旺盛,也即將面臨升學考試,心理壓力較大,此時教師應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倡導創新,給予正面激勵,始終保持學習自信心[1]。
2.不同學齡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
2.1加強低段課堂教學,培養語文學習興趣
由于低年級學段的小學生愛玩好動,良好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如果課堂教學沒有吸引力,他們就會選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不是竊竊私語,就是做一些小動作,課堂紀律較差,所以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步接觸新的知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2]。拼音教學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是一大重點部分,很多學生在學前教育中沒有學過拼音,或者沒有系統的學過,所以需要教師重點做好這方面的指導,語言要有親切感,運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技巧,比如就可以直接展示實物或圖片進行講解,如“m”的書寫像是門,還可以編制各種順口溜,都會讓學生很感興趣。低段小學生還不適應長時間的課堂聽講,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的方式,這樣一定會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在自由愉悅的課堂氛圍下,能夠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2.2優化中段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中年級階段學生已經經歷了幾年的小學教育,但考慮到思維能力發展仍然不成熟,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優化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能實現全面提升。以往教師基本上就是在課堂上進行語言講授,很少借助教學輔助工具和學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就應該進行教學手段上的改革創新,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借助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呈現形式,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更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內涵,產生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高[3]。
2.3完善高年級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變多、變雜,學生進入青春期時間相對提前,高年級階段學生經過前階段的學校生活,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團隊意識、道德觀念逐漸發展起來,自我意識也有所發展但受情境影響較大,常用批判眼光看待事物,他們非常渴望探索未知知識,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到了高年級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就不能還總是“攙扶”、“監督”學生的學習,應該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看法,勇于創新,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教師除了按照課文的進度來進行教學以外,還要注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深入分析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技巧,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高效學習,真正理解和接受知識,增長語文學習能力,從而確保各個學齡段的語文教學都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推動小學基礎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艷.不同學齡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探討[J].教育科學引文版:197-198.
[2]關鳳.淺談不同學齡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242-243.
[3]張惠燕.不同學齡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J].都市家教月刊,2017(06):178-179.
作者簡介:
李英娟(1980-),女,山東成武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