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艷
【摘 要】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是所有教師都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新課標要有正確且充分地認識,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學要求選擇合理的教學手段,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徹底調動起來,使其更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效率 ?措施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其中一門基礎學科就是數學,其對小學生邏輯能力、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導致課堂教學存在較多問題,不僅難題提高教學效率,還對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在當前現代教育體系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小學數學一線教師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基于此,下文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以學生為主,轉變教學主體
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將自身的主題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因此,他們的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同時對知識的學習能力也比較弱。針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著重注意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在他們學習的過程給予適當的指導。如學生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給學生提供一些解題思路,然后點評學生的解題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協助學生有效解決數學難題,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如在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該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菜市場買12斤蔬菜,然后讓學生計算一斤的價錢。如買12斤蔬菜一共花費了34.2元,那么一斤是多少錢?在這個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與生活相聯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采用多媒體方式,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具體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教學手段,可見,教學手段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多媒體教學方式是課程改革實施后提出的一種教學手段,其在傳統教學媒體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及時進行調節反饋,還可以優化媒體群,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感官方面呈現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例如教師在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知識點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創建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學習相關分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建一個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圖形海洋”中,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視頻中的圖形,并說說如何轉化平行四邊形為一個長方形。之后,教師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親自動手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的方法,即: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將左邊的直角三角形剪下來,然后將其平移到右邊,最后形成長方形。因為學生已經學過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所以可以輕而易舉計算出該長方形的面積,也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本次教學活動中,不僅課堂氛圍良好,教學效率也十分理想。
三、開展實踐活動,增強探究體驗
第一,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重視合作體驗。法國著名思想家歌德曾經說過:不管做什么,目標是什么,如果他單槍匹馬,那么總歸是沒有力量的。而這也說明,不管做任何事,合作最重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管成績如何,思想是否成熟,也不管年紀大小,只要人人都參與其中,相互合作,那么大家一定會碰撞出更多、更為璀璨的思想火花,而這樣的過程會給人更多的享受,促進學習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中長方體表面積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如平行四邊形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想想這些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探討和推導一下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的學生都積極討論,相互發表著自己的想法,最終得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S=2(ab+bc+ac)。另外,在這個相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既增強了探究體驗,又將新舊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完善數學知識體系。
第二,通過模型完成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參與至關重要,為此,教師可以開展模型教學,讓通過觀察模型學習相關知識。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中正方體表面積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個正方體模型,讓學生在觀察模型的過程中推導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與記憶更加深刻。
總而言之,在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不斷探究、實踐與反思,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手段,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劉燕.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J].開心:素質教育,2017(16).
[2] 張亮.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