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琦


【摘 要】 目的:分析乳酸桿菌與陰道微生態在治療陰道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門診就診的80例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療,研究組患者使用抗生素聯合乳酸桿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乳酸菌計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陰道炎的治療使用乳酸桿菌治療能明顯改善陰道炎癥,恢復陰道微生態環境。
【關鍵詞】 乳酸桿菌;陰道微生態;陰道炎;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908183
女性正常陰道內有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等微生物群[1],主要棲居的部位在陰道四周黏膜的皺褶中。研究表明,厭氧乳酸桿菌是陰道正常的優勢菌,一般情況下,乳酸桿菌與其它微生物處于微生態平衡狀態,共同存于陰道內,一旦某種因素打破這種平衡,正常菌群就可以致病,成為條件致病菌導致陰道炎。臨床上經常采用抗菌藥給予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2-3]。但是,由于抗菌藥物的使用導致陰道微生態破壞嚴重,乳酸桿菌計數大量減少[4]。本文作者研究乳酸桿菌與陰道微生態在治療陰道炎中的應用效果,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門診就診的80例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組,其中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另外40例研究組患者使用抗生素聯合乳酸桿菌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1±5.8)歲;陰道炎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5)年;其中教師10例、公務員12例、職員8例、其他1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1~46歲,患者平均年齡(35.8±5.7)歲;病程0.5~2.0年,平均病程(1.0±0.7)年;其中工程師5例、警察8例、職員12例、其他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選入標準:1)參與研究的陰道炎患者經過各項檢查均符合診斷標準并且病程均超過半年以上;2)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尿頻、尿痛等癥狀。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等功能衰竭及血液病患者;2)精神類疾病及外傷;3)免疫系統疾病及腫瘤疾病;4)其他婦科類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甲硝銼片(規格:0.2mg/片)治療,用法是每日2次口服,每次2片,持續治療7d的時間。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外用乳酸桿菌治療,每天清洗外陰后將乳酸桿菌活菌膠囊(規格:25g/粒)放入陰道深部,每天晚上放2粒即可,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治療時間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乳酸桿菌計數。
2)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治療后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等癥狀完全消失,未見復發跡象;顯效,治療后的患者陰道炎癥狀明顯得到改善;有效,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尿頻、尿痛等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治療后病情無任何變化,甚至出現加重的跡象。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三者之和[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版本: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乳酸桿菌計數、總有效率)采用(n,%)描述,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乳酸桿菌計數比較
研究組患者乳酸桿菌計數高,對照組計數低,P=0.03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253,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治療陰道炎不可避免要應用抗菌藥物,但是如果抗菌藥物使用不當,會導致微生物的耐藥性增強,使患者陰道內菌群失調,引發一系列的臨床癥狀[6]。乳酸桿菌具有生成各自微生物抑制物的作用,這些微生物抑制物可以對革蘭陽性菌等菌種產生較好的抑制作用,表面活性物質可承受胰酶與胃蛋白酶的作用[7-8]。乳酸桿菌還可以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能夠顯著消除各種炎癥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乳酸菌在陰道內具有的阻礙病原體生殖、生成雙氧水(H2O2)和抑制物、競爭黏附及恢復微生態平衡等作用已經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乳酸桿菌制作的微生態制劑對保護陰道以及預防陰道炎癥有著良好的療效。單純使用抗菌藥物治療陰道炎療效不穩定,容易使病情復發,兩者聯合應用效果令人滿意,療效經得起考驗[9-10]。本次研究顯示,使用抗生素聯合乳酸桿菌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乳酸菌計數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陰道炎使用乳酸桿菌進行治療能明顯改善癥狀,消除陰道炎癥、恢復陰道微生態環境作用顯著。
參考文獻
[1] 周美華,張莉.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治療前后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陰道微生態變化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3):1572-1575.
[2] 郝宇鳴,段蓮娟,贠小巧,等.輔助應用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的調節效果評價[J].寧夏醫學雜志,2019,41(07):647-650.
[3] 左顯會.乳酸桿菌聯合甲硝唑治療妊娠合并滴蟲性陰道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8):38-39.
[4] 陳茜.硝呋太爾膠囊聯合鹽酸環丙沙星栓對細菌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生態的影響[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06):125-127.
[5] 羅曉旋.乳酸桿菌制劑定君生治療非特異性陰道炎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2017,43(02):112-114.
[6] 謝華.甲硝唑聯合乳酸桿菌治療妊娠期滴蟲性陰道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06):68-69.
[7] 王春,曾白華,楊琴.常見陰道炎病原體檢測及微生態狀況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06):877-880.
[8] 趙紅果.調節陰道微環境在復發性陰道炎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8-19.
[9] 劉萍.乳酸桿菌活菌膠囊治療復發性陰道炎療效觀[J].中國農村衛生,2015,(06):85.
[10]曹敬榮,王培昌,閔嶸,等.不同年齡段婦女陰道微生態狀況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10(03):311-314.