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對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相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低年級學生對文字表達的理解能力和興趣都不算高,這就使得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難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實現對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培養和啟蒙,更為糟糕的是,有些不當的引導甚至可能引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閱讀和表達的反感,進而影響其下一階段的學習。因此,如何有目的的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成了許多從事小學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難題,在此背景下,“讀寫繪”的教學方式誕生了。
【關鍵詞】讀寫繪? 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60-02
讀寫繪,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三方共同參與指定的繪本故事閱讀,隨后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進行以如實陳述或者給予適當改編等方式的表達,最后,學生通過對故事或者故事形象的畫面想象進行紙上描繪,由參與教師、學生家長在描繪成型的畫面旁邊加以補充記錄的一種教學方式,如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四個太陽》,學生首先閱讀了以四個太陽為主體的故事,再進行關于“我畫了一個____的太陽,送給____,因為____”讀寫練習,最后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開始在紙上描繪學生心目中的太陽形象。讀寫繪這一教學模式在教學應用中所產生的良好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樣的繪本故事應當被用于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在教學時應如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寫繪方法。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繪本的選擇原則
圖畫從來都是將文字形象直觀化的重要手段,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也正處于認識世界的階段,面向他們的繪本在對畫面的具體形象直觀性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如在《大衛上學去》中,就呈現了一個名為“大衛”的男孩拿著粉筆站在講臺上對著他臺下的同學做鬼臉的具體直觀的畫面,學生通過觀看這一畫面便可很直觀的感知甚至聯想到“大衛”或者處于同一情境下的自己的感受,營造了一種“共情”的氛圍。
繪本畫面的整體連貫性。具有整體的連貫性是因為繪本多是由多個具體畫面構成一個主題一致的故事的,倘若缺乏某個畫面或者與上一個畫面銜接的下一個畫面偏離或者脫離了主題,便可能造成學生的閱讀停滯。以繪本《媽媽買綠豆》為例,如果在媽媽和孩子在市場買綠豆的具體過程和母子兩人回家煮綠豆的過程中銜接一個孩子在課堂的畫面,便會破壞整個繪本的連貫性,以至于造成閱讀和理解障礙。
繪本內容的易讀性。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對他理解事物的角度和能力往往是有很大影響的,因此,選擇應用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繪本時首先要考慮到大部分兒童在該階段的生活經歷與其基本的認知水平,選擇較容易在學生中引發類似經歷聯想進而產生情感共鳴的繪本內容。比如說兒童百科啟蒙繪本《年的美麗圖畫》,這一繪本在描繪一年四季時,就在與孩子的對話中喚起和描繪孩子們對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不同記憶,有著極強的可讀性。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繪本的閱讀方法
大聲賞讀。在一些如《圓圓的月亮》沒有太多畫面內容、主要使用描寫月亮的一些優美的句子為特點的繪本,教師就可以采取大聲朗讀的方式進行,并且通過不同句子的語氣和語調的變化來傳達隱含在句子中的內涵,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賞繪本畫面,提高學生對美的領悟和體驗感受。
在遇到一些故事的主體內容相對簡單易懂且以大段的對話為主要表達形式的繪本,教師就可以選擇采取對話式閱讀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與彼此的對話中代入角色,增強理解。如在對繪本《我也可以飛》進行讀寫繪練習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文本對話,在對話中貼近人物的內心世界以達到共鳴。
三、讀寫繪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繪本閱讀是二十一世紀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在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方面有著獨到的效果。繪本畫面的形象直觀性和繪本故事的趣味性在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增進理解力方面均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學生在一個相對愉快的環境中以一種相對自由的方式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了新時代素質教育所向往的理想教育。
結語
二十一世紀以來,針對廣大學生的教育問題,無論是實際的教學領域還是理論上的研究領域,都逐漸開始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部教版語文教材就增加了“語文園地”、“快樂書吧”等欄目,試圖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新激發語文課堂的活力。讀寫繪這一教學模式的產生和應用也與此密切相關,它所產生的效果也有目共睹,但如何優化這一模式以發揮更大作用仍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薛菊.讀寫繪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4)
[2]曾建.“讀寫繪”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上),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