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紅
【摘要】隨著校園足球項目的持續推進,小學足球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還有很多小學生對足球訓練的熱情不高,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靈活,使足球教學的趣味性不足。現從當前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表現出來的突出問題出發,探究小學體育足球趣味性教學的有效策略,包括游戲教學、多媒體輔助、小組訓練等模式,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 足球? 趣味性?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230-02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小學生的飲食及營養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偏低的狀況卻依然存在,小學生不愛運動,肥胖、近視、肌肉力量不足等問題仍很嚴峻。近年來國家對校園足球的推廣和扶持力度都非常大,各所小學校也在積極推進校園足球落實工作,加之體育大課間政策的落實,使小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和訓練足球。但是很多學校在足球訓練的過程中存在較強的程序化、表面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和訓練的熱情,使足球教學的落實受到限制。
一、當前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表現出來的突出問題
隨著教育部陽光體育理念是深入推進,現在小學階段都要求學生的戶外鍛煉時間不得低于1小時,很多小學也都加緊了對足球的教學和排練,體育教學的形式非常熱鬧,但是在熱鬧課間的背后,足球教學也暴露出來諸多問題。
其一,學校足球教學推進非常程序化。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的師資狀況較之前已經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可以保證各個班級體育教學的教師數量,但是其中專業的足球教師比較少,大部分教師雖然都是師范院校體育專業畢業,但是在校期間選修的項目大多并非足球。校園足球推廣過程中,教師惡補了很多相關的足球教學知識,但是由于自身經驗不足,因此教學的過程比較程序化,學生學習和訓練的熱情不高。
其二,學校足球教學存在表面化的問題。校園足球落實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并不是非常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對學生的教學熱情并不高,但是礙于學校教學任務安排,于是引領學生抱著足球開始排演一系列動作和表演,表面上看起來跟足球相關,其實只是借著足球的幌子在做操,單純追求隊伍的整齊劃一,但學生并沒有掌握實際的足球踢法和技能。因此,教師必須要探索如何在保證足球訓練趣味性的前提下,切實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
二、小學體育足球趣味性教學的開展原則
1.教學與娛樂并舉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一味兒按照程序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和訓練的興趣。加之,小學階段學生的小腦技能發育并不完善,過高強度的訓練會使學生足球學習非常吃力,因此教師在足球教學中要堅持教學與娛樂并舉,貼近小學生的興趣心理開展足球教學。以控球和運球為例,教師在教學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可以套用學生喜愛的游戲模式,引導學生對動作加強訓練。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展開一場足球版“老鷹捉小雞”,看看誰可以更好的保護小雞。這種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課程枯燥性,又能有效集中學生的訓練注意力,還可以將游戲模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性。
2.模仿與創造共生
足球的學習需要從模仿開始,學生需要模仿教師的踢球動作,也需要模仿其他人學會更多足球技巧。如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專業比賽的視頻,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巧妙的躲避和走位。除了模仿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創造,每一次足球訓練中,學生都會遇到不同的情況,不可能沿用統一的模式來訓練,必須要展開一定的創造,因此足球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掌握的技能,展開創造性應用。如守門員每次應該如何更好的接球,還不能讓自己受到傷害,這就是一些極具創造性的工作。
3.運動與健康兼顧
小學體育要運動與健康兼顧,使學生在足球訓練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各項身體機能。必要時還需要對個別學生加強專項訓練,輔以跑步訓練、跳躍訓練、過障礙訓練、靈活轉身訓練等多個單項,將足球訓練扎實落實到位,使小學生的體智能全面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在足球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傳遞給學生身體健康和自我保護意識,教會學生如何有效避免運動損傷和必要的緊急應變方案。如擦破皮,不能因為是小傷就置之不理,首先需要做好必要的消毒,接著要正確包扎,防止傷口感染,加速愈合。足球訓練不以技能發展為唯一目標,而是要盡最大可能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保證運動量,使學生可以運動與健康兼顧。
三、小學體育足球趣味性教學的有效策略
1.以游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性
足球訓練對力量和耐力的要求都非常高,這也是很多學生缺乏訓練熱情的核心原因所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性。
如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生而言,他們對足球的了解還比較少,基本的接球、控球都做得不好,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兩兩一組展開擋球比賽。游戲規則簡述如下:按照學生的身高、體重等相符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兩兩面對面站立,接著教師在兩組學生中間畫出一條直線,兩組學生之間站隊距離大約6米,然后讓學生向對方踢球,接球方需要在不跨線的前提下擋球,并盡量踢向對方側踢球,最后看哪方失球數量較少則為贏。這樣的一個模式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組織起來也很容易,而且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身體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兩位同學需要密切配合,不能組內互抗,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學生在游戲比賽中感受到學習足球的樂趣。
2.以多媒體實現重難點教學的有效突破
很多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都不注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課堂講解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輕松實現重難點問題的有效突破。
以“腳內側傳球”這個主題為例,很多學生起初對這個腳法并不在意,認為只要把球傳出去即可,腳內側、腳尖、腳外側都不重要。針對學生的這個心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首先為學生解釋腳內側接球的技術要求,借助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專業足球運動員用腳內側接球的精彩瞬間,最后教師還需要從足部生理健康的角度為學生講解腳內側接球的諸多益處,使學生可以從體育、專業技術、生理等多個角度全面掌握這一技術的重要性,提升訓練熱情。
3.以小組訓練對抗競爭激活學習氛圍
小學足球訓練的根本意義在于綜合提升小學生的多項身體素質,包括力量、柔韌性、靈活度、速度、耐力等多個方面。而每個學生的身體基礎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對所有學生采取一刀切的訓練方式,而是可以引入小組訓練模式,以對抗競爭激活學生氛圍,使學生積極進步。
以傳球訓練為例,教師可以把學生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派出三名學生依次站成一排,其余的學生進行過障礙傳球訓練,看看哪個小組配合得最和諧。小組對抗是體育課堂的一劑催化劑,不僅使學生體能更好的參與進來,還可以從其他同學身上有效取長補短,提升足球訓練的趣味性。
結語
足球運動作為集游戲和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教學項目,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靈活性,而且在足球比賽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都可以顯著增強,這對于學生的長遠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體育足球的趣味性教學,要求教師要結合課程教學重點及學生的運動狀態,靈活安排恰當的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學習和訓練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宋意.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措施分析[J].中華少年, 2018(2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